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441134.jpg)
- 彭泽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158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湘语-地理语言学-方言研究-衡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地理语言学基础研究3
1 地理语言学概述3
1.1 地理语言学的性质3
1.2 地理语言学的类型5
1.3 地理语言学的历史6
1.4 方言调查和方言学11
1.5 汉语方言学的历史13
2 语言地图和方言词典14
2.1 中国语言分区地图14
2.2 汉语方言特征地图17
2.3 方言词的确认和方言词典17
2.4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18
3 语言地图实例20
3.1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分析20
3.2 中国语言分区地图分析21
3.3 汉语方言分区地图分析21
3.4 中国语言和汉语方言分区地图分析22
3.5 湖南语言分区地图实例23
3.6 湖南方言声调数量分布地图实例24
3.7 湖南方言塞音性声母清音和浊音类型特征地图分析25
3.8 湖南方言“母鸡”特征地图分析27
3.9 江永县汉语方言声调分布地图分析29
3.10 衡山方言分区和特征地图分析30
4 汉语方言声调音位和语言地理32
4.1 汉语方言声调最多10个还是最多7个32
4.2 “次阴去”和部分“阳去”“入声”是音位变体32
4.3 重新分析汉语方言声调数量34
4.4 汉语主要方言声调对照34
5 湖南语言变迁和语言地理36
5.1 湖南的语言和汉语方言的情况36
5.2 湖南的语言和汉语方言地理格局40
5.3 上古时期的湖南楚语地理41
5.4 湖南湘语的历史变迁和地理43
5.5 湖南官话的历史变迁和地理46
5.6 湖南赣语的历史变迁和地理48
5.7 湖南客家话的历史变迁和地理50
5.8 湖南土话的历史变迁和地理51
6 湖南语言分布的地理分析53
6.1 湖南地理格局对语言分布的影响53
6.2 湖南东部地理和汉语方言分布54
6.3 湖南南部地理和汉语方言分布55
6.4 湖南西部地理和汉语方言分布55
6.5 湖南北部地理和汉语方言分布56
7 湖南和湖北方言声调的地理语言学研究58
7.1 湖南方言3~7个声调数据表格58
7.2 湖南方言声调分布地图62
7.3 湖南方言声调分布的5级地理阶梯62
7.4 湖南和湖北方言声调的地理关系63
第二部分 地理语言学个案研究67
8 衡山及其汉语方言和个案研究体例说明67
8.1 衡山的地理67
8.2 衡山的人口67
8.3 衡山的历史68
8.4 衡山的方言68
8.5 前山话的语音系统69
8.6 后山话的语音系统70
8.7 夹山腔的语音系统72
8.8 个案研究体例说明72
9 声调的地理研究74
9.1 声调系统的类型和“夹山腔”系统74
9.1.1 地图1的材料74
9.1.2 分析74
9.2 古代入声分化格局的调整和后山话的分化75
9.2.1 地图2~3的材料75
9.2.2 分析76
9.3 活跃的古代浊音和入声76
9.3.1 地图4的材料76
9.3.2 分析77
9.4 浊音清化和入声的领先性79
9.4.1 地图5~6的材料79
9.4.2 分析79
9.5 古代浊音入声和语音历史痕迹80
9.5.1 地图34~35的材料80
9.5.2 分析81
10 声母的地理研究83
10.1 “±浊”“±送气”特征和方言的分区层次83
10.1.1 地图7~8的材料83
10.1.2 分析83
10.2 属于古代[知;章;见]的塞音和湖南的特殊塞音地带85
10.2.1 地图9,46~47,63,57的材料85
10.2.2 分析86
10.3 属于古代[精;见]组的声母和尖团音类型87
10.3.1 地图10的材料87
10.3.2 分析87
10.4 属于古代[庄;章]组的声母的合并和分化88
10.4.1 地图11~14的材料88
10.4.2 分析89
10.5 属于古代[来;端]组的声母和[1,t]的转化条件89
10.5.1 地图15~19的材料89
10.5.2 分析90
11 韵母的地理研究92
11.1 “硬”的韵母和语言变化的链条性92
11.1.1 地图20~21,89的材料92
11.1.2 分析92
11.2 “针,蒸,钟”的韵母和前后鼻音对立的消失94
11.2.1 地图22~23的材料94
11.2.2 分析94
11.3 “生,双,三”的韵母和元音舌位向前面移动95
11.3.1 地图24~25的材料95
11.3.2 分析96
11.4 “冷,懒,朗”的韵母文读分化和语言发展不平衡96
11.4.1 地图26~27的材料96
11.4.2 分析97
11.5 “黑,贼”的韵母和互补相似语音的合并98
11.5.1 地图28~33的材料98
11.5.2 分析99
11.6 “娘”等的韵头和语音结构的互补习惯100
11.6.1 地图(85,50~51,52~53,82)的材料100
11.6.2 分析101
12 词汇语法的地理研究103
12.1 词义的邻近迁移和词义系统的调整103
12.1.1 地图36~37,56,73的材料103
12.1.2 分析104
12.2 词汇变化和语言文化的冲突105
12.2.1 地图42~43,70,76~77,74~75,90的材料105
12.2.2 分析107
12.3 语音磨损以后的理据模糊和文字的无奈108
12.3.1 地图66~67,44~45,61~62,68~69,58~59,83~84,55的材料108
12.3.2 分析111
12.4 从“买”“哪”等看语音规律的损坏和修复112
12.4.1 地图60,79~80,81,54的材料112
12.4.2 分析113
12.5 人称代词的所有格和声调内部屈折语法手段115
12.5.1 地图87,86的材料115
12.5.2 分析115
12.6 词的模式化声调116
12.6.1 地图88的材料分析116
12.6.2 分析116
12.7 语音的新旧变化和词汇的历史层次117
12.7.1 地图38~39,71~72,48~49的材料分析117
12.7.2 分析118
12.8 特征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9
12.8.1 地图40~41,64~65,78,55的材料119
12.8.2 分析120
13 地理语言学启示121
13.1 县城做方言代表地点的优势和局限121
13.2 语言分区和分类的辩证关系123
13.3 语言界线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124
13.4 语言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124
13.5 语言发展的突然性和逐渐性的辩证关系125
13.6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辩证关系125
13.7 语言变化的规律性和例外性的辩证关系126
13.8 语言变化的条件性和磨损性的关系126
13.9 语音形式和作为语言实体的词汇和语法的关系127
13.10 语言个体变化和系统制约的关系127
13.11 同音词的系统性质和语言自我化解障碍的能力128
13.12 特征词在语言分类分区中的作用129
13.13 语言过渡区域和语言混合的关系130
14 衡山南岳方言的地图概述131
14.1 衡山南岳方言地图制作说明131
14.2 衡山南岳方言地图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131
14.3 衡山南岳方言地图目录136
14.4 衡山南岳方言地图资料139
15 衡山南岳方言地图90幅157
16 后记248
16.1 研究过程248
16.2 感谢的话252
16.3 我和狗对视的风景253
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