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525786.jpg)
- 林天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ISBN:750132840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地方史:文化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来新夏1
壹 方志篇1
第一章 方志之源流、发展与功用3
第一节 方志之源流3
甲:方志二元论4
一、史之源:《周礼》4
二、地之源:《禹贡》4
序二 邱树森5
三、史源之发展5
1.国别史:《越绝书》《吴越春秋》《华阳国志》《周礼》5
2.耆旧传与人物志6
四、地源之发展7
2.地记(志)7
1.图经:《山海经》《水经注》7
原序一 邱树森7
3.风俗志8
4.“地理志”的出现8
自序9
乙:综合“史”、“地”而成历史地理的阶段9
一、唐代官修地理书之背景与措施9
1.边防图、州郡图之撰写9
2.职方郎中搜集地理资料9
3.驾部郎中与驿运制度10
二、官修地理书之开始:《括地志》11
三、官修第二套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11
四、官修地理书之新内容:融合成历史地理12
1.总结前代地理书之精华12
2.历史地理之内容12
(1)地理中的人文资料12
五、私人修撰之地理书,亦增加历史地理的内容13
C.增载艺文13
1.《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3
(2)新的体例13
A.项目多13
B.八到13
2.《蛮书》14
3.其他重要的私撰地理书14
六、从历史地理到方志的关键14
丙、从历史地理到方志的完成阶段15
一、体例之完备15
1.四项并重15
2.纵横叙述15
3.碑刻艺文显示地方的特色16
二、政治上的提倡16
(1)《太平寰宇记》17
(2)《元丰九域志》17
2.私人撰书之风气17
3.四大地理书出现:《一统志》的刍型17
1.官修图经17
(3)《舆地广记》18
(4)《舆地纪胜》18
附:《方舆胜览》19
三、宋代出现的方志20
1.宋代“图经”少而“志”多20
2.方志乃表现“一方的全貌”20
3.南方志书大量出现20
第二节 方志之发展35
甲、量的发展35
一、《元一统志》36
乙、“一统志”的修撰36
三、《清嘉庆一统志》37
二、《明一统志》37
丙、方志理论的建立38
一、方志的三派38
1.体例派38
2.考证派(地理派)38
3.史法派(历史派)39
丁、乾嘉时代方志著作大增39
一、乾嘉学派的影响40
二、地方政府以修志为业绩41
三、地理辑佚与杂志的蓬勃41
第三节 方志之功用44
甲、可补正史之不足44
乙、可考订正史之错误45
丁、地方人物、史事与艺文之搜集46
丙、科技资料之增添46
戊、有关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料的钩寻48
第二章 方志理论与方志理论家51
第一节 章学诚及其方志理论51
甲、坎坷的经历影响其治学的重点51
一、家学的渊源51
二、屡困场屋51
三、流浪中的讲学与著述生涯52
1.《文史通义》共内外两篇53
2.《校雠通义》共三卷53
3.《方志略》与《史籍考》53
四、实斋之学,重义理轻考据乎54
五、孤立于学术界中的人55
1.述志之例(方志十议)56
乙:建立了方志学的理论,未留下完整的著作56
一、年轻时提出的方志学理论56
2.撰志之要(二便三长五难八忌)57
3.论志之体(三书四体)58
4.论文与史之关系(六经皆史,文人不可以修志)59
5.论“史”与“志”之不同61
6.其他(志科志书传、史德与史识)62
二、章实斋所纂修之方志著作63
第二节 二顾、戴震及洪亮吉67
甲、江苏二顾68
一、顾炎武68
二、顾祖禹69
乙、戴震73
丙、洪亮吉77
第一节 新方志之兴起84
第三章 新方志之兴起与新方志之拟目84
甲、新的内容85
一、李泰棻的“三增”85
二、黎锦熙的“广四用”85
三、唐祖培的“方志三学”86
四、现代大陆学者的意见86
乙:新的体例88
一、李泰棻88
二、黎锦熙89
第二节 新方志拟目刍议92
第四章 海峡两岸之修志机构97
甲、现代大陆学者意见97
乙、海峡两岸的修志机构97
第五章 《中日地方史志比较研究》评介103
第一节 分论104
甲:《第一篇中国地方史志的研究》104
一、《中国纂修新方志工作的回顾与展望》104
二、《略论地方志的研究状况与趋势》104
三、《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105
四、《再论历史地理学与方志学》107
五、《史志的语言》109
六、《史志关系论》110
七、《新方志与现代科学结合》112
八、《县志的体例篇目设计和总纂》113
九、《中国〈慈溪县志〉与日本〈广岛新史〉的比较》113
乙:《第二篇日本地方史志的研究》115
一、《地方史与民众史》——从自我历史角度的探讨115
二、《近现代地方史的课题》——以地区农民士兵基本形象为中心116
三、《市史编写问题》——兼谈地方史研究诸潮流的成果与缺陷117
四、《关于关东地方史志类中“史”与“志”的若干考察》118
五、《立足于地域社会史的原点》119
第二节 综论120
甲、源流与发展的比较120
乙、历史地理与方志的分野122
丙、“史”与“志”的争辩122
丁、中日史志的异同及新旧史志的比较123
第六章 清代方志学名著知见录(以电脑光碟印制)126
附录:清代方志学家与方志著作年表126
贰 谱学篇129
第一章 中国谱学之源流及其分期之试探与新谱学建立刍议131
甲、氏族社会132
乙、世族社会133
丙、家族社会134
丁、家族社会的勤摇与谱系学的建立及伦理建设的关系136
一、内容的扩大137
二、认同的思想137
三、方法的改良138
第二章 新旧谱学之界别与新谱学之两派三家之评议142
甲:新旧谱学之界别142
乙:新谱学之两派三家143
一、新谱学之内涵143
二、两派三家144
丙:海峡两岸之新旧谱学的剖析146
第三章 从族谱资料中浅论宋代中原士族迁粤之两道及其史事157
第四章 方志与族谱之关系及其联合研究之价值164
甲、许氏的族源170
第五章 广东许族源流初探——并论许族发展之两类型170
第一节 许氏之族源及其南移之探究170
乙、广东许氏诸族之分布172
一、漳潮地区172
二、粤中、粤西区172
三、海南区173
四、粤南区174
第二节 两大支系与两种不同的发展174
甲、广州高第街许族174
一、清末的科甲人物174
二、新的政坛人物175
三、姻亲人物176
乙、粤南湛江博立村许族176
甲、简介“谱”与“纂修者”180
乙、“谱”之创新180
第一节 《新会潮连乡芦鞭里卢氏族谱》评介180
第六章 两本新谱之评介180
丙、“谱”之评议188
第二节 《湛江市博立村许国仁爱周公家谱》之凡例与撮要193
一、该谱的目录193
二、该谱的凡例196
三、该谱的撮要198
附:王安石《许氏世谱叙》199
叁 金石碑刻221
第一章 索勋碑史事研究223
一、碑文三种版本之比较223
二、归义军政权的分析与争夺224
三、回鹘与张、索二氏的关系227
第二章 敦煌写卷S.0514与P.3354有关军屯制与均田制之别232
第三章 敦煌写卷之校勘问题242
第四章 金石与中国历史文化260
第五章 地方文献的新观念与新分析269
肆 专题研究篇275
第一章 《广东通志》评介277
第一节 戴璟之《广东通志初稿》277
第二节 黄佐之《广东通志》282
第三节 郭棐之《广东通志》285
第四节 金光祖之《广东通志》287
第五节 郝玉麟之《广东通志》290
第六节 阮元之《广东通志》及其续修者292
第二章 人物研究专题301
第一节 隋谯国冼太夫人301
第二节 莫宣卿312
第三节 范仲淹与余靖320
第四节 郭棐330
第五节 论钱宾四(穆)、罗元一(香林)二位史学大师对香港之贡献351
第三章 史事研究356
第一节 宋代的广州为转运港口与贸易港口有别356
第二节 葡萄牙人在香港的事迹考366
第三节 宋帝陵质疑383
第四节 浪白滘再考386
第五节 广东文化之“危言”与改革之“微言”393
第六节 岭南文化之剖析与展望395
第七节 香港文化与历史:新的剖析398
第四章 民族史研究408
第一节 唐宋时代广东少数民族的分类及分家408
第二节 宋代徭乱编年418
第三节 明代广东之徭区与徭乱428
第四节 南宋时香港之大屿山为徭区之试证452
第五节 香港的輋村与輋民465
第六节 论少数族群中的母权问题477
伍 附录篇487
Richard E.Turley Craig Foster:History of Genealogy in America489
Melvin P.Thatcher:Local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508
Craig Fuller:Utah State Centennial History Project:A Report529
宋晞: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序535
王德毅:林天蔚教授新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书后536
王尔敏:序538
沙其敏:序540
黄秀政:地方史志的巨著——评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542
侯月祥、曾一民:士林著声“史志谱”——加拿大华裔著名历史学家林天蔚学术成就评价551
韦庆远:喜读林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556
张仲荧:评介台湾学者林天蔚新著《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560
以方志、族谱、金石碑刻为内涵的“地方文献”新概念的提出与运用——评林天蔚教授新著《地方文献论集》 冯尔康565
谱学与金石碑刻研究的创新——评林著《地方文献论集》 黄秀政573
跋 陈长琦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