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 阎庆民,张晓朴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8950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1

第一节 系统学视角下的区域协同发展2

一、系统学思想及启示2

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系统学展开9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主要子系统协同关系12

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构成可持续发展框架12

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子系统的演进16

三、城市(镇)、交通系统与产业系统的协调发展20

第三节 区域协同发展管理26

一、政府间竞合博弈27

二、统一市场构建29

第二章 京津冀区域战略定位研究3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33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战略定位的变迁与影响34

一、京津冀战略定位变迁34

二、京津冀定位变迁的效果与趋势43

第三节 首都区域发展定位的国际经验和启示47

一、首都区域发展有复合功能型和简单功能型两种定位48

二、复合功能型首都区域的发展定位随经济功能调整而演变49

三、简单功能型首都区域的发展定位也有复合化的趋势50

四、国际经验对京津冀地区发展定位的启示51

第四节 京津冀地区定位中的两个关键问题52

一、“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统领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定位52

二、京津冀地区定位问题关键在于合理定位首都的功能54

第三章 首都区域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57

第一节 都市圈的发展58

第二节 国外典型大都市圈发展阶段性特征60

一、内核形成——都市圈雏形凸显60

二、强核壮大——中心城市突出61

三、都市圈建成——单核成形63

四、多核合作——城市间整合互补64

五、优化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65

六、经济带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66

第三节 国外大都市圈发展经验67

一、英国伦敦都市圈67

二、美国纽约都市圈71

三、日本东京都市圈76

四、法国巴黎都市圈82

第四节 国际经验借鉴86

一、都市圈发展经验87

二、对京津冀大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借鉴88

第四章 政府激励机制设计94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合作与激励机制发展现状94

一、区域协同发展组织、协商与咨询机构95

二、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97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合作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98

一、政府激励机制的制定者与监督者处于缺位状态99

二、政府激励机制行政化色彩浓、制度化水平低100

三、政府激励机制分割性明显、系统性不强101

四、政府与市场双重激励机制缺失102

第三节 京津冀政府激励机制体系设计102

一、组织机构103

二、市场领域的激励机制104

三、利益协调领域的激励机制106

第四节 推进京津冀政府激励机制实施的政策工具109

一、政府考核政策工具109

二、推进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政策工具110

三、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111

第五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口问题研究113

第一节 京津冀人口发展的总体状况113

一、京津冀都市圈的人口快速增加,形成京、津、石、保人口集聚地113

二、人口增速差异较大,人口集聚趋势更加明显114

三、京津冀城市圈内各区域人口密度不均,且趋势和机制有所差异117

四、京津冀常住人口特征差异明显118

第二节 京津冀城市圈的人口流动121

一、京津冀地区流入人口分析121

二、迁入人口的增长是影响京津冀城市圈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125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人口政策126

一、京津冀三地的人口规划及其现实效果126

二、京津两地人口调控的主要政策128

三、京津冀人口过度集中的原因分析130

四、未来京津冀人口协同发展的主要政策抓手131

第六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问题研究135

第一节 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交通135

一、交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135

二、交通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136

三、区域协同发展对交通的要求137

第二节 京津冀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138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现状138

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问题140

第三节 国际大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经验借鉴144

一、国际大都市圈交通发展情况及经验144

二、国际大都市圈交通发展经验151

三、国际大都市圈交通发展经验启示161

第四节 京津冀都市圈交通运输网布局163

一、城市间的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法163

二、京津冀地区城市间交通区位线的计算166

第五节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和目标170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要求170

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171

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172

四、重点任务173

第六节 创新管理政策措施180

一、研究出台“首都圈交通法”181

二、形成一体化运行机制181

三、实现运营管理一体化182

四、推进区域运输组织管理一体化182

五、统一市场规范和标准183

第七章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87

第一节 京津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88

一、大气污染严重,亟须协同治霾188

二、水资源严重短缺,危害性远重于大气污染189

三、生态体系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红线政策急需落实191

第二节 京津冀环境问题主要成因与治理难点192

一、气象条件变化是雾霾加剧的生态原因193

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急需控油控车193

三、工业生产排放和燃煤依然占有很高比重194

四、环境经济政策与治理规则需要逐步统一196

五、高效的产业转移平台与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建立198

六、京津冀区域基于水权制度的水资源共同保护机制急需建立199

第三节 建立市场机制,有效联防联控202

一、推进京津冀三地“五四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2

二、建立水资源补偿市场机制209

三、环境经济政策与体制仍需完善214

四、建立市场机制,协同推进清洁能源221

第四节 建立三地环境协同治理政策保障机制225

一、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交通体系层面三地协同改善环境226

二、制定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227

三、加大京津冀生态修复力度,构建环首都生态屏障227

四、联合立法,统一规划228

五、建立京津冀区域管理联合执法机构228

六、制定统一标准,严格赔偿制度228

七、重大建设项目环评会商229

八、协同监测、信息共享229

九、建立企业诚信系统,与绿色信贷体系相互联系229

十、联合信息发布,提高地区整体的防灾能力229

第八章 推进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231

第一节 智慧城市的背景、内涵及战略意义231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231

二、智慧城市的内涵及起源232

三、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233

四、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234

第二节 完善京津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235

一、三网融合235

二、智慧交通241

三、智能电网246

第三节 推动京津冀智慧城市管理250

一、电子政务一体化250

二、智能应急管理254

三、智慧环保258

第四节 促进京津冀智慧公共服务建设260

一、智慧医疗260

二、智慧教育262

三、智慧旅游265

第五节 发展京津冀智慧经济267

一、智慧产业化:智慧经济的A面268

二、产业智慧化:智慧经济的B面272

三、京津冀智慧经济发展思路276

第六节 结语277

第九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金融服务创新284

第一节 金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情况284

一、金融业总体发展现状284

二、金融业各部门发展现状289

三、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现状293

第二节 金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297

一、金融机构自身亟待破除思维定式,解决现有业务或客户协同发展的制约298

二、京津冀地区“去产能”过程需要防范潜在金融风险298

三、有必要搭建三地金融合作平台,提供有效、有序的融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300

第三节 以金融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301

一、围绕“京津冀”产业转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营销和风控301

二、针对交通、生态环保、产业转移升级制定差异化政策301

三、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302

四、结合三地发展定位开展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302

五、重视新型融资来源,开展信贷、债券承销等结构化融资服务304

六、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要素市场建设304

七、加强京津冀区域普惠金融建设305

八、加强功能疏解的政策引导和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306

九、有效运用地方国有金融资源307

十、多管齐下治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307

十一、加强京津冀地区地方金融办(局)的权责308

十二、建立京津冀区域金融协调监管机制309

第十章 环京津贫困带脱贫发展思路研究311

第一节 环京津贫困带的范围及基本情况311

第二节 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的现状313

一、环京津贫困带生态环境脆弱314

二、环京津贫困带劳动力转移比重高314

三、环京津贫困带特色产业初具规模315

四、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两市合作加快推进316

第三节 环京津贫困带发展面临的问题317

一、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深318

二、发展基础比较薄弱319

三、京津两大都市“回波效应”显著320

四、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321

五、行政分割较为严重322

第四节 加快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的思路323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同发展323

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326

三、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深化与京津两大都市的合作328

四、理顺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与其他政策形成大扶贫开发格局329

第五节 加快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的政策建议331

一、统筹协调京津冀三方关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331

二、以与京津互联互通为切入点,加快中心城市发展332

三、突破行政壁垒,促进京津两市与周边地区要素自由流动333

四、完善要素支撑,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334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京津生态屏障336

六、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新机制,深入推进贫困带扶贫开发337

后记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