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
  • 王占飞,隋伟宁,赵中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136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1

1.1 性能设计1

1.1.1 性能设计的由来1

1.1.2 结构上性能设计的理念及含义1

1.1.3 结构上性能设计的优点2

1.1.4 结构上性能设计与当前设计方法的关系2

1.1.5 性能设计在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3

1.1.6 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背景4

1.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多级水准设防和多性能目标5

1.2.1 多级水准抗震设防和多性能抗震目标的关系6

1.2.2 多级水准抗震设防6

1.2.3 多性能抗震目标10

1.3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分析指标及流程11

1.3.1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指标{R}11

1.3.2 桥梁结构构件损伤指标{Dm}13

1.3.3 桥梁结构体系损伤指标{Ds}13

1.3.4 结构所持有的抗震性能指标{P}15

1.3.5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发展趋势15

1.4 本书主要内容16

第2章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评价指标与方法17

2.1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评价指标17

2.1.1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评价17

2.1.2 基于变形的抗震评价指标22

2.1.3 基于性能点的抗震评价24

2.2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评价方法25

2.2.1 基于延性的抗震评价方法25

2.2.2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抗震评价30

2.2.3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抗震评价36

2.2.4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抗震评价42

2.2.5 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适用条件44

第3章 基于性能的延性抗震设计工程实践46

3.1 桥梁概况及抗震设计流程46

3.1.1 桥梁上部结构46

3.1.2 桥梁下部结构46

3.1.3 上部结构传递的竖向荷载47

3.1.4 重要程度及地震区域划分47

3.1.5 场地地质条件47

3.1.6 桥梁及桥墩布置48

3.1.7 桥梁抗震设计流程49

3.2 震度法抗震设计51

3.2.1 E1地震作用下固有周期、设计水平地震动及桥梁重量计算51

3.2.2 桩基础稳定计算62

3.2.3 桥墩各部位设计65

3.2.4 桩的设计计算73

3.3 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抗震设计75

3.3.1 E2地震作用下固有周期、设计水平地震动及桥梁重量计算75

3.3.2 桥墩安全性能评价83

3.3.3 桩基础安全性验算93

3.3.4 承台安全性验算108

3.4 支座设计113

3.4.1 设计条件113

3.4.2 橡胶支座设计114

3.4.3 橡胶支座安装部位详细设计126

3.5 支座垫板设计135

3.6 防落桥装置设计136

3.6.1 主梁搭接桥台长度SE计算137

3.6.2 主梁端部伸缩缝宽度计算137

3.6.3 防落梁结构设计137

3.6.4 伸缩装置移动量计算144

3.6.5 桥台支座固定部位设计144

3.6.6 其他防止落桥构造设计算例146

第4章 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价149

4.1 刚构桥概述与固有值分析149

4.1.1 刚构桥及模型概述149

4.1.2 固有值分析及结果151

4.2 基于Pushover分析的刚构桥抗震评价153

4.2.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加载方式153

4.2.2 Pushover分析结果153

4.2.3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抗震性能评价154

4.2.4 小结163

4.3 基于Pushover分析抗震评价适用性验证163

4.3.1 输入的地震波164

4.3.2 桥墩根部及桥墩上部单元类型及非线性本构关系164

4.3.3 分析方法及阻尼设置165

4.3.4 动力时程分析结果165

4.3.5 Pushover分析抗震性能评价与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评价对比175

4.3.6 小结177

第5章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方法在钢结构桥墩抗震性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178

5.1 十字形补强钢桥墩极限应变研究180

5.1.1 十字形加劲肋补强箱型截面钢桥墩的极限应变公式180

5.1.2 十字形加劲肋补强圆形截面钢桥墩的极限应变公式187

5.2 验证由极限应变公式推导极限位移的合理性192

5.2.1 分析模型和参数192

5.2.2 加载方法194

5.2.3 由极限应变推导极限位移194

5.2.4 极限位移作为极限状态的合理性196

5.3 静—动力分析相结合法进行十字形补强钢桥墩抗震性能评价适用性196

5.3.1 动力分析模型197

5.3.2 地震波的输入198

5.3.3 分析结果和抗震评价方法的比较198

5.3.4 小结203

第6章 动力时程分析在整体桥梁抗震性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204

6.1 连续高架桥模型204

6.1.1 上部构造概述204

6.1.2 桥墩概况206

6.1.3 高架桥中桥墩类型207

6.2 模型建立与固有值分析209

6.2.1 高架桥模型建立209

6.2.2 地震波输入213

6.2.3 特征值分析及结果213

6.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价220

6.3.1 桥纵向分析结果与抗震评价220

6.3.2 桥横向分析结果以及抗震评价225

6.3.3 小结233

参考文献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