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0050201.jpg)
- 张俊彪,郭久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 ISBN:97898882363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篇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发展史3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概论3
第一节 关于传记文学的独立文体地位3
第二节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三大阶段5
一、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5
二、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突破和发展6
三、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形发展7
第二章 中国传记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13
第一节 梁启超的传记文学14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传记文学15
一、蔡元培的传记文学15
二、章炳麟的传记文学16
三、陈去病的传记文学16
四、徐自华的传记文学17
第三章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突破和发展18
第一节 五四以后的自传文学18
一、乃玉祥的三部自传20
二、胡适的自传21
三、郭沫若的自传21
四、郁达夫的自传和日记22
五、瞿秋白《多余的话》22
六、沈从文《从文自传》23
七、谢冰莹《一个女兵的自传》23
第二节 五四以后的他传创作24
一、张默生的传记创作24
二、朱东润《张居正大传》25
三、吴晗《朱元璋传》25
四、吴其昌《梁启超传》26
五、萧红《回忆鲁迅先生》26
第四章 建国初期传记文学的兴盛和衰落28
第一节 建国初期传记文学的兴盛28
一、溥仪《我的前半生》29
二、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29
三、马可《冼星海传》3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传记文学的衰落30
一、彭德怀《彭德怀自述》30
二、陈白尘《牛棚日记》31
第五章 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繁荣和拓展32
第一节 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大发展32
一、新时期传记文学概论32
二、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理论建构34
第二节 新时期政治人物传记35
一、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36
二、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36
三、柯岩《永恒的魅力》36
四、叶永烈的传记文学37
五、王朝柱《开国领袖毛泽东》37
六、权延赤的领袖传记文学38
七、陈廷一的政治人物系列传记38
八、东方鹤《张爱萍传》39
九、铁竹伟《霜重色愈浓》39
十、毛毛的邓小平传记39
十一、张俊彪的军事英雄传记40
十二、陈晋的领袖影视传记片41
第三节 新时期作家、学人传记41
一、茅盾《我走过的道路》42
二、杨绛《干校六记》和《我们仨》42
三、刘白羽《大海》、《心灵的历程》43
四、韦君宜《思痛录》43
五、张紫葛《心香泪酒祭吴宓》44
六、许渊冲的回忆录44
七、马仲扬、苏克尘《邹韬奋传记》45
八、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45
九、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46
十、胡辛的女性传记文学46
十一、韩石山《徐志摩传》47
十二、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47
十三、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48
十四、黄昌勇《王实味传》48
第四节 新时期艺术家、明星传记48
一、袁世海的回忆录49
二、廖静文《徐悲鸿一生》49
三、新凤霞《我叫新凤霞》50
四、石楠的艺术家传记50
五、邓在军《屏前幕后》50
六、赵忠祥《岁月随想》、《 岁月情缘》51
七、陈祖德《超越自我》51
八、聂卫平《围棋人生》51
九、刘晓庆的几部自传52
第五节 新时期科学家、企业家传记52
一、魏根发、祁淑英《钱学森》52
二、桑逢康《荣氏家族》53
三、余德庄《世纪情结——侯光炯的人生道路》53
四、张维《熊庆来传》54
第六节 新时期中外历史人物传记54
一、匡亚明《孔子评传》55
二、陈贻焮《杜甫评传》55
第七节 新时期普通百姓传记56
结束语56
第七篇 中国二十世纪戏刷文学发展史61
第一章 概述: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艰难曲折历程61
第一节 与时代大潮紧密合拍的戏剧思潮61
一、戏剧思潮的特点和四个发展阶段61
二、“戏曲改良”与“新剧革命”63
三、“普罗戏剧”64
四、“探索戏剧的探索”65
第二节 话刷文学创作的诞生及民族化进程66
一、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66
二、话剧文学创作的民族化进程68
三、话剧文学创作的珍贵成果69
第三节 传统戏曲的时代调适及现代戏创作70
一、旧戏营垒内部的戏曲改良70
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推陈出新”70
第四节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成果概要72
一、戏剧史研究概要72
二、戏剧批评概要74
三、戏剧理论研究概要75
第二章 世纪之初与五四运动前后的戏刷文学76
第一节 改良戏曲创作及“时事新戏”编演76
一、改良戏曲的创作76
二、京剧及梆子的“时事新戏”编演77
三、粤剧和滇剧的改良78
第二节 早期话刷的兴衰与创作得失79
一、早期话剧的兴起79
二、“春柳派”新剧80
三、“进化团派”新剧80
第三节 五四“为人生”的戏剧及问题刷创作81
一、五四“为人生”戏剧的精神特征81
二、“为人生”的问题剧创作82
三、熊佛西、郭沫若、丁西林等人的创作83
第四节 地方戏兴盛与几大刷种代表作家84
一、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兴盛84
二、京剧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家85
三、其他主要地方剧种的代表作家86
第五节 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的早期创作87
一、田汉的早期创作成就87
二、欧阳予倩的早期创作成就88
三、洪深的话剧创作与理论成就88
第三章 三十年代的创作高峰与抗战前后的戏刷文学89
第一节 话刷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成熟89
一、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背景89
二、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特征90
第二节 话刷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92
一、抗战戏剧运动推动黄金时代到来92
二、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93
三、陈白尘、宋之的、于伶、吴祖光等人的创作94
第三节 曹禺、田汉、夏衍、李健吾等的代表作96
一、曹禺的代表作96
二、田汉的中期代表作97
三、夏衍的代表作97
四、李健吾的代表作98
第四节 抗战时期大后方及其他戏曲创作活动98
一、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后方的戏曲活动98
二、京剧和几大地方戏的抗战戏曲创作99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戏刷创作活动100
一、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101
二、解放区戏剧创作及活动101
三、延安文艺整风后的戏剧创作及活动102
第四章 新中国前期的创作丰收与“文革”前后的转折104
第一节 十七年话刷波折与老舍、田汉的当代成就104
一、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浪潮及特点104
二、老舍的话剧创作成就106
三、田汉戏剧创作的当代成就108
第二节 新中国戏刷运动与戏曲文学的起伏108
一、文艺政策变化与戏曲创作的起伏108
二、传统戏改编的突出成就110
三、现代戏、新歌剧及儿童剧创作的新收获110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戏剧及后来关于“样板戏”的论争111
一、“样板戏”的形成111
二、“样板戏”的形式探索意义及启示112
第四节 拔乱反正与社会问题刷的再兴112
一、社会问题剧的再兴112
二、社会问题剧的审美特点及局限113
第五章 八十年代的创作辉煌与九十年代的困守114
第一节 八十年代探索话刷及代表剧作家群114
一、上海探索剧作家群的开拓114
二、北京探索剧作家群的成就115
三、探索带来的现实主义深化115
四、其他剧作家群的创作116
第二节 八十年代现代戏曲创作高峰及其代表剧种118
一、京剧创作的丰收与突破118
二、川剧创作的传承与出新118
三、福建地方戏创作的复兴与活跃119
四、戏曲“探索热”中的其他代表作品120
第三节 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121
一、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121
二、九十年代话剧代表作122
三、九十年代话剧创作特点123
第四节 九十年代戏曲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124
一、部分地区保持了较好创作势头124
二、九十年代戏曲代表作126
第五节 “戏剧危机”与世纪反思126
一、潜在的因素与广义的危机126
二、戏剧现象上的“戏剧危机”127
第八篇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发展史130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概述130
第一节 二十世纪电影文学概述130
一、1913—1931: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影响下的电影文学130
二、1932—1949:苏联蒙太奇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影响下的电影文学132
三、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工农兵”为主导的电影文学133
四、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电影文学134
五、1977—1989:现实主义复苏与拓展中的电影文学135
六、1990—2000:国家意志与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的多元化电影文学136
第二节 二十世纪电视刷文学概述137
一、1958—1966:初创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37
二、1967—1977:停滞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38
三、1978—1981:复苏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38
四、1982—1989:成长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38
五、1990—2000:成熟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40
第二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文学142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叶电影刷作的滥觞142
第二节 二十年代“旧派”与“新派”的电影刷作143
第三章 三十至四十年代电影文学145
第一节 左翼时期电影创作14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电影创作148
第三节 战后新潮电影创作150
第四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电影文学154
第一节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154
一、夏衍的电影文学理论及其剧本改编154
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文学155
三、传记与历史题材电影文学157
四、现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159
五、当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160
六、农村题材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160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162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文学162
二、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163
第三节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164
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直播剧164
二、七十年代末的伤痕短剧164
第五章 八十至九十年代末期的电影电视文学166
第一节 八十年代的电影文学166
一、“伤痕与反思文学”的电影文学166
二、现当代名著改编的电影文学168
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文学169
四、军事题材电影文学170
五、农村题材电影文学171
六、都市题材电影文学171
七、探索片模式的电影文学172
第二节 九十年代的电影文学174
一、主旋律电影:传记片剧作174
二、主旋律电影:战争片剧作175
三、主旋律电影:时政片剧作175
四、刘恒的刷本改编176
五、冯小刚的贺岁片剧作177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电视刷文学177
一、改革题材剧177
二、伤痕题材剧179
三、历史题材剧179
四、传记体裁剧180
五、古典名著改编剧181
六、现代名著改编剧182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183
一、室内剧183
二、改革题材剧184
三、家庭伦理题材剧186
四、反思题材剧187
五、反腐题材剧187
六、军旅题材剧188
七、公安题材剧189
八、古典名著改编剧190
九、现代名著改编剧191
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192
十一、宫廷题材剧192
第九篇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文学发展概观197
第一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文学概述197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文学概述197
一、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197
二、光复初期的文学创作198
三、五十年代的反共文学199
四、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199
五、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200
六、八十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201
第二节 香港澳门文学概述203
一、开创期的香港新文学203
二、抗战及战后的香港文学205
三、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206
四、七十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学208
五、澳门文学概述209
第三节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概述212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212
二、北美华人华文文学215
三、欧洲大洋洲华人华文文学216
第二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诗歌发展218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诗歌218
一、早期诗社的联吟之风218
二、日本侵占时期的新诗运动219
三、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变221
四、七十年代以来的台湾诗潮223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诗歌226
一、香港早期南下诗人的创作226
二、五六十年代香港诗坛的重组227
三、七十年代以来香港诗歌的发展230
四、澳门的旧体诗词和新诗创作233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诗歌237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诗歌创作237
二、北美华人华文诗歌创作243
三、欧洲和大洋洲华人华文诗歌创作244
第三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散文发展246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散文246
一、日据时期和光复初期的散文创作246
二、五十年代的“战斗散文”与“闺秀散文”248
三、六十年代的散文革命与杂文变革250
四、七十年代异军突起的乡土散文253
五、八十年代消费环境下的散文创作255
六、九十年代散文文类的开放与跨越257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散文259
一、香港的现代散文创作259
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散文262
三、七十年代最具香港特色的“框框杂文”264
四、八十年代以来困境中求生存的香港散文267
五、日趋活跃的澳门散文创作270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散文272
一、东南亚:海外华文散文的重镇273
二、北美:学者型散文家的彩笔282
三、欧洲: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286
四、澳洲:大陆新移民的言说288
第四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小说发展290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小说290
一、“以歌当哭”的日据时期小说创作291
二、五十年代“女性小说”的萌发300
三、现代派小说的崛起302
四、通俗小说的兴盛303
五、乡土小说的成就305
六、多元的新世代小说309
第二节 二十世纪港澳小说310
一、南来作家的小说创作312
二、都市文化背景下的通俗小说流变314
三、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化格局317
四、澳门志怪小说传奇和原生态小说创作320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小说320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小说322
二、北美华人华文小说328
三、欧洲华人华文小说332
四、大洋洲华人华文小说335
第五章 二十世纪台港澳及世界华人华文戏刷影视文学发展337
第一节 二十世纪台湾戏剧影视文学337
一、台湾戏剧创作扩大和发展337
二、台湾影视文学创作的本土化走向344
第二节 二十世纪香港戏剧影视文学347
一、香港戏剧文学的现代主义倾向347
二、香港影视文学的大众化和精英化融合352
第三节 二十世纪海外华人华文戏刷影视文学360
一、东南亚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360
二、欧美华人华文戏剧影视文学370
第十篇 结语375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375
第二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380
第三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387
第四章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主要缺失392
后记397
参考书目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