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间文艺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段宝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302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民间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间文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民间文艺的范围和作用15
民间文艺是一切文艺的根15
民间文艺是原始文艺吗15
雅俗结合律15
怎样研究民间文艺学15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产生和发展15
第一章 民间文艺本体论15
直接人民性38
第二章 民间文艺分类学38
传统性38
立体性38
集体性38
群众性38
第三章 民间文艺价值论51
民间舞蹈的分类51
民间音乐的分类51
民间美术的分类51
民间戏曲的分类51
艺的分类51
民间文学的分类51
如何分类51
为什么要分类51
民间曲51
艺术欣赏价值66
艺术借鉴价值66
第四章 民间文艺起源论66
科学价值66
实用价值66
民间文艺的起源就是整个文艺的起源77
关于文艺起源的各种理论77
宗教起源说、模仿说、游戏说、情感交流说、劳动起源说77
什么是最古老的艺术77
第五章 民间歌谣学77
第一节 民间歌谣的流传77
第二节 歌谣的体式83
节日与民歌83
娱乐与民歌83
劳动与民歌83
歌谣的民俗83
爱情与民歌83
爬山歌101
第三节 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101
自由体民歌101
藏族谐体民歌、鲁体民歌101
白族调101
侗族琵琶歌101
少数民族民歌体式101
民间小调101
花儿(少年)101
信天游101
壮族勒脚歌、排歌、丝101
现代民歌的形式101
长短句词曲101
七言民歌101
楚辞体民歌101
五言民歌101
四言民歌101
二言民歌101
古代民歌的体式101
民歌与民谣101
民歌的广狭二义101
山歌101
时政歌谣115
第四节 民间歌谣的艺术115
现代革命歌谣115
农民起义歌谣115
情歌115
风俗歌115
苦歌115
劳动题材的民歌115
感情真挚而深刻120
语言生动活泼120
音韵自然富有音乐性120
第六章 民间谚语学和谜语学120
第一节 民间谚语121
劳动谚语137
哲学谚语137
生活谚语137
道德谚语137
社会谚语137
政治谚语137
旧谚语的问题137
谚语的艺术特点137
歇后语137
第二节 民间谜语137
农谚的广狭二义—137
地理谚语137
气象谚语137
林业谚语137
畜牧谚语137
渔猎谚语137
自然谚语137
谚语的思想内容137
谚语的实用性与阶级性137
谚语的概念137
卫生谚语137
刘勰论谜语145
第七章 民间故事学145
谜语的艺术手法145
物谜、事谜、字谜145
谜语的分类145
谜语的娱乐性与思想性145
隐语与射覆还不是谜语145
占卜与谜145
谜语的源流145
谜面、谜目、谜底145
谜语的概念与结构145
字谜的产生145
古话146
第一节 神话146
故事146
故事与民间叙事文学146
话146
说146
故事的特点与称谓146
第二节 传说163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63
神话的永久魅力163
社会生活神话163
征服自然神话163
天体神话163
洪水神话163
创世神话163
心理说和迁徙说163
类型分类法163
神话的分类163
语言学派163
言语疾病说163
神话的概念163
神话的产生163
神话的本质163
隐喻说163
人类学派163
遗留物说163
马克思的解释163
神话的基本特征163
神话学简介163
神话学派163
第三节 民间故事176
典型化176
倾向性176
传奇性与历史性176
传说的艺术性176
风俗信仰传说176
土特产及民间工艺传说176
花鸟鱼虫的传说176
山水传说176
史事传说176
人物传说176
传说的内容176
孟姜女故事传说的形成与发展176
传说的起源和发展176
历史性与可信性176
传说的概念和特征176
地方风物传说176
寓言189
第一节 民间抒情长诗189
第八章 民间长诗学189
笑话(滑稽人物故事)189
神话与故事189
生活故事189
幻想故事189
A.T.分类法189
广义故事与狭义故事189
赞哈祝词197
新赞歌197
调》197
抒情长诗的特点197
第二节 民间叙事长诗197
哭嫁歌197
对唱抒情歌“含曲花偶”197
《我的幺表妹》197
《游悲》197
抒情长诗的主要内容197
《相会197
《格萨尔王传》220
第三节 民间故事诗220
近代史诗《钟九闹漕》、《嘎达梅林》220
《玛纳斯》220
《江格尔》220
《人类迁徙记》220
英雄史诗220
《苗族古歌》220
神话史诗220
民间史诗220
各民族叙事诗概况220
第一节 民间曲艺的特点227
第九章 民间曲艺学227
寓言长诗《仰阿莎》、《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227
吴歌长诗《五姑娘》227
《娥并和桑洛》227
《召树屯》227
《阿诗玛》227
《松柏敏和嘎西娜》227
专业性与民间性229
口头性与书面性229
传统性与随机性229
文学性与表演性229
实用性与文艺性229
第二节 曲艺的历史发展229
宝卷238
第三节 主要曲种238
曲艺的新生238
明清曲艺品种的全面发展238
曲艺的起源与发展238
诸宫调238
变文238
侯白的谈戏弄238
《成相篇》与乐府叙事诗238
走唱260
相声260
杂曲260
牌子曲260
第十章 民间戏曲学260
第一节 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260
曲种的分类260
鼓词与大鼓260
弹词260
评话(评书)260
快书260
快板260
琴书260
高腔声系267
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内容与艺术特色267
剧种间的交流与融合267
少数民族戏曲267
新兴小戏267
弦索腔系267
乱弹腔系267
梆子腔系267
皮簧腔系267
雅部与花部267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267
宋杂剧267
《踏摇娘》267
参军戏267
《箜篌引》267
角牴戏《东海黄公》267
地方戏267
新山歌剧、秧歌剧、花鼓戏272
第三节 木偶戏与皮影戏272
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272
面缸》272
《葛麻》与《寻工夫》、爱情小戏272
《借靴》272
第一节 何谓民间美术279
第十一章 民间美术学279
皮影戏279
近代木偶戏279
《王小打虎》279
唐宋傀儡戏的兴盛279
三国时的水傀儡279
俑与舞偶人279
木偶戏的起源279
第二节 民间美术与民俗280
第三节 几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284
第四节 民间美术的搜集297
其他民间美术297
年画297
木刻版画及纸马297
风筝297
剪纸297
玩具297
民间美术的搜集概况307
收集资料要研究307
怎样搜集民间美术307
第十二章 民间音乐学307
第一节 引言307
第二节 民间歌曲309
多声部民歌331
风俗歌331
第三节 民间舞蹈音乐331
号子331
叙事歌331
小调331
山歌331
第四节 说唱音乐336
第五节 戏曲音乐343
第六节 民族器乐347
第七节 民间音乐的记谱工作351
第十三章 民间舞蹈学356
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概念356
第二节 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357
《走西口》359
《打猪草》359
《王小赶脚》359
《打359
第三节 民间舞蹈的分布概况359
第四节 民间舞蹈的种类361
鼓舞361
南北方的舞蹈361
龙舞361
模拟舞蹈367
第五节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367
面具舞蹈367
道具舞蹈367
歌舞小戏367
风俗舞蹈367
宗教舞蹈367
祭祀舞蹈367
娱乐舞蹈367
第六节 民间舞蹈的社会作用370
娱乐作用373
美育作用373
教育作用373
锻炼武艺作用373
防治疾病作用373
传授生产技能的作用373
保存传统文化作用373
第七节 民间舞蹈与民间艺人373
第八节 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374
第一节 我国搜集民间文艺的历史简述377
第十四章 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和保管377
悠久的历史389
古代的搜集389
现代的搜集389
北大《歌谣》周刊389
中山大学《民俗》周刊389
三四十年代的搜集389
新中国的搜集389
《中国地方戏集成》的出版与“十套民间文艺集成”的编印普查与抢救《格萨尔》的搜集贵州的几十本民间文学资料十年来的巨大进展第二节 怎样进行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389
慎重整理401
第三节 民间文艺的保管401
有组织的调查401
个人就地调查401
调查、搜集的经验与工作方法401
搜集整理的目的、意义401
立体描写401
忠实记录401
重点整理401
全面搜集401
参考书目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