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位一体调解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位一体调解实用手册
  • 王越飞,张双全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429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调解(诉讼法)-中国-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位一体调解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概述1

第一节 概念1

第二节 历史沿革2

一、中国古代调解制度2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5

三、行政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6

四、司法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8

五、国外调解制度9

一、提出背景13

第三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提出13

二、发展过程14

三、理论形成16

第四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立论依据19

第五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法律支撑22

第六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理论基础24

一、哲学基础24

二、社会基础25

三、法理基础26

第七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功能与作用27

一、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27

二、“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功能与作用29

一、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30

二、重大的理论创新30

第八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价值评价30

三、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31

四、和谐河北建设的重要内容31

五、行政管理和司法工作的重大改革31

二、人民调解特征32

三、人民调解性质32

四、人民调解原则32

一、人民调解概念32

第二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人民调解32

五、人民调解范围34

六、人民调解方针34

七、人民调解任务34

八、人民调解程序36

九、人民调解组织42

十、人民调解员43

十一、人民调解协议45

十二、人民调解标识50

三、行政调解性质51

二、行政调解特征51

一、行政调解概念51

第三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行政调解51

四、行政调解原则52

五、行政调解范围54

六、行政调解类型54

七、行政调解程序57

第四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司法调解59

一、司法调解概念59

二、司法调解特征59

三、司法调解性质59

四、司法调解原则60

五、司法调解范围61

六、司法调解类型62

七、司法调解程序63

第五章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系与区别66

第一节 三种调解的联系66

第二节 三种调解的区别67

第二编 构建实践69

第一章 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69

第一节 指导思想69

第二节 基本原则70

第三节 目标任务71

第四节 工作重点72

第五节 正确处理“三位”与“一体”的关系73

第二章 树立“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基本理念75

第一节 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75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76

第三节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78

第四节 增强调解意识78

第五节 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调解工作79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81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81

第三章 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职能作用81

二、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82

三、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83

四、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84

五、增强人民调解法律效力84

六、解决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民调员报酬85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行政调解工作86

一、转变执政理念86

二、建立行政调解机构87

三、规范行政调解程序87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司法调解工作88

四、提高行政调解效力88

一、更新司法调解理念89

二、贯彻司法调解原则89

三、扩大司法调解范围89

四、推行社会化司法调解机制90

五、建立法庭巡回调解制度90

第四章 发挥“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综合优势91

第一节 发展和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机制91

一、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与配合91

二、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与配合95

三、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与配合96

四、建立三种调解衔接结合的平台——乡镇、(街道)“三位一体”调解中心97

第二节 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98

一、群团组织调解98

二、律师调解98

三、仲裁调解99

四、其他社会组织调解99

第三节 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100

一、加快发展,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100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00

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100

一、预防工作走在前101

四、继续实施“护城河工程”101

第四节 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101

二、情、理、法并重妥善处置102

第五节 积极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04

一、在解决问题上运用“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104

二、在说服息诉罢访上借助“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105

三、在做好缠访、越级进京访稳控工作上依靠“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105

第五章 发挥“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服务大局的作用107

第一节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107

第二节 与开展平安建设相结合108

第三节 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109

第四节 与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110

第六章 发挥职能部门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112

体系中的主体作用112

第一节 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112

第二节 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114

第三节 发挥政府综合部门及重点部门的职能作用115

第七章 发挥综治部门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中的综合协调作用117

第一节 综治部门的四个作用117

第二节 综治部门的六项职能118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120

第一节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机制120

第八章 发挥党委、政府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中的领导作用120

二、建立工作协调领导机构121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21

第二节 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122

一、坚持纠纷化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122

二、坚持工作推动“条”、“块”结合的原则122

三、实行责任分解122

四、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122

第三节 建立健全经费、人员保障机制124

一、概念和特征12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25

第一章 离婚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25

第三编 法律适用125

三、离婚的条件126

四、具体法律适用127

第二章 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34

一、概念和特征134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34

三、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35

四、具体法律适用13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40

一、概念和特征140

第三章 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40

三、法定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41

四、遗嘱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42

五、遗产处理的法律适用143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45

一、概念和特征14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45

三、具体法律适用146

一、概念和特征14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48

第五章 医疗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48

三、具体法律适用149

第六章 工伤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52

一、概念和特征15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52

三、具体法律适用153

第七章 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塌落损害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55

一、概念和特征15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55

三、具体法律适用15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57

一、概念和特征157

第八章 动物致人损害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57

三、具体法律适用158

第九章 不当得利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59

一、概念和特征15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59

三、具体法律适用160

第十章 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61

一、概念和特征16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61

三、具体法律适用162

第十一章 相邻关系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63

一、概念和特征16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63

三、具体法律适用164

第十二章 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66

一、概念和特征16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66

三、具体法律适用168

四、常见特殊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具体法律适用169

一、概念和特征17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72

第十三章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72

三、具体法律适用173

第十四章 房屋拆迁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76

一、概念和特征17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76

三、具体法律适用177

四、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具体法律适用178

第十五章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82

一、概念和特征18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82

三、具体法律适用183

第十六章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85

一、概念和特征18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85

三、具体法律适用185

第十七章 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89

一、概念和特征18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89

三、具体法律适用190

第十八章 担保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193

一、概念和特征19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193

三、具体法律适用194

第十九章 保险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00

一、概念和特征200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00

三、具体法律适用201

第二十章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05

一、概念和特征20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05

三、具体法律适用20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12

一、概念和特征212

第二十一章 种子质量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12

三、具体法律适用213

第二十二章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17

一、概念和特征21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17

三、具体法律适用218

第二十三章 赠与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20

一、概念和特征220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20

三、具体法律适用221

一、概念和特征223

第二十四章 承揽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2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24

三、具体法律适用225

第二十五章 劳动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28

一、概念和特征22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28

三、具体法律适用229

第二十六章 雇佣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38

一、概念和特征23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38

三、具体法律适用239

第二十七章 联营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41

一、概念和特征24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42

三、具体法律适用243

第二十八章 合伙协议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47

一、概念和特征24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47

三、具体法律适用248

第二十九章 企业承包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52

一、概念和特征252

三、具体法律适用25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53

一、概念和特征25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56

第三十章 企业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56

三、具体法律适用257

第三十一章 企业改制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61

一、概念和特征26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61

三、具体法律适用263

一、概念和特征26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67

第三十二章 旅游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67

三、具体法律适用268

第三十三章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71

一、概念和特征27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71

三、具体法律适用272

第三十四章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75

一、概念和特征27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75

三、具体法律适用27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79

第三十五章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79

一、概念和特征279

三、具体法律适用280

第三十六章 客运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87

一、概念和特征28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87

三、具体法律适用288

第三十七章 悬赏广告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92

一、概念和特征292

二、构成要件292

四、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93

三、主要类型293

五、具体法律适用294

第三十八章 水利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297

一、概念和特征29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297

三、具体法律适用298

第三十九章 治安行政调解的法律适用301

一、概念和特征301

二、构成要件301

三、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302

四、具体法律适用303

一、概念和特征30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305

第四十章 刑事自诉案件调解的法律适用305

三、具体法律适用306

第四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法律适用309

一、概念和特征30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309

三、具体法律适用310

一、概念和特征31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313

第四十二章 执行和解案件的法律适用313

三、具体法律适用314

第四编 调解技巧316

第一章 调解工作纪律316

第二章 调解员素质318

第三章 调解方法320

一、确立调解目标320

二、制定调解策略320

三、讲究调解技巧320

四、基层总结的调解方法322

附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调解335

附录335

附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354

附三: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366

附四:有关法律法规选辑37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37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节录)37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节录)37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37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373

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374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节录)374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374

九、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节录)379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381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385

十二、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387

十三、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390

附五:人民调解文书样式398

附六:行政调解文书样式403

附七:司法调解文书样式405

后记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