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
  • 侯才,毛卫平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9805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316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哲学形态学”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1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13

引论13

第一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产生15

第一节“新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5

第二节“新唯理论”20

第三节从“新唯理论”向“新唯物主义”的转变24

第四节“新唯物主义”立场的初步确立31

第二章“新唯物主义”的提出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酝酿47

第一节“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47

第二节“现实人道主义”65

第三节“新唯物主义”79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构建82

第一节“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证基础82

第二节“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体系构建88

第三节“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问世和实践化100

第四章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105

第一节 欧洲革命经验总结106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117

第三节古代史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研究125

第五章 恩格斯对“现代唯物主义”的构建130

第一节“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30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142

第三节“现代唯物主义”147

第二编:俄苏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155

引论155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的“辩证唯物主义”157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的革命道路157

第二节 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158

第三节 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重点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165

第二章 列宁的作为“战斗的唯物主义”的“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176

第一节 列宁的哲学活动和哲学体系的特点176

第二节 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战斗的唯物主义”179

第三章 布哈林的以“平衡论”为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202

第一节 布哈林的平衡哲学203

第二节 德波林对布哈林平衡论的批判208

第三节 列宁对布哈林的平衡论的态度215

第四章 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26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确立227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228

第三节 关于对布哈林平衡论的批判239

第三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245

引论245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247

第一节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248

第二节 柯尔施的总体理论264

第三节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277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291

第一节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291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结合哲学313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352

第三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64

第一节由《存在与虚无》向《辩证理性批判》的转向365

第二节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辩证理性批判369

第四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81

第一节“症候式”的阅读方法与结构主义方法论382

第二节 马克思思想的“认识论断裂”386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差别391

第四节 多元决定的历史观396

第五章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400

第一节 马尔科维奇的辩证人类学401

第二节 科拉科夫斯基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416

第六章 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436

第一节 布兹加林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440

第二节 奥伊泽尔曼的反思的马克思主义448

第四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毛泽东的以方法论为特色的广义“认识论”461

引论461

第一章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确立472

第一节 早期思想启蒙和对新思想的不断追求473

第二节 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477

第三节“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485

第二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494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社会与文化环境494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行程504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512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建构之初512

第二节《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515

第三节《实践论》、《矛盾论》的丰富内容519

第四节《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及《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贡献526

第四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和群众观点532

第一节 对主观主义的揭露和清算532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全面形成537

第三节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系统阐述541

第四节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新发挥54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哲学的新贡献550

第一节 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建设550

第二节 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552

第三节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新阐发559

第四节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新阐发564

第五节 把斗争绝对化——毛泽东晚年的哲学失误570

第六章 走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574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574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和原著的研究579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和分支学科的探索584

第四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体系建构的创新601

编后记6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