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熙圣思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康熙圣思录
  • 周殿富点校新编;张原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ISBN:97878076906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康熙帝(1654~1722)-语录-汇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熙圣思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世宗宪皇帝(雍正)御制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序1

钦定四库全书《庭训格言》提要3

伟大的“征服者”:康熙传略5

【1】凡喜庆之期宜心平气和25

【2】凡事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26

【3】事无大小,当知如何,必审之又审27

【4】能以天下之心天下耳目之明而达四聪者可称大智28

【5】无事时慎敬自持,有事时敬以应事,自无所废29

【6】为人上者不可有所嗜好示人30

【7】风不鸣条,何以鼓动发生31

【8】为学一须早晚勤奋,二须明师指点32

【9】却病之良方在“节”、“慎”二字33

【10】修身治性须于平日不自放纵34

【11】夏月不贪风凉,心静故身不热35

【12】养心立命之道,《四书》无所不具36

【13】帝术王道天理人事《尚书》无所不备;道心为人心之主,心法为治法之原37

【14】内主敬则非分之心不动,外主敬则惰慢之气自无38

【15】事虽小而不防必渐大39

【16】仁者:凡利于人者则为之,不利于人者则去之40

【17】万物一体视如己身方为盛德至仁41

【18】凡能自任己过者能感人为大人42

【19】人以改过迁善为贵43

【20】康熙一语令诸臣感激涕零44

【21】人能洁净远污自有清明之气45

【22】不要把他人对你的虚意奉承当真46

【23】多向年高之人询问往事47

【24】不以自知自能而弃人善48

【25】治学治国一字未明,必加寻绎49

【26】读古人书审其大义一以贯之50

【27】读书如明理,事来则无须思索51

【28】凡事初学若有不移之志精进之心,未有不成者52

【29】有志于学是作圣第一义53

【30】人性无不正不善,用之则有别;有志于道则物欲不能移54

【31】持善合道得父母欢心为真孝55

【32】事亲之道为天经地义人行56

【33】诚意恳到无不得君亲之欢心57

【34】朕天秉洁净逾月汗不玷衣58

【35】知足者富而不辱,知止者不殆而久59

【36】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60

【37】冠帽最尊,满族最忌帽靴混放61

【38】为人上者欲法令行,惟身先之62

【39】礼以严分,和以通情63

【40】善之天理常存,而纵情物欲尽去64

【41】临“三藩”叛乱的大将风度65

【42】人各有识见,不可轻量小看66

【43】雷雨之际,毋立树下67

【44】人虽好逸恶劳,惟劳而知逸68

【45】拂逆他人者,必遭人拂逆69

【46】虽天下只一理,惟权衡轻重方合时宜70

【47】贵人能久坐,习惯如自然71

【48】外出行走“三不可住”之大忌72

【49】行远途者不可饮汗马73

【50】多杀人者子孙必不昌盛74

【51】心喜则善念生而吉神随,气怒则恶心起而凶煞至75

【52】一念生两歧,非天理即人欲76

【53】慎独有二:一为私居独处,一为心曲隐微77

【54】宠儿三害:一使无知,二使任性,三使狂恶78

【55】评价人当辨其地位职守,不可妄语79

【56】不可轻信下人之语,慎于因下人而担恶名80

【57】恶念不除,手持念珠何益81

【58】斋者为齐其歧心,戒者为绝其妄念;而非只食素为持斋82

【59】慎勿为记恶传丑幸灾乐祸之人83

【60】康熙坚主种痘,以全千万人之生84

【61】治心之术在于防念之初生情之未起85

【62】积德累功在一“熟”字,熟则在一“恒”字86

【63】朕能饮而不饮,因酒乱心志而昏且致病87

【64】酒为祀神敬老献宾合欢不可少者,而沉溺不节则不可88

【65】负气者犹知忌,使酒者无所畏89

【66】养身饮食为要,用水最切90

【67】一粒之艺,于身有益91

【68】对下人可责可打,唯不可骂92

【69】好恶喜怒如得其正都无不可93

【70】知“三畏”者不招过94

【71】训子要道,不读小说95

【72】有志于学,读《诗》为要96

【73】礼:立身之天德,治国之王道97

【74】对下人不可过多过度指责98

【75】凡使下人者须深省“惟女子与小人”之圣言99

【76】太监不可言政事100

【77】为将之道当身先士卒101

【78】教民以劳则善心生102

【79】夏日山水须大雨后可饮103

【80】农夫虽老犹健,多食菜蔬而已104

【81】天伦礼数,以顺适为安,以自然为乐105

【82】以教为至德,天子百姓无别106

【83】食果蔬必于成熟之时107

【84】吉凶之事须分理,不可相干108

【85】一切事务,不可有懈慢之心109

【86】杀人之事,必以哀矜之心处之110

【87】不可轻视归顺之人111

【88】以德服人,心悦诚服,自不相背112

【89】无事如有事以防患,有事如无事以定虑113

【90】满口恶言谤语者必是小人114

【91】我朝甚贱眸视不正之人115

【92】回顾斜视为德容不端之大忌116

【93】读书之弊在执泥一端,历事之弊在圆无定见117

【94】不博空名,但求言之有实;人有长短,不可求备取人责人议人118

【95】人生于世,最要行善119

【96】老年水不胜火,所以不耐暑热120

【97】老年宜多思福履所绥,休怨老之所至121

【98】老人齿落,有益儿孙122

【99】读书以究其本意,得之于心则可,未必照搬123

【100】《易》为四圣之书,王道悉备,不可不读124

【101】无亲见之空谈必贻笑有识之人125

【102】论“清”字不可遗漏126

【103】论祖父福荫127

【104】己之所好不可过度,不可强加于人128

【105】心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129

【106】朕决不欺人130

【107】量己之不能,然后知人之艰难131

【108】军旅事不可以人命为轻132

【109】用火药最宜小心谨慎133

【110】事之美无过于父子夫妻间言善相传者134

【111】忌人之成,乐人之败,徒坏自己心术,天必不佑135

【112】与其寡廉,莫若寡欲136

【113】身安泽长之“五不敢”137

【114】赏罚为人君政事,当公慎而不可忽138

【115】听人之言当继之亲察,众谋与独断不容偏废139

【116】断事有“三识”,竭思取众为圣140

【117】人之良知良能也须日有所进141

【118】《康熙字典》庶可垂示永久142

【119】医生学浅而图利何以医人143

【120】与病相投,毒药亦能救人144

【121】养生之道,饮食为重145

【122】房屋不宜隔断,以宽敞适意为宜146

【123】谈笑小节,知大阿哥悖乱;一言可得失人心147

【124】应运而兴者,所行暗与古合,诚足为异148

【125】孩童春夏戏耍,不要坐于廊下149

【126】康熙羊、碗之孝思150

【127】虽一花一谷当思广布民生151

【128】三耕一积,治家国皆当如此152

【129】物无贵贱,凡可用者不可弃153

【130】古玩可观不可用154

【131】天生斯人于天下,不可须臾离一“敬”字155

【132】不可用人之所惧而戏人156

【133】焚神佛像于道理甚不合157

【13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饮食不可相效158

【135】漆器颜色好否与空气湿度相关159

【136】上天爱人,无一处不可生存,只患人之不勤勉160

【137】古昔典礼规制人情皆同161

【138】儿孙当以父祖所积之福为永念162

【139】朕所用毡片三四十年而不更换,不欲奢于用度163

【140】为人子弟须知为年高者忌讳;年高者亦须知为子孙忌讳164

【141】取笑他人,必自招及身或招及子孙165

【142】白素之物最为吉祥166

【143】祭典之事代行者亦不可苟且塞责167

【144】我朝待前朝之厚超过往古168

【145】为人上者病中不可因怒责人,当处处以自足之心体谅下人169

【146】机心可用于养身,不可用于他处170

【147】闽刀人见而畏,化铁尺于案则人人喜持,为人不可太锋利171

【148】既知创业之维艰,应虑守成之不易172

【149】人生虽有定数,亦多有以人力夺天工之事173

【150】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富贵之人,自当避秽恶之处174

【151】居净不可过奢,喜洁不可犯癖,反为身累175

【152】娇养子女者,子女非愚即痴或软弱176

【153】满洲旧例:带马以右手,牵犬以左手177

【154】兵强于使之以时,养之以节178

【155】大小事务,必搜其本原,咨之于众,而亲知后行方无虑179

【156】朕亲治黄淮始末180

【157】时势不同,治策自当有异181

【158】王子贝勒贝子自当竭力奉公,安分守法182

【159】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183

【160】极寒出猎朕亦不放帽檐而耳不冻184

【161】围猎用无益之物,何如平时熟练弓马185

【162】朕饭后必谈好事或观览所喜之物,有助消化186

【163】奇门杂学无非五行敷演,不可确信其神187

【164】论《河图》《洛书》《大禹谟》188

【165】人事未尽,天道难知,怎可妄论命189

【166】不要让那些芜秽不经而浅陋的书文入目190

【167】读书:一理之微可包六合之大,一日之近可尽千古之远191

【168】朕理天下五十年无差忒,亦看书之益192

【169】做人最要之处在尽五伦而一心笃善,则天佑其祥193

【170】丹济拉、施琅二人事可证:凡事开诚布公为善,防人疑人无用194

【171】怜敬年高如父之人增福益寿195

【172】朕自幼登极最忌杀戮,围中乏力之兽尚不忍射杀,何况公卿大臣196

【173】天生万物各乐其情,人不可为甘口腹而肆杀牲禽197

【174】字乃天地之至宝,当敬之惜之198

【175】为政者须持大体,不可以政曲从于人199

【176】朕早年曾于席墙之内三日斋戒不食,步至天坛祈雨救旱而大雨倾盆200

【177】朕侍祖母病三十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201

【178】朕虽年高衰老但无一念之怨,凡事顺理之自然,有益于身202

【179】凡称仙之道人术士皆欺诳邪妄者203

【180】朕八岁登极,理万机五十余年,所见欺诈之徒,多日后丑态毕露204

【181】人知朕算术之精,而不知我学算术之故之难205

【182】音律之学不知古而不知今;不屑于今而无从复古206

【183】声音之道以和为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207

【184】凡物各随其性方得生息之理,禽兽亦如此208

【185】西洋贡狮无所可奇,朕不好奇物209

【186】明宫女三千,朕宫女三百且非近使,年三十必发还其父母使婚配210

【187】满洲人最忌人扶、拄杖,少年辈当谨戒忌211

【188】自古兵器未如我朝之利212

【189】奈何世人惟知贵金玉而贱五谷213

【190】为人上者不可不留心省察粮米之事214

【191】朕所以节用衣食,所为天地所生之财有限而惜之215

【192】人处世间当各务本业,唯赌者如盗,名利两失,人也不人216

【193】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乃立志根本,操存要道217

【194】朕宴请勋旧老臣而令宗室子孙侍酒,无非以恩礼而慰其心218

【195】心内清明,过往自不忘;而寡欲自少病219

【196】欲言此人之善,何必先指他人之恶;自当以彼善我亦善为美220

【197】朱子深得诗人之真意221

【198】近代人诗工外露,终乏唐诗气象222

【199】人生当以孔子“三戒”而深戒之223

【200】执政当知益即行,小人只知侥幸当前224

【201】朕见步行围猎被虎伤人,便改旧例禁步围,以多全人性命225

【202】治病须坦言病情,且不可急效而频换医者,人事又何不如此226

【203】古医贤医圣存心治病而不计货利;今之医生工于应酬,计名利而分贵贱227

【204】医者家传秘方、烈药皆不可误用228

【205】以火灸治病多无益,切记勿轻灸229

【206】书法须心正气和,方能得心应手230

【207】人勤习一事即身增一艺231

【208】赠人以礼应合其所需所喜之物232

【209】为天下民生忧心,天自佑之233

【210】欲高深者未必高深,徒失平易无穷之味234

【211】行远必始于近,登高必始于低235

【212】治道之要在以存异而求同,形不同而实同236

【213】处外刚,处内柔,避凶趋吉237

【214】器利而事自善238

【215】惟善可遗福子孙,行恶必祸子孙而凶事牵连239

【216】常与旧人谈论,以教后人以榜样240

【217】八旗子弟不可习汉而忘满241

【218】以射垂训观德不可废止242

【219】善驭者不择优劣,人能显马,马能显人243

【220】知自省改过,自然转祸为福244

【221】赤子之心,乃人生诚朴之真性245

【222】凡治人者,必己身为先方有效246

【223】凡事可行与否,以义理而定,不可以己心而决247

【224】天下事凡自谓不能者,必自误其身248

【225】先有好恶之心,便难得其正249

【226】养身之道无非持志不摇无暴其气250

【227】就学近朱近墨,就业各随其习,人生两端由此而成251

【228】有实则有名,无实者则无以保其名252

【229】凡有利己心便不可成一事253

【230】一生可行二事:身劳心安,利少义多之事可为之254

【231】立定脚跟向好路走去,不可输于私欲255

【232】凡读书必当存于心,体于身,否则何用256

【233】读书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257

【234】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258

【235】功成于知,下学既久,必可上达259

【236】为学当自今日始,而所学不在日用之外260

【237】朕七八岁所读经书,五六十年后犹不遗忘261

【238】为学之功有三等,而进修贵勇贵恒262

【239】穷理可得之四端,于实践中得之最实263

【240】花知应春铺锦绣,鸟知应时鸣佳音,为人在世当无愧今生264

【241】忍耐一时,天下便未有过不去的事265

【242】尽人事以听天命,有如农民耕种266

【243】人生于世,自当虚己善与人处而相安267

【244】杂念不起,血气平和,善端自生而身心兼养268

【245】知“三寡”者,可养身心269

【246】前人一句血诚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岂可草略待之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