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农药新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农药新进展
  • 张一宾,张怿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9576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农药新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农药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1

1.2 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减少,使农业生产更离不开农药3

1.3 农药是利大于弊的农资产品3

1.4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4

第2章 世界农药市场及特点6

2.1 当今世界农药市场特点6

2.1.1 除草剂依然是最大的农药市场,杀菌剂为发展最迅速的一大类农药,杀虫剂则保持平稳6

2.1.2 传统农药品种依然支撑着农药市场,但不少新农药品种成为了农药市场的新主角7

2.1.3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推动了非选择性除草剂市场的发展,也冲击了专用除草剂市场7

2.1.4 环境、抗性等压力,使不少农药面临极大影响,也使一些农药品系日趋下落8

2.1.5 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稳步上升,已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方面9

2.1.6 转基因作物仍然发展迅猛10

2.2 世界各地区和各国的农药市场12

2.2.1 北美地区的农药市场14

2.2.2 拉美地区的农药市场14

2.2.3 亚洲地区(含澳大利亚)的农药市场14

2.2.4 欧洲地区的农药市场15

2.2.5 中东与非洲地区的农药市场15

2.3 世界各类作物的农药市场16

2.4.1 世界主要大公司的农药销售市场及增长情况与排名19

2.4 世界主要大公司的农药市场发展19

2.4.2 世界主要大公司的农业生物产品情况20

2.4.3 世界农药公司的兼并、收购情况21

第3章 世界各大类农药市场的发展24

3.1 世界各类除草剂及品种的市场发展概述25

3.1.1 氨基酸类除草剂25

3.1.2 磺酰脲类除草剂26

3.1.3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27

3.1.4 其他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类除草剂28

3.1.5 三嗪类除草剂29

3.1.6 酰胺类除草剂30

3.1.7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31

3.1.8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32

3.1.9 脲类除草剂33

3.1.10 氨基甲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34

3.1.11 联吡啶类除草剂35

3.1.12 吡啶类除草剂36

3.1.13 苯氧乙酸类除草剂37

3.1.14 二苯醚类除草剂38

3.1.15 环己二酮类除草剂39

3.1.17 哒嗪类除草剂40

3.1.16 苯腈类除草剂40

3.1.18 其他结构类除草剂41

3.1.19 各类结构除草剂的市场比较和趋向以及重要除草剂品种的归纳43

3.2 世界各类杀虫剂及品种的市场发展概述44

3.2.1 有机磷类杀虫剂44

3.2.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46

3.2.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47

3.2.4 烟碱类杀虫剂48

3.2.5 杀螨剂49

3.2.6 生物源杀虫剂50

3.2.7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51

3.2.8 其他结构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52

3.2.9 有机氯类杀虫剂53

3.2.10 其他结构类杀虫剂54

3.2.11 各类结构杀虫剂的市场比较和趋向以及对重要杀虫剂品种的归纳55

3.3 世界各类杀菌剂及品种的市场发展概述56

3.3.1 三唑类杀菌剂56

3.3.2 其他唑类杀菌剂57

3.3.3 吗啉类杀菌剂59

3.3.4 其他抑制甾醇生物合成杀菌剂59

3.3.5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60

3.3.6 无机及金属类杀菌剂61

3.3.7 苯类和酞酰亚胺类杀菌剂62

3.3.8 其他多作用位点杀菌剂63

3.3.9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63

3.3.10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64

3.3.11 苯胺类杀菌剂65

3.3.12 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66

3.3.13 酰胺类杀菌剂66

3.3.14 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67

3.3.15 其他结构类杀菌剂68

3.3.16 各类结构杀菌剂的市场比较和趋向以及对重要杀菌剂品种的归纳69

3.4 其他类农药及品种的市场发展概述71

3.4.1 植物生长调节剂71

3.4.2 熏蒸剂72

3.5 2004年销售额居前20位的农药结构类别的排名以及2003~2004年增长速度居前20位的农药结构类别排名73

3.6 2009年全球农药市场的预测75

3.6.1 各类作物的农药市场预测75

3.6.2 各地区和主要国家农药市场预测75

3.6.3 各类结构农药的市场预测76

4.1.1.2 有机磷类杀虫剂78

4.1.1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问世,三大类结构杀虫剂形成78

4.1.1.1 有机氯类杀虫剂78

第4章 三大类农药品种发展沿革78

4.1 杀虫剂品种的发展78

4.1.1.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79

4.1.1.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79

4.1.1.5 沙蚕毒类杀虫剂79

4.1.1.6 其他类杀虫剂80

4.1.2 高效杀虫剂不断涌现,新的三大类结构杀虫剂形成80

4.1.2.1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81

4.1.2.2 烟碱类杀虫剂82

4.1.2.3 酰肼类杀虫剂82

4.1.2.5 嘧啶胺类杀虫剂83

4.1.2.4 哒嗪酮类杀虫剂83

4.1.2.6 吡唑类杀虫剂84

4.1.2.7 腙类杀虫剂84

4.1.2.8 微生物源杀虫剂85

4.1.2.9 植物源农用抗生素85

4.2 杀菌剂品种的发展86

4.2.1 无机杀菌剂87

4.2.2 有机合成杀菌剂87

4.2.2.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87

4.2.2.2 三唑类杀菌剂87

4.2.2.3 咪唑、噁唑及噻唑类杀菌剂88

4.2.2.5 酰胺类和磺酰胺类杀菌剂90

4.2.2.4 吗啉类杀菌剂90

4.2.2.6 羧酰亚胺类杀菌剂92

4.2.2.7 吡啶类杀菌剂92

4.2.2.8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93

4.2.2.9 嘧啶类杀菌剂93

4.2.2.10 吡咯类杀菌剂94

4.3 除草剂品种的发展94

4.3.2 三嗪类除草剂95

4.3.3 脲类、苯胺类及酰胺类除草剂95

4.3.1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95

4.3.4 二苯醚类除草剂96

4.3.5 吡啶类、嘧啶类及哒嗪类除草剂96

4.3.6 嘧啶并三唑磺酰胺类除草剂98

4.3.7 唑类除草剂99

4.3.8 磺酰脲类除草剂101

4.3.9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102

4.3.10 环己烯酮类除草剂102

4.3.11 其他酮类除草剂102

4.3.12 哒嗪类除草剂105

4.3.13 N-苯基酞酰亚胺类除草剂105

4.3.15 有机磷类除草剂106

4.3.14 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106

4.3.16 其他除草剂107

第5章 当今世界农药开发的特点108

5.1 农药创制重点从欧美转向东亚108

5.2 形成新的农药品种体系109

5.2.1 杀虫剂109

5.2.2 杀菌剂110

5.2.3 除草剂110

5.3.1 以天然源物质为先导物进行“仿生”合成111

5.3.2 从害物靶标着手进行模拟“仿生”合成新农药111

5.3 “仿生”合成成为新农药开发热点111

5.4 生物农药开发再掀高潮112

5.5 通过对生物农药的化学改造成为农药开发的新方向114

5.6 手性农药的合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14

5.7 传统农药越来越受到指责和挑战119

5.8 农药创制品种的作用方法将从“杀死”转向“控制”119

5.9 新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药的发展120

5.10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对农药事业具有很大的冲击力120

5.11 剂型研究为当前农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21

第6章 新农药创制情况及当今新农药创制方法的概述124

6.1 近25年来新农药创制情况124

6.2 当今新农药创制途径概述125

6.2.1 模拟(imitation)126

6.2.2 随机(randomness)127

6.2.3 改造(modification)129

6.2.4 仿生(bionics)131

6.2.5 定向(orientation)135

6.3 新化学农药设计方法142

6.3.1 电子性142

6.3.2 位置性143

6.3.3 亲水亲油平衡性144

7.1.2 metaflumizone(代号:BAS 3201,BAS 320001,NNI-0250,R153)151

7.1.4 bistrifluron(DBI-3204)151

7.1.3 spirotetramat(BYI 08330)151

7.1 杀虫剂(含杀螨剂、杀线虫剂)151

7.1.1 AKD-3088151

第7章 21世纪国外报道的新农药151

7.1.5 DKI-0001(DKI-0002为在日本所用代号)152

7.1.6 rynaxypyr(E2Y、E2Y45、DPX-E2Y45)152

7.1.7 pyrafluprole(V3039)152

7.1.8 pyriprole(V3086)152

7.1.13 dimefluthrin153

7.1.11 cyenopyrafen(NC-512)153

7.1.12 cyflumetofen(DANISARABA,OK-5101)153

7.1.9 flubendiamide(Phoenix,NNI-0001,R-41576)153

7.1.10 NNI-0101153

7.1.14 benclothiaz(CGA 235860)154

7.1.15 caffeine154

7.2 杀菌剂154

7.2.1 BAG-010154

7.2.2 orysastrobin(BJL-002,BJL-003)(肟醚菌胺)154

7.2.3 fluopicolide(INFINITO,AE C638206 AE 206 EXP-11120A)(啶酰菌胺)154

7.2.7 Brz 2001(Brz 2002)155

7.2.9 brassinazole(RMB-61)155

7.2.8 dioxolane155

7.2.6 吩嗪-1-羧酸(PCA)155

7.2.5 Pyribencarb(KUF-1204)155

7.2.4 KC10017155

7.2.10 TF-991(甲磺菌胺)156

7.2.11 mandipropamid、mandiprofenamid、dipromandamid(SYJ-446,NOA 446 510)(双炔酰菌胺)156

7.3 除草剂及安全剂156

7.3.1 bencarbazone(TM-435,HWH 4991)156

7.3.2 topramezone(BAS 670,BAS 670 00H)156

7.3.3 thiencarbazone-methyl156

7.3.8 DH-024157

7.3.7 cyprosulfamide157

7.3.9 DH-022157

7.3.4 tembotrione(AE 0172747)157

7.3.5 pyrasulfotole(AE 0317309)157

7.3.6 AE F150944157

7.3.10 metamifop(DBH-129,DBH-1294)158

7.3.11 HOK-201158

7.3.12 orthosulfamuron(IR 5878)158

7.3.13 Pyrimisulfan(KUH-021,KIH-5996)158

7.3.14 flucetosulfuron(FLUXO,LGC-42153)158

7.3.18 pinoxaden(Axial,NAO 407855 407)159

7.3.19 CGA 325615159

7.3.16 glufosinate-sodium(AH-61)(草铵膦钠盐)159

7.3.17 MT-141159

7.3.15 KSU 12800159

7.4 无通用名的新农药化合物160

7.4.1 杀虫剂160

7.4.2 杀菌剂161

7.4.3 除草剂161

7.5 生物源农药161

7.5.2 植物提取物和农用抗生素162

7.5.1 昆虫信息素162

第8章 中国农药工业概述167

8.1 中国农药行业简况167

8.1.1 中国农药行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167

8.1.2 我国生产的农药原药品种数167

8.1.3 中国农药进出口状况167

第9章 中国近年来创制的农药品种174

9.1 杀虫剂(含杀螨剂)174

9.1.1 呋喃虫酰肼(JS-118)174

9.1.2 氟螨(F1050)174

9.1.6 氯胺磷175

9.1.7 氯噻啉(噻唑啉)175

9.1.3 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倍速菊酯)175

9.1.5 硝虫硫磷175

9.1.4 硫肟醚(HNPC-A 9908,硫肟醚菊酯)175

9.1.8 丁烯氟虫腈176

9.1.9 ZJ 0967176

9.2 杀菌剂176

9.2.1 氟吗啉(flumorph,SYP-L 190)176

9.2.2 烯肟菌胺(SYP-1620)176

9.2.7 金核霉素(aureonucleomycin,SPRI-371)177

9.2.6 SYP-7017177

9.2.4 啶菌噁唑(SYP-Z048)177

9.2.3 烯肟菌酯(enestroburin,SYP 2071)177

9.2.5 丁香菌酯(SYP-3375)177

9.2.8 长川霉素(SPRI-2098)178

9.2.9 氯苯肟唑(SPRI-WM-005)178

9.2.10 申嗪霉素(M18,农乐霉素)178

9.2.11 氰烯菌酯(JS 399-19)178

9.3 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179

9.3.2 双甲胺草磷(H-9201)179

9.3.1 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179

9.2.14 沙利噻179

9.2.13 噻菌铜(thiodiazole-copper,龙克菌)179

9.2.12 苯醚菌酯(ZJ 0712)179

9.3.3 丙酯草醚(ZJ 0273)和异丙酯草醚(ZJ 0702)180

9.3.4 HW-02180

9.3.5 甲硫嘧磺隆(HNPC-C9908)180

9.3.6 苯哒嗪丙酯(BAU-9403,达优麦)180

9.3.7 菊胺酯(WD-5,菊乙胺酯)180

9.3.8 乙二醇缩糠醛(RAD,润禾宝)181

第10章 国内外农药创制工作的比较182

10.1 欧美国家的农药创制工作182

10.1.1 资金来源182

10.1.3 研究方法的变化183

10.1.2 创制策略的改变183

10.1.4 一些中小型农药公司的开发特点184

10.2 日本的农药创制工作184

10.2.1 完成了从国家至企业的资金投入转换,形成了以企业为创制主力的格局186

10.2.2 机理和方法研究的深入,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187

10.2.3 形成了农药创制的研究体系187

10.3 韩国的农药创制工作187

10.3.1 借鉴他人经验、开展农药创制189

10.3.2 及时抓住信息资源,指导研究方向189

10.3.3 利用本国资源进行随机开发189

10.4.1 经费的不足是我国农药创制工作的一大“关口”190

10.4.3 国外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一定程度影响了创制品种的发展190

10.4.2 研究院(所)与企业缺乏深层次合作190

10.3.4 加强国际合作,弥补自身不足190

10.4 我国农药创制工作的比较190

10.3.5 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激发研究后劲190

10.4.4 缺乏对农药作用机理研究,影响我国农药创制水平191

10.4.5 缺少实质性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尚未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学术资源191

第11章 国外主要农药公司在中国的策略192

11.1 国外农药公司最近重点推广的农药品种192

11.1.1 拜耳公司(包括原安万特公司)192

11.1.2 先正达公司193

11.1.4 陶农科公司(包括原罗姆-哈斯公司)194

11.1.3 巴斯夫公司(包括原氰胺公司)194

11.1.5 杜邦公司195

11.1.6 其他公司195

11.2 国外农药大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目标196

11.2.1 国外农药大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目标、策略196

11.2.2 国外农药产品的竞争力分析198

12.1.1 杀虫畏(tetrachlorvinphos)199

12.1.3 甲基噁唑磷(methyl isoxathion)199

12.1.2 甲基吡噁磷(azamethipos)199

12.1 杀虫剂199

第12章 在我国可能有发展前途的农药品种199

12.1.4 噁唑磷(isoxathion)200

12.1.5 甘氨硫磷(alkatox)200

12.1.6 棉铃威(alanycarb)200

12.1.7 苯氧威(fenoxycarb)200

12.1.8 三氟醚菊酯(flufenprox)201

12.1.9 溴氟醚菊酯(halfenprox)201

12.1.10 氟胺氰菊酯(fluvalinate)201

12.1.11 伏虫隆(teflubenzuron)201

12.1.12 氟螨脲(flucycloxuron)201

12.1.16 吡螨胺(tebufenpyrad)202

12.1.15 唑螨酯(fenpyoximate)202

12.1.13 虱螨脲(lurfenuron)202

12.1.14 灭螨醌(acequinocyl)202

12.1.17 哒幼酮(NC-170)203

12.1.18 吡蚜酮(pymetrozine)203

12.2 杀菌剂203

12.2.1 戊菌隆(pencycuron)203

12.2.2 拌种咯(fenpiclonil)203

12.2.7 亚胺唑(imibenconazole)204

12.2.6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204

12.2.5 氟菌唑(triflumizole)204

12.2.4 氟啶胺(fluazinam)204

12.2.3 咯菌腈(fludioxonil)204

12.2.8 嘧菌胺(mepanipyrim)205

12.2.9 双胍辛胺(iminoctadine)205

12.2.10 烯丙异噻唑(probenazole)205

12.3 除草剂205

12.3.1 氯吡啶磺隆(halosulfuron-methyl)205

12.3.5 双氟磺草胺(florasulam)206

12.3.4 嘧草硫醚(pyrithiobac-sodium)206

12.3.6 唑嘧磺草胺(flumetsulam)206

12.3.2 甲氧醚磺隆(imazamox)206

12.3.3 双草醚(bispyribac-sodium)206

12.3.7 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207

12.3.8 唑酮草酯(carfentrazone-ethyl)207

12.3.9 氟噻乙草酯(fluthiacet-methyl)207

12.3.10 丙炔氟草胺(flumioxazin)207

12.3.11 氯氟草醚(ethoxyfen-ethyl)208

12.3.12 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208

12.3.13 喔草酯(propaquizafop)208

12.3.14 氟噻草胺(flufenacet)208

12.3.15 环庚草醚(cinmethylin)208

12.3.17 苯草酮(tralkoxydim)209

12.3.16 异噁草胺(isoxaben)209

第13章 今后农药发展趋向210

13.1 化学农药仍将是全球农药的主体210

13.2 害物控制的新方法及新概念不断出现,调控型农药备受关注210

13.3 “仿生”环保型农药将是新农药开发的主体212

13.4 含氟和含杂环农药仍将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215

13.5 先进合成技术也是农药开发中重要方面215

13.6 各种农业的发展及非农业用途,需要各种农药216

13.7 不少传统农药在相当时间内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责疑216

13.8 人们将越来越注重农药剂型及农用药械的研究开发217

参考文献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