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读本
  • 郑传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266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时事政策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指导思想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8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8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涵1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17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21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

(二)深化教育改革,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24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27

第二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3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3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37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40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0

(二)人与经济和谐共赢44

(三)人与社会和谐共存46

(四)人与人和谐、互爱互信50

(五)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54

(六)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走向世界58

(一)自觉树立和谐生态理念63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自觉成长成才63

(二)主动增强国家、国民和国际意识64

(三)构筑和谐优化的知识结构65

(四)带头践行和谐社会理念66

第三讲 社会主义荣辱观68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68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70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71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善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时代要求72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和内涵7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新概括74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75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76

三、大学生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78

(一)要做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79

(二)要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79

(三)要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80

四、着力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81

(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82

(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83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84

(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85

第四讲 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87

一、廉政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87

(一)廉政的内涵87

(二)廉政文化的内涵88

(三)廉政文化的基本特点91

(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93

二、大力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96

(一)当前大学生在廉政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96

(二)在大学生中推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98

三、大学生要勇担廉政文化建设的重任102

(一)要摆正自己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位置102

(二)要做廉政文化的传播者102

(三)要做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者103

第五讲 “十一五”规划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107

一、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07

(一)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代背景107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109

(三)“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112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125

(一)福建省基本情况125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基本思路128

(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30

三、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使命134

(一)统一思想,树立理想135

(二)勤奋学习,提高素质135

(三)加强实践,经受磨炼135

第六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3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13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137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13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140

二、逐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2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14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143

(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借鉴与模式探索146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标志150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举措153

(六)新农村建设必须强调和十分注意的问题154

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6

(一)把握机遇,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156

(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6

(三)奋发有为,到农村、到基层、到欠发达地区去实现人生价值157

一、200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60

第七讲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160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61

(二)改革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161

(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三农工作”162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62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62

二、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63

(一)某些部门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现象163

(二)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负面影响值得注意163

(三)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加大164

(四)M1、M2增速差距值得注意164

(五)社会固定投资增长过快,产能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投资规模过大、投资增速偏高、投资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较严重165

(一)2006年我国经济工作六大重点166

三、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166

(二)2006年我国经济工作八大任务167

四、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171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时适度进行政策微调172

(二)要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作为今后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围绕扭转目前消费投资比例失调设计改革措施172

(三)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174

第八讲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177

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178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军事对抗时期178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不战不和”时期179

(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解冻交往时期180

(四)20世纪80年代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时期180

(五)20世纪90年代半官方接触交往与斗争并存时期183

(六)20世纪90年代末后曲折发展时期186

二、近几年台海局势189

(一)陈水扁以“公投”做幌子,谋求“台独”189

(二)执意“废统”,在“台独”道路上愈走愈远190

(三)罢免案起,陈水扁“政权”危机四伏191

三、中国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192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对台工作的战略部署195

(一)出台《反分裂国家法》195

(二)连续、主动地采取一系列争取台湾民心的措施,取得较好成效196

(三)积极开展对台湾各党派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196

五、连、宋访问大陆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及产生的重大影响197

(一)连、宋访问大陆的基本情况197

(二)连、宋访问大陆取得的主要成果199

(三)连、宋访问大陆产生的重大影响200

六、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201

(一)必须清醒地看到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1

(二)要扩大连、宋访问祖国大陆的成果,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202

稳定的方向发展202

(三)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上来203

第九讲 当前国际形势204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两大主流204

(一)时代主题的变换204

(二)世界进步的主流205

(三)步履维艰的进程207

(四)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08

(一)西方文明对阿拉伯文明的冲击213

二、国际上各种政治思潮激荡交锋213

(二)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有所复兴217

(三)原苏联地区出现重新评价斯大林的现象218

(四)全球性反美情绪高涨219

三、大国关系合作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20

(一)大国相互借重有所上升,安全合作得到加强220

(二)美国主导地位下滑,大国关系深度调整推动多极化曲折发展221

(三)中国综合国力排名上升,继续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亮点226

(四)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已成为牵动国际战略形势与大国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28

四、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安全威胁多样化动向形势突出229

(一)中东局势229

(二)朝鲜核问题与伊朗核问题231

(三)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非安全因素在增加233

(四)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237

五、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238

(一)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加深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238

(二)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39

(三)国际矛盾特点有利于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240

(四)台湾问题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240

(五)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摩擦增多241

第十讲 社会需要与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243

一、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分析243

(一)人生道路选择的内涵与特点243

(二)人生道路选择的理论247

(二)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原则250

(一)社会需要的内涵250

二、社会需要是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主要原则250

(三)大学生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51

三、大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保证253

(一)找准基点是大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前提253

(二)走好脚下之路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258

(三)踏上征程,走向辉煌263

第十一讲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267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267

(一)就业的概念267

(二)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概况268

(三)近几年福建毕业生就业状况270

(四)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271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新变化274

二、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274

(二)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新变化276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新变化277

(四)社会对大学生素质需求的新变化278

三、职业生涯规划280

(一)职业生涯280

(二)职业生涯的划分280

(三)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283

(四)职业选择286

四、择业原则与择业决策287

(一)自我评价287

(二)自我评价的内容288

(三)择业原则291

(四)择业决策298

第十二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3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影响302

(一)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02

(二)心理素质的基础性作用303

(三)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作用的具体表现306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308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08

(二)大学生常见的主要心理问题309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11

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316

(一)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16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319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