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及响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及响应研究
  • 李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1773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居住空间-研究-乌鲁木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及响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选题背景1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区范围及方法4

1.3.1 研究区范围4

1.3.2 研究方法5

1.4 数据资料来源6

1.5 技术路线8

第2章 国内外居住空间研究现状与趋势10

2.1 基本概念10

2.1.1 居住空间10

2.1.2 社会分层11

2.1.3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极化11

2.1.4 种族、族群及民族关系12

2.2 国外研究综述14

2.2.1 理论派别14

2.2.2 居住空间模式16

2.2.3 研究方法17

2.2.4 研究评述17

2.3 国内研究综述18

2.3.1 关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及演变研究18

2.3.2 关于居住空间演化动力机制研究19

2.3.3 关于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研究20

2.3.4 研究方式及方法21

2.3.5 研究评述21

第3章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形态演化23

3.1 建成之初至新中国成立初(1755—1949年)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形态演化特征23

3.2 经济社会转型前(1949—1978年)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形态演化特征26

3.3 经济社会转型期(1978—2010年)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形态演化特征27

本章小结30

第4章 乌鲁木齐不同族群的居住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31

4.1 不同民族族群人口居住格局时空演化过程31

4.1.1 汉族人口32

4.1.2 维吾尔族人口33

4.1.3 回族人口36

4.1.4 哈萨克族人口36

4.2 不同学历人口居住格局时空演化过程39

4.2.1 高学历人口39

4.2.2 中等学历人口39

4.2.3 低学历人口41

4.2.4 文盲人口44

4.3 不同年龄人口居住格局时空演化过程44

4.3.1 学龄人口44

4.3.2 劳动人口46

4.3.3 老年人口47

4.4 产业人口居住格局分布49

4.5 住房价格分布格局49

4.6 住房租金分布格局51

4.7 住房层数分布格局51

4.8 住房水平分布格局52

本章小结53

第5章 乌鲁木齐不同族群居住空间集聚模式研究55

5.1 研究方法55

5.1.1 空间权重矩阵55

5.1.2 全局空间自相关56

5.1.3 局部空间自相关57

5.2 基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的乌鲁木齐不同族群居住空间集聚模式研究58

5.2.1 典型民族全局居住空间自相关分析58

5.2.2 典型社会指标全局居住空间自相关分析59

5.3 基于局部相邻空间自相关指标的乌鲁木齐不同族群居住空间集聚模式研究60

5.3.1 不同民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分析60

5.3.2 不同外来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分析61

5.3.3 不同学历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分析64

5.3.4 不同产业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分析64

5.3.5 不同年龄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分析68

5.4 基于不同距离尺度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的不同民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研究70

5.4.1 汉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0

5.4.2 维吾尔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2

5.4.3 哈萨克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4

5.4.4 回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4

5.4.5 蒙古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7

5.4.6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空间集聚模式演变78

5.5 基于不同距离尺度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的住房价格集聚模式研究78

5.6 基于不同距离尺度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的住房租金集聚模式研究81

本章小结81

第6章 乌鲁木齐不同族群的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84

6.1 研究方法84

6.2 乌鲁木齐市不同族群特征分析84

6.2.1 按民族划分86

6.2.2 按教育程度划分89

6.2.3 按职业划分91

6.3 基于不同民族居住空间分异指数测度分析93

6.3.1 典型民族人口分布状况93

6.3.2 典型民族人口与汉族和维吾尔族人口居住分异测度分析94

6.3.3 典型民族人口居住分异相关性分析96

6.4 基于不同社会属性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98

6.4.1 基于不同社会属性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指数信息熵测度分析98

6.4.2 基于不同社会属性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指数本地化测度分析98

6.5 基于不同分区的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100

6.5.1 基于不同分区的居住空间分异指数本地化测度分析100

6.5.2 基于不同分区的居住空间分异指数信息熵测度分析102

6.6 基于区位熵的不同民族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103

6.6.1 少数民族103

6.6.2 汉族103

6.6.3 维吾尔族105

6.6.4 哈萨克族105

6.6.5 回族108

6.7 基于区位熵的不同教育程度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108

6.7.1 高学历人口108

6.7.2 中等学历人口111

6.7.3 低学历人口111

6.7.4 文盲人口111

6.8 基于区位熵的不同年龄阶层居住空间分异测度分析115

6.8.1 学龄人口115

6.8.2 老年人口116

本章小结117

第7章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演化动力机制119

7.1 乌鲁木齐居住分异的特点119

7.1.1 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逐渐向“分族而居”居住格局转变119

7.1.2 外来人口“择族而居”加剧城市居住分异,成为居住分异的加速动力119

7.1.3 清真寺成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文化核心,但受商业化空间侵蚀效应的影响将不断弱化120

7.1.4 商业巴扎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市场核心,将成为少数民族集聚的主要力量120

7.1.5 居住分异、社会分层和民族分异并存,三者相互交错、互为影响120

7.1.6 新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其他省(自治区)居住空间分异存在差异120

7.2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演化一般动力121

7.2.1 城市景观是居住空间分异的物质基础121

7.2.2 居住空间分异是经济转型的结果123

7.2.3 居住空间分异是住房市场分化的社会表现125

7.2.4 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经济分层的响应125

7.3 民族文化是居住空间分异的特殊动力127

本章小结128

第8章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模式130

8.1 研究区域及数据的选择130

8.2 研究方法131

8.3 公共空间结构类型分析131

8.4 社会文化空间结构类型分析135

8.5 经济空间结构类型分析139

8.6 居住空间结构类型分析144

8.7 城市系统空间结构分区模式150

8.7.1 公共空间结构分区模式150

8.7.2 社会文化空间结构分区模式151

8.7.3 居住空间结构分区模式152

8.7.4 经济空间结构分区模式153

本章小结154

第9章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的耦合协调机制155

9.1 城市系统居住空间生态位评价155

9.1.1 研究理论155

9.1.2 研究方法156

9.1.3 区位-经济生态位158

9.1.4 区位-居住生态位159

9.1.5 区位-社会文化生态位159

9.1.6 居住-经济生态位160

9.1.7 居住-社会文化生态位161

9.2 城市系统居住空间系统耦合评价161

9.2.1 研究理论161

9.2.2 研究方法162

9.2.3 城市系统居住空间耦合关系评价163

本章小结164

第10章 乌鲁木齐居住空间分异社会响应166

10.1 商业中心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响应分析166

10.1.1 商业中心与人口格局响应分析166

10.1.2 商业中心与不同族群人口响应分析168

10.2 清真寺对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响应分析171

10.2.1 清真寺的分布状况171

10.2.2 清真寺与维吾尔族人口时空响应关系173

10.2.3 清真寺与回族人口时空演变关系176

10.3 医院对老年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响应分析181

10.3.1 医院分布概况181

10.3.2 响应分析182

10.4 学校对学龄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响应分析184

10.4.1 幼儿园、小学、中学分布概况184

10.4.2 响应分析184

10.5 商超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响应分析186

本章小结188

第11章 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后果及建议对策190

11.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后果190

11.1.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速文化和社会分层选择190

11.1.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会导致社会隔离、极化,影响社会稳定191

11.1.3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社会公平、公正192

11.2 加快推进新疆民族城市“嵌入式居住模式”的建议和对策193

11.2.1 通过城市“人文式”规划设计,引导不同尺度居住区的民族融合193

11.2.2 试点开展“社会规划”,以公共资源(设施)引领居住融合193

11.2.3 提升文化融合,构建城市文化体系194

11.2.4 加强民族文化景观保护、规划和设计,推动民族融合有序发展194

11.2.5 创新物业管理,注重文化融合194

11.2.6 实施多样化的居住区设计,为多民族融合提供公共空间195

11.2.7 根据民族比例和构成,确定不同“嵌入式居住模式”195

11.2.8 发挥保障性住房的融合机制,合理确定入住民族比例195

参考文献197

附件 乌鲁木齐市居住社区调查问卷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