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史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史学史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522660.jpg)
- 汪征鲁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5326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史学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史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历史、历史学、史学史之关系1
一、历史1
绪论1
二、历史学4
三、历史学与史学史之关系7
第二节 史学史的产生与发展8
一、中国古代史学史思想之萌芽8
二、中国史学史的诞生9
三、近现代关于中国史学史方面的研究与著作11
一、中国史家的特点13
第三节 中国史家和史书的特点13
二、中国史书的特点17
第四节 史学史研究的方法20
一、普遍的研究法20
二、史学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22
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论和史学方法论22
四、计量史学研究方法24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开端——先秦史学25
第一节 远古的传说25
第二节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28
第三节 《尚书》、《诗经》和春秋时期的国史30
第四节 《春秋》经传和战国时期的历史撰述32
第五节 先秦史学的特征37
第二章 封建史学的形成——秦汉史学40
第一节 秦代史学40
第二节 纪传体通史的开创——《史记》41
一、司马迁与《史记》41
二、“究天人之际”44
三、“通古今之变”45
四、“成一家之言”45
五、《史记》之评价46
一、班固其人50
第三节 纪传体“正史”的形成——《汉书》50
二、开断代史之先河51
三、《汉书》之评价53
第四节 秦汉史学的其他成就55
一、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贡献55
二、刘珍、蔡邕等与《东观汉记》57
三、荀悦与《汉纪》58
四、《吴越春秋》、《越绝书》、《楚汉春秋》59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史学特征5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变动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6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动61
第三章 封建史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61
二、史学繁荣发展的表现62
三、史学繁荣发展的原因65
第二节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69
一、三国史著述概况69
二、陈寿与《三国志》70
三、裴松之与《三国志注》72
第三节 司马彪《续汉书》八志、袁宏《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73
一、东汉史著述概况73
二、司马彪与《续汉书》八志74
三、袁宏与《后汉纪》76
四、范晔与《后汉书》78
第四节 史学领域的扩大80
一、民族史80
二、地方史志81
三、沿革地理83
四、谱学84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史学特征86
一、史学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学科批评的展开87
二、史学的学科独立及其官化倾向88
三、史学上的门阀观念和民族意识之印记89
一、史馆制度的确立93
第四章 封建史学的成熟——隋唐五代史学93
第一节 史馆制度的确立和唐代官修史书的成就93
二、唐代官修史书的成就97
第二节 史学评论著作的出现——《史通》103
一、《史通》的历史编纂学103
二、刘知几的史学理论105
第三节 典志体史书的创建106
一、《通典》的修撰及其史学价值107
二、杜佑的史学思想109
三、《唐六典》与《唐会要》110
一、唐代起居注与时政记的撰修112
第四节 隋唐五代史学的其他成就112
二、唐五代时期的其他史著113
第五节 隋唐五代史学特征119
第五章 封建史学的繁荣——宋辽金元史学124
第一节 宋代史学的繁荣及其原因124
一、史学繁荣的表现124
二、宋代史学繁荣的原因127
第二节 纪传体正史的修撰129
一、《旧五代史》129
二、《新唐书》130
三、《新五代史》130
一、《资治通鉴》的修撰132
第三节 编年体通史的巨著——《资治通鉴》132
二、《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134
三、《通鉴》学135
第四节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创建——《通鉴纪事本末》135
第五节 纪传体通史的再造——《通志》137
第六节 典志体史书的繁荣141
一、宋代官修会要及《宋会要辑稿》141
二、马端临与《文献通考》142
三、《元典章》与《经世大典》144
一、对三史义例的争论145
第七节 元修宋辽金三史145
二、《宋史》的编修及其特点147
三、《辽史》的编修及其特点148
四、《金史》的编修及其特点150
第八节 宋辽金元史学的其他成就及该时期史学特征151
一、宋代官修史书及私人修史的繁富151
二、辽金元民族史学的发展153
三、宋辽金元历史文献学的发展155
四、宋辽金元史学特征156
第六章 封建史学的总结——明清史学159
第一节 明清社会与史学159
一、正史的编修161
第二节 明清官修史书161
二、实录的编修162
三、典志体史书163
四、类书编修的巨大成就164
五、空前的大丛书——《四库全书》165
第三节 明代私人修史的成就166
一、明代私修当代史的繁荣166
二、王世贞的史学167
三、李贽的史学思想168
一、黄宗羲的史学成就170
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史学170
四、谈迁与《国榷》170
二、顾炎武的史学思想172
三、王夫之的史论172
四、顾祖禹和《读史方舆纪要》173
第五节 乾嘉史学174
一、乾嘉史学的特点174
二、乾嘉史学的主要内容175
三、王鸣盛和《十七史商榷》177
四、钱大昕和《廿二史考异》178
五、赵翼和《廿二史札记》179
一、章学诚与清代浙东史学180
第六节 章学诚的史学成就180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181
三、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183
第七节 明清史学的其他成就184
一、野史184
二、通俗史学185
三、笔记186
四、方志学187
五、目录学188
第八节 明清史学的特征189
第一节 封建史学的延续193
第七章 中国史学的分化与嬗变——近现代史学193
一、经世致用史学成为主流194
二、乾嘉考据史学的余绪207
三、晚清与民国的官修史书208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酝酿212
一、传教士与洋务派编译撰写的西方历史著作212
二、维新派的史著与史观215
第三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218
一、新史学思潮及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219
二、章太炎撰写《中国通史》的思想222
三、夏曾佑、柳诒徵、刘师培的历史教科书223
一、西学对中国史学的继续影响224
第四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史学的繁荣224
二、中国史学的近代化225
三、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与研究229
四、主要史学成就234
五、传统派对主流派的批评245
第五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248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48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250
三、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254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形成256
一、毛泽东的唯物史观与史学思想260
第六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260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264
第八章 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当代史学27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学277
一、1957年以前的“史观改造”277
二、50年代末期的“史学革命”289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学298
一、“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史学革命”298
二、“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影射史学”306
第三节 新时期主要史学思潮316
一、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史学思潮316
二、八九十年代的主要史学思潮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