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技术
  • 郭飞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5064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建筑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从建筑的起源谈起1

1.2最出色的建筑师2

1.2.1没有建筑师的建筑2

1.2.2穴居与巢居3

1.2.3世界民居4

(1)因纽特人冰屋4

(2)捕风塔6

(3)马鞍形屋顶民居7

1.2.4中国民居8

(1)蒙古包8

(2)窑居10

(3)其他民居10

1.3地球的挑战12

1.3.1通天塔理想12

1.3.2增长的极限14

1.3.3气候变化15

1.4建筑界的行动17

1.4.1可持续发展理念17

1.4.2可持续建筑17

1.4.3绿色建筑18

1.5绿色建筑的原则18

1.5.1因地制宜19

1.5.2适宜技术19

1.5.3适当需求20

1.5.4全生命周期理念22

(1)3R理念22

(2)生命周期评估23

第二章 气候、建筑、人25

2.1温室效应25

2.1.1地球的温室效应25

2.1.2建筑业减排途径26

2.1.3玻璃的温室效应29

2.2城市热岛效应32

2.2.1形成机理32

2.2.2热岛强度34

2.2.3城市热岛的危害35

2.2.4评价指标36

(1)湿球黑球温度WBGT36

(2)标准有效温度SET*37

2.2.5透水地面38

(1)透水地面的作用38

(2)透水地面的主要形式39

(3)透水路面砖40

(4)透水性混凝土41

(5)雨水贮集42

2.2.6城市绿化42

(1)绿化对改善热环境的作用42

(2)立体绿化43

(3)都市农业46

(4)屋顶绿化的构造技术48

2.3生物气候学53

2.3.1生物气候学53

2.3.2生物气候图54

2.4建筑适应气候55

2.4.1建筑形态55

(1)强调保温防寒的形态55

(2)强调防热的形态55

2.4.2气候梯度与气候缓冲区57

2.4.3可控性与可变性59

2.5人体热舒适60

2.5.1人体的热平衡60

(1)热平衡方程60

(2)平均辐射温度62

2.5.2稳态模型63

2.5.3动态模型65

(1)PMV修正模型65

(2)适应模型66

第三章 自然降温与通风69

3.1长波辐射69

3.1.1长波辐射降温原理69

3.1.2蓄水屋面70

3.2蒸发降温71

3.2.1蒸发降温原理72

3.2.2影响因素72

3.3土壤供冷73

3.3.1土壤供冷的原理73

3.3.2地源热泵技术74

3.4建筑外部的风环境75

3.4.1自然通风的动力75

3.4.2风影效应75

3.4.3风速梯度77

3.4.4文丘里效应78

3.4.5建筑布局与风环境80

3.4.6建筑体形与风环境82

3.4.7季风条件下的通风设计85

3.5过渡空间与通风88

3.5.1巷道与厅井88

3.5.2空中花园89

3.5.3外廊91

3.5.4阳台94

3.6平面布置与通风98

3.7门窗通风技术98

3.7.1房间开口99

(1)开口的大小99

(2)开口的位置100

(3)外窗的可开启面积101

3.7.2开启方式与通风效果101

(1)通风量与通风路线102

(2)开启方式103

3.8自然通风的控制106

3.8.1诱导风向106

3.8.2控制风量107

(1)百叶格栅窗107

(2)通风器外窗一体化技术112

3.9自然通风的强化114

3.9.1捕风装置115

3.9.2无动力风帽116

3.9.3太阳能烟囱116

3.10全面通风策略116

3.10.1全面通风的意义116

(1)全面通风与自然通风117

(2)全面通风的空气品质117

3.10.2全面通风的技术类型120

3.11通风的模拟技术120

第四章 太阳能利用125

4.1太阳辐射125

4.2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127

4.3被动式太阳能光热的利用128

4.3.1建筑布局和朝向128

4.3.2阳光与通风综合设计129

4.3.3建筑体形132

4.3.4平面布置132

4.3.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134

(1)直接受益式136

(2)特隆布墙137

(3)附加日光间139

(4)对流环路式139

4.3.6太阳墙采暖140

4.4太阳能热水器142

4.4.1集热器142

4.4.2建筑一体化143

4.5太阳能光电利用145

4.5.1光热发电145

4.5.2太阳能电池147

4.5.3光伏发电系统148

4.5.4光伏建筑一体化(BIVP)149

第五章 建筑遮阳157

5.1遮阳的历史157

5.2遮阳的节能作用159

5.3遮阳分析与计算159

5.3.1遮阳分析160

(1)模型法(照灯法Helidons)160

(2)日照棒影图分析160

(3)计算机模拟160

5.3.2遮阳构件的计算161

5.4遮阳系数162

5.5构件遮阳163

5.6绿化遮阳166

5.7外窗遮阳166

5.7.1按照基本形式分类167

(1)内遮阳167

(2)外遮阳168

(3)中间遮阳168

5.7.2按照构件类型分类169

5.7.3按照活动方式分类169

(1)固定式遮阳169

(2)活动式遮阳169

5.8玻璃材料遮阳171

(1)着色玻璃171

(2)低辐射(Low-E)玻璃171

(3)阳光控制镀膜(热反射镀膜)玻璃172

(4)智能化调光玻璃172

5.9装置外遮阳173

5.9.1铝合金格栅173

5.9.2卷帘(卷闸窗帘)175

5.9.3推拉式遮阳百叶(板)176

5.9.4折叠式遮阳板(百叶)178

第六章 围护结构187

6.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187

6.2节能规范188

6.2.1体形系数188

6.2.2窗墙比189

(1)住宅建筑189

(2)公共建筑190

6.2.3传热系数190

6.2.4蓄热系数与热惰性191

6.3保温材料192

6.3.1矿棉(玻璃棉和岩棉)193

6.3.2泡沫玻璃193

6.3.3硅酸钙板193

6.3.4膨胀珍珠岩(EPB)194

6.3.5膨胀聚苯乙烯泡沫(EPS)194

6.3.6挤压聚苯乙烯泡沫(XPS)194

6.3.7膨胀聚氨酯泡沫(PUR)194

6.3.8刨花板(WW)195

6.3.9真空保温隔热板(VIP)195

6.4墙体195

6.4.1墙体材料195

6.4.2技术类型196

6.4.3安全性能197

(1)饰面砖的应用198

(2)防火198

(3)使用年限200

6.4.4外墙外保温200

(1)技术特点200

(2)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201

(3)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系统203

(4)XPS(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205

(5)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205

(6)矿(岩)棉板外保温系统206

(7)外保温系统装饰一体化技术206

(8)外保温与通风一体化技术207

6.4.5外墙内保温207

(1)内保温技术特点207

(2)常见内保温技术体系209

(3)内保温技术应用案例210

6.4.6外墙自保温212

6.4.7外墙内外组合保温213

6.5楼地面214

6.5.1楼地面设计要求214

6.5.2地板辐射采暖215

6.6屋面216

6.6.1平屋面216

(1)保温技术216

(2)架空隔热屋面218

6.6.2坡屋面219

6.6.3金属板屋面220

6.7外窗228

6.7.1降低窗能耗的途径228

6.7.2玻璃材料228

(1)中空玻璃229

(2)阳光控制镀膜(热反射镀膜)玻璃230

(3)低辐射(Low-E)玻璃230

(4)真空玻璃230

6.7.3窗构造230

(1)窗框材料与构造230

(2)密封材料233

第七章 建筑幕墙239

7.1幕墙热工设计239

7.1.1气密性240

7.1.2保温隔热性能240

7.2金属板幕墙241

7.2.1铝合金幕墙241

7.2.2耐候钢(锈钢)板幕墙243

7.3陶土板幕墙246

7.4 U形玻璃幕墙248

7.5百叶中空玻璃251

7.5.1传热性能251

7.5.2遮阳系数251

7.6双层通风玻璃幕墙252

7.6.1双层幕墙的原理254

7.6.2双层幕墙的分类255

(1)外循环式双层幕墙255

(2)内循环式双层幕墙258

(3)综合内外循环的双层幕墙259

7.6.3双层幕墙的构造要求259

7.6.4双层幕墙的保温性能259

第八章 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实践261

8.1勒·柯布西耶261

8.2路易·康263

8.3查尔斯·科里亚263

8.4杨经文266

8.5保罗·索拉里与生态建筑267

8.6生土(覆土)建筑268

8.7自维持住宅(Autonomous House)268

8.8贝丁顿零能耗社区269

8.9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274

8.10大连滨海度假宾馆竞赛方案278

8.10.1环境与方案总体概述278

8.10.2设计策略的确定278

8.10.3太阳能光热利用279

8.10.4自然采光282

8.10.5节水设计283

8.10.6围护结构节能283

8.10.7可再生能源利用284

8.10.8自然通风284

参考文献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