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黎澍本卷主编;蒋大椿,王也扬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045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马列著作-历史人物-人物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3
一 马克思主义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
(一)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
(二)唯物史观认为历史首先是劳动群众的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的历史作用7
1.历史首先是劳动群众的历史。唯物史观在承认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个人的历史创造作用7
2.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都需要推举出自己的领袖,才能取得统治地位10
3.杰出人物和群众的关系12
(三)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16
1.“偶然性”在历史中的作用16
2.思想家的革命理论能为群众的自发运动指出道路18
3.政治家、革命家的正确领导促进历史的发展22
4.没有正确的领导者,革命就要失败,社会变革就会推迟24
5.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对历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27
6.剥削阶级反动人物的历史作用31
二 从历史实际出发,唯物地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37
(一)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当从历史事实出发37
(二)判断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38
(三)个人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41
1.人们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个人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41
2.时势造英雄61
3.必须考察个人活动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64
(四)在阶级社会里,个人活动和阶级的关系71
1.历史人物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个人活动归结为阶级的活动71
2.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从属的阶级为转移,但这并不影响阶级斗争78
三 用辩证的方法,历史地具体地全面地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80
(一)人们的创造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应当把历史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考察80
(二)从发展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84
1.历史人物是发展变化的,应当从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84
2.应当把历史人物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价89
3.判断历史功绩,要根据历史活动家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93
4.应当指出前人的历史局限性,但不要苛求于前人99
(三)具体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105
1.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应进行具体的分析105
2.要防止情绪支配自己,要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112
3.对历史人物的著作应作全面分析115
(四)要善于批判地吸收旧时代的文化知识和前人的科学成果119
四 对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各种错误倾向的批评125
(一)批判个人决定和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125
(二)批判夸大群众自发作用的庸俗决定论129
(三)坚持历史性,反对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历史人物和作肤浅的历史类比132
附录 黑格尔论必须历史地看待历史人物135
第二部分 对若干历史人物的评论139
论斯巴达克139
论路德、闵采尔140
论拉辛、普加乔夫145
论克伦威尔147
论威廉·科贝特148
论伏尔泰、卢梭、狄德罗149
论罗伯斯比尔、丹东151
论拿破仑154
论马志尼157
论加里波第160
论林肯163
论孙中山165
论彼得一世167
论波拿巴168
论梯也尔171
论俾斯麦173
论梅特涅176
论巴贝夫178
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80
论卡贝185
论魏特林187
论布朗基190
附:论科西迪耶尔191
论蒲鲁东192
论拉萨尔198
论巴枯宁203
论杜林208
论倍倍尔212
论威廉·李卜克内西213
论拉法格216
论梅林217
论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218
论伯恩施坦221
论考茨基223
论普列汉诺夫226
论赫拉克利特229
论德谟克利特230
论苏格拉底、柏拉图232
论亚里士多德233
论伊壁鸠鲁235
论伊里吉纳237
论培根、霍布斯、洛克238
论贝克莱242
论笛卡儿243
论爱尔维修、拉美特利、霍尔巴赫244
论培尔246
论休谟247
论康德248
论费希特、谢林251
论黑格尔253
论费尔巴哈255
论狄慈根259
论孔德263
论马赫、阿芬那留斯265
论配第267
论魁奈269
论富兰克林271
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272
论西斯蒙第278
论马尔萨斯281
论约·穆勒285
论罗雪尔286
论阿庇安288
论毛勒288
论巴霍芬290
论麦克伦南293
论摩尔根295
论基佐、米涅、梯叶里298
论克劳塞维茨303
论勒南305
论哥白尼307
论伽利略、刻卜勒308
论牛顿309
论拉普拉斯310
论迈尔、焦耳311
论波义耳313
论拉瓦锡、道尔顿314
论门捷列夫315
论卡尔·肖莱马316
论达尔文319
论特雷莫322
论海克尔325
论哈维328
论施旺、施莱登328
论但丁329
论莎士比亚329
论歌德331
论拜伦、雪莱333
论巴尔扎克334
论赫尔岑335
论车尔尼雪夫斯基337
论托尔斯泰340
论海涅343
论维尔特345
论鲍狄埃346
论高尔基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