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帝王谋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帝王谋略
  • 李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苑出版社
  • ISBN:978780210181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帝王-谋略-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帝王谋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大局大体2

一、知人善任,治国之道2

文有萧何,武有韩信,知人善任,刘邦建伟业4

曹操智用张辽破孙权6

雍正帝慧眼识鄂尔泰9

雍正死亡之谜10

二、君守其事,官知其道13

朱元璋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14

关于明朝的来历17

三、用人以德为先19

明孝宗,少有的贤君20

皇太极重用范文程21

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22

四、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24

赵匡胤是被逼当皇帝的吗25

秦孝公用商鞅,富国强兵27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29

五、良好的体制是一国之本31

鉴于分封制的弊端,秦始皇采用了中央集权制32

苻坚用王猛,严惩豪强34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吗36

六、德威并施38

宋太祖恩威并施,杯酒释兵权39

皇帝与武林高手41

七、严于法制,应合时宜43

齐景公重用司马穰苴,整治军威44

八、奖惩有度46

汉高祖重赏四将以伐陈豨47

九、有大谋略,方可成大事48

杯弓蛇影,曹丕疑怯失襄阳50

萧绎:猜忌多疑自毁江山51

十、求才须务实53

皇太极唯能是用54

庄妃下嫁之谜55

十一、无为而治,与民休息57

唐高宗果真昏懦吗59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60

楚王“绝缨会”虚怀若谷63

十二、孔子:尊君爱民64

唐太宗贞观之治65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之谜68

十三、墨子:崇尚节俭71

严以自律的曾国藩72

康熙帝的“第一清官”73

十四、韩非子:法治为本75

忽必烈改革旧俗兴国安邦77

忽必烈定都大都之谜78

十五、事事掌握主动80

不受制于人,太祖拒投袁绍81

阖闾制人而不制于人82

十六、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84

光武帝识“强项令”86

触龙聊天救赵88

卷二 用人管人92

一、量才用人92

曾国藩不拘一格用盗贼93

二、任其所长,避其所短97

刘邦:我看中的是能力98

“鸡鸣狗盗”各展其长100

刘邦约法三章101

三、成大事者,用尽天下人才103

量才重用,孙权终成霸业104

四、才有参差,各得其所107

康熙用施琅收台湾109

康熙诛鳌拜111

五、有道之主方能驾驭贤才112

唐太宗计赚李勣心113

唐太宗的五个爱好114

六、求才须务实116

刘邦临终荐辅臣117

刘邦的流氓习性119

七、用不同的手段驾驭不同的人才121

给他自由的空间:汉文帝重用周亚夫122

一代名将,饿死狱中124

八、因人设职127

汉高祖因人设职得天下128

刮锅之怨129

曾国藩识刘铭传130

九、良才择主而辅131

光绪帝:横下了心,拼着皇帝不做,也要改革133

珍妃死因之谜135

十、因事设人,力求务实137

唐高祖信任皇甫无逸138

以屈求伸,唐高祖称臣突厥139

十一、鞠躬尽瘁,身体力行140

康熙:勤慎理政141

康熙的六次南巡:仅是游山玩水吗142

燕昭王识才用乐毅144

卷三 识人辨才148

一、识人148

失街亭,诸葛亮误识马谡150

二、看透人才的本质152

秦穆公慧眼识才154

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155

三、以事实为根据考察人才156

宋高宗巧立太子158

泥马渡康王160

四、察相观色161

识别郭子仪163

五、得才者兴,失士者亡165

成吉思汗聚才:天下能人一网打尽166

成吉思汗墓地之谜170

唐太宗广开言路,得才而兴171

六、识别六种正直与奸邪173

处乱不惊的子产175

居安思危的李沆176

李纲擢贤177

七、重用有德之人179

晋武帝用羊祜以德镇边180

诸葛亮七擒孟获定南疆181

八、交浅不言深183

解缙直谏明成祖184

计定江山185

九、听其言,观其行186

狄仁杰智谏武则天188

赵王用赵括纸上谈兵,败军误国189

卷四 修身养性192

一、以德服人为第一要义192

杨广弑父争位193

将相和197

隋炀帝开凿运河之谜198

二、行暴者终无善果199

商纣王自掘坟墓200

三、修身第一203

注重个人修为的曾国藩204

羊祜的为官之道205

四、盗亦有道207

梁太祖朱温多行不义必自毙208

五、最能靠得住的人就是自己210

勾践自强成霸业211

六、厚德载物213

成吉思汗宽容得大益214

宽厚待下的韩魏公215

七、读书明志216

“十全老人”乾隆帝218

孙权劝吕蒙读书219

九、欲救水火,修身在先221

周文王亲政爱民223

十、有德者昌,无德者亡225

孙登崇德励志受人颂227

十一、智勇常困于所溺229

商纣淫虐天下反231

牧野之战232

假道伐虢,虞公贪利亡国233

卷五 与时俱进236

一、刚柔相济236

孔镛以柔克刚解城围237

二、审时度势,与时俱进239

隋文帝审时度势,灵活应变240

隋文帝之死241

三、排除隐患,高薪养廉243

顺治帝用汉臣,得才又得心245

四、与时俱进247

忽必烈以变应变治天下248

五、审时度势,先谋后取252

刘邦智擒韩信254

刘邦西进夺江山255

六、居安思危257

隋炀帝施暴政自取灭亡258

七、事同情变,切勿生搬260

项羽破釜沉舟获全胜262

八、情形不同,随时变通266

李广脱险267

卷六 明辨是非270

一、不可为个人爱好而毁了事业270

唐穆宗游乐无度271

秦始皇求仙药未果,迁怒坑儒272

二、三国相较,各有千秋274

清太祖与九部之战275

秦穆公用人扬长避短276

三、六种类型的帝王278

李世民克己养民279

自奉勤俭的康熙帝280

四、盛衰之道283

千古功过唐玄宗285

安禄山一二事287

五、偏听则暗,兼听则明288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289

六、力戒墨守成规291

孝文帝破旧制立新规292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国富兵强294

卫尉说刘邦赦萧何297

七、天时地利,莫如人和298

皇太极礼下洪承畴299

康熙御驾亲征,收复漠北300

卷七 为政要点304

一、忠信的原则304

赵王用蔺相如,完璧归赵305

二、独木不成林307

冯谖义助孟尝君308

三、自立自强,方可立世311

莫过于依附权贵313

四、积善余庆,咎德招灾315

秦穆公以德报怨赢得胜利317

五、将欲取之,必先予之319

郑庄公除共叔段固位320

六、失败中寻找胜机323

只要不死,就有机会:明英宗的苦难历程325

勾践卧薪尝胆,转败为胜326

土木之变328

七、重实效,去浮夸329

魏武侯用吴起,取信于民331

八、循序渐进,厚积薄发334

顺治轻徭薄赋,奠定大清盛世之基335

九、慎对个人喜好338

齐桓公禁绝紫衣339

卷八 以史为鉴342

一、诸侯纷争,暴秦短命342

秦二世自掘坟墓343

二、劝楚联秦,弃羊择虎346

自投末路的楚怀王349

三、三顾茅庐,孙刘抗曹352

刘备三顾茅庐354

四、庞统进谏,刘备称帝357

青梅煮酒,刘备巧施韬晦之计359

五、先胜后战,奇兵灭蜀361

李世民隐虚弱之势 造无敌之威363

阖闾避实击虚建奇功364

六、赵高乱政,改赐玺书366

胡亥暗弱,赵高指鹿为马368

七、察微知著370

魏徵巧谏唐太宗371

八、各为其主,跖犬吠尧373

太宗用计,刘继业归宋375

管仲相齐,桓公称霸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