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60678.jpg)
- 王家远;邹小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20838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本原理与方法3
第1章 绪论3
1.1 风险管理的意义3
1.2 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5
1.3 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5
第2章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概述8
2.1 基础设施项目8
2.1.1 项目的概念8
2.1.2 基础设施项目的概念9
2.1.3 基础设施项目的全生命周期10
2.2 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11
2.2.1 风险的含义11
2.2.2 风险的属性13
2.2.3 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14
2.3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16
2.3.1 风险管理的概念16
2.3.2 风险管理的目标17
2.3.3 风险与成本效益的关系18
2.3.4 风险管理的重点18
2.3.5 风险管理程序与原理19
2.3.6 风险管理的团队23
2.4 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进展24
2.4.1 风险识别与分类24
2.4.2 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25
2.4.3 利益相关者与风险态度26
2.4.4 风险管理技术与研究方法26
2.4.5 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27
第3章 风险识别35
3.1 风险识别的目的35
3.2 风险识别的依据35
3.3 风险的来源与类型36
3.3.1 风险来源、事件及影响36
3.3.2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37
3.3.3 整体风险与局部风险38
3.3.4 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38
3.4 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因素38
3.4.1 政治风险39
3.4.2 经济风险41
3.4.3 社会风险41
3.4.4 自然风险42
3.4.5 工程风险42
3.4.6 环境风险45
3.5 风险识别的方法45
3.5.1 德尔菲法45
3.5.2 头脑风暴法48
3.5.3 情景分析法50
3.5.4 核对表法50
3.5.5 面谈法51
3.5.6 流程图法51
3.5.7 事故树分析法52
3.5.8 风险识别方法的优缺点53
3.6 风险识别的原则54
3.7 风险识别的成果55
第4章 风险分析与评价58
4.1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概念58
4.2 风险的度量59
4.2.1 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59
4.2.2 风险的概率与概率分布61
4.2.3 风险度量方法62
4.2.4 风险的量化64
4.2.5 风险清单的应用68
4.3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70
4.4 调查打分法70
4.4.1 调查打分法的步骤70
4.4.2 调查打分法的应用72
4.5 层次分析法77
4.5.1 层次分析法概述77
4.5.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79
4.5.3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82
4.6 模糊综合评判法85
4.6.1 模糊评估方法概述85
4.6.2 模糊综合评判法86
4.6.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87
4.7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89
4.7.1 模拟的步骤90
4.7.2 随机数的产生91
4.7.3 风险变量的随机取值91
4.7.4 模拟方法的应用93
4.8 社会网络分析法96
4.8.1 社会网络分析法概述96
4.8.2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步骤99
4.8.3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案例102
4.9 系统动力学分析法108
4.9.1 系统动力学概述108
4.9.2 系统动力学的计算步骤110
4.9.3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111
第5章 风险应对与监控119
5.1 风险管理计划119
5.1.1 机遇与风险119
5.1.2 风险的归属权119
5.1.3 风险管理计划框架120
5.1.4 风险应急计划122
5.2 风险应对的措施与方法123
5.2.1 合同的应用123
5.2.2 风险回避124
5.2.3 风险的减轻125
5.2.4 风险分担127
5.2.5 风险自留与利用127
5.2.6 风险转移128
5.2.7 风险应对方法的选取130
5.3 风险监控132
5.3.1 监控的内容132
5.3.2 风险跟踪检查132
5.3.3 风险的重新估算133
5.3.4 风险跟踪报告133
第6章 风险决策与效用理论136
6.1 决策的概念136
6.2 风险偏好与效用136
6.2.1 风险偏好136
6.2.2 效用137
6.2.3 效用曲线139
6.3 效用理论与决策准则142
6.3.1 单属性效用决策142
6.3.2 多属性效用决策145
6.4 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风险决策147
6.4.1 风险决策的层次147
6.4.2 风险决策的原则和要素148
6.4.3 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态度148
6.4.4 效用理论在项目决策中的应用149
第二篇 理论与研究进展157
第7章 风险态度与风险感知157
7.1 理论背景157
7.1.1 决策者的理性与非理性157
7.1.2 非理性风险决策158
7.2 风险感知160
7.2.1 风险感知的定义160
7.2.2 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160
7.2.3 风险感知的研究案例161
7.3 风险态度167
7.3.1 风险态度的定义167
7.3.2 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168
7.3.3 风险态度的研究案例170
第8章 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研究179
8.1 风险容忍度的定义179
8.2 风险容忍度的评价180
8.3 风险容忍度与安全管理182
8.4 风险容忍度的研究案例183
8.4.1 建筑工人安全风险容忍度影响因素界定183
8.4.2 各因素对安全风险容忍度的影响效应191
第9章 浦东虹桥两机场信息整合项目风险分析198
9.1 项目背景与内容198
9.1.1 项目背景介绍198
9.1.2 浦东虹桥两场系统的整合方案198
9.2 项目风险识别199
9.2.1 初步建立风险清单199
9.2.2 修正风险清单199
9.3 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201
9.3.1 风险评价矩阵201
9.3.2 关键风险因素分析201
9.4 风险应对与监控203
9.4.1 主要风险因子的化解措施203
9.4.2 风险跟踪记录204
9.4.3 高风险因子变化状态205
第10章 项目工期风险分析210
10.1 项目概况210
10.2 研究方法211
10.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213
10.3.1 系统边界的确定213
10.3.2 系统总体结构214
10.3.3 模型总体因果循环图215
10.3.4 系统动力学总模型216
10.4 离散事件仿真模型构建220
10.4.1 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离散事件的整合220
10.4.2 离散事件对接222
10.5 模拟结果分析223
10.5.1 单一风险对工期的影响223
10.5.2 综合风险对工期的影响233
第11章 城市建筑施工安全重大风险源分析238
11.1 案例背景238
11.2 研究方法238
11.3 风险源理论分析239
11.3.1 风险源的概念239
11.3.2 建筑施工风险源的分类241
11.3.3 风险源引发安全事故机理研究242
11.3.4 风险评价方法244
11.4 建设施工生产安全风险源评价245
11.4.1 深圳市安全风险事件类型245
11.4.2 深圳市安全风险事件类型评价245
11.4.3 主要安全风险事件类型描述248
11.5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源时间、空间分布251
11.5.1 深圳市安全风险源时间分布251
11.5.2 深圳市安全风险事件空间分布252
11.6 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价256
11.6.1 直接评价256
11.6.2 间接评价258
第12章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267
12.1 研究背景267
12.2 系统动力学建模268
12.2.1 构建因果关系图的思路268
12.2.2 关键风险因素的导入270
12.3 模拟结果分析272
12.3.1 单一风险因素对项目安全影响分析272
12.3.2 综合风险因素对安全目标的影响分析277
第13章 工程监理的责任风险调查分析280
13.1 监理责任风险的识别280
13.2 责任风险的调查280
13.2.1 问卷的设计及调查过程280
13.2.2 受调查者的情况281
13.3 调查数据处理282
13.3.1 按照发生可能性高低进行排序282
13.3.2 按照对风险影响程度进行排序283
13.3.3 根据相对重要性评分进行排序284
13.4 调查结果分析284
13.4.1 调查结果统计284
13.4.2 主要风险因素清单286
13.4.3 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288
第14章 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项目安全风险评价292
14.1 模型建立所用到的各种数学处理方法292
14.1.1 采用区间数对指标影响程度评分292
14.1.2 隶属度区间和隶属函数的确定293
14.1.3 群组决策中确定专家权重295
14.1.4 区间数的运算法则及其排序296
14.1.5 因素权重的确定297
14.2 风险评价过程的综合308
14.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08
14.2.2 指标隶属度区间计算方法综合309
1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309
14.2.4 模糊算子的确定310
14.2.5 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310
14.3 风险评价程序设计311
14.3.1 程序开发环境311
14.3.2 程序开发思路312
14.4 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判实例313
第15章 中国建筑节能市场风险因素分析320
15.1 研究背景320
15.2 系统动力学方法321
15.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险管理框架322
15.3.1 风险识别322
15.3.2 风险分析和应对323
15.3.3 风险监控323
15.4 对中国建筑节能市场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324
15.4.1 定义系统环境324
15.4.2 法律法规子系统325
15.4.3 标准和规范子系统326
15.4.4 经济子系统327
15.4.5 技术子系统328
15.4.6 政策子系统329
15.4.7 教育子系统330
15.5 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全面风险管理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