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大胃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大胃镜
  • (日)八尾建史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77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04页
  • 主题词:胃镜检-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放大胃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解读放大内镜(ME)检查结果的基本原则:血管(V)和表面结构(S)分型系统1

1.1 解读放大内镜检查结果的基本原则1

1.2 采用VS分型系统的原因1

1.3 基于解剖结构建立一个新的诊断系统1

参考文献2

2放大内镜观察胃内微血管构造3

说明3

2.1 上消化道放大内镜3

2.2 电子内镜系统的设置:影像处理器的设置和中控部分中用户可选择切换钮的设置4

2.2.1 结构强调功能和窄带成像(NBI)4

2.2.2 合适的血红蛋白指数(IHb)、色彩强调功能和白光成像(WLI)5

2.2.3 中控部分中用户可选择切换钮的设置5

2.3 柔软黑帽的使用5

2.3.1 为什么在ME检查过程中需要在内镜先端安装黑帽?5

2.3.2 为什么选择柔软的黑帽?5

2.3.3 内镜操作前的检查5

2.4 内镜操作技巧(1):从非放大模式切换到放大内镜观察6

2.4.1 检查前用药6

2.4.2 内镜检查6

2.4.3 根据检查目的对胃黏膜进行ME观察6

2.5 内镜操作技巧(2):应用黑帽对胃不同部位进行检查的方法7

2.5.1 小弯侧从胃底到胃体7

2.5.2 胃角小弯侧7

2.5.3 胃体大弯侧10

2.6 水浸没法10

参考文献11

3电子内镜系统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2

3.1 放大倍数的定义12

3.2 最大放大倍数的定义12

3.3 分辨率的定义13

3.4 分辨率的测量和表示方法13

3.5 水平和垂直分辨率14

3.6 最大分辨率的定义14

3.7 放大内镜(ME)、放大倍数及分辨率的定义14

3.8 总结:需要强调的要点14

参考文献14

4正常胃黏膜在放大内镜(ME)下的表现15

说明15

4.1 胃体与胃底黏膜15

4.1.1 微血管构造(V)15

4.1.2 表面微结构(S)15

4.1.3 病理依据15

4.2 胃窦17

4.2.1 微血管构造(V)17

4.2.2 表面微结构(S)17

4.2.3 病理依据18

参考文献19

5慢性胃炎:放大内镜(ME)下的胃黏膜形态20

说明20

5.1 Yagi分型(2002)21

5.2 Nakagawa分型(2003)21

5.3 作者本人的研究(2007)22

5.4 讨论及未来的挑战22

参考文献22

6放大内镜(ME)下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构造特征及临床应用23

说明23

6.1 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构造特点23

6.1.1 分化型(肠型)胃癌23

6.1.2 未分化(弥漫型)胃癌23

6.2 放大内镜观察下微血管构造特点的临床应用26

6.3 癌与非癌病变的鉴别诊断:局灶性胃炎与Ⅱb或微小Ⅱc型胃癌的鉴别26

总结26

说明26

6.3.1 背景:非放大内镜的局限性26

6.3.2 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26

6.4 应用ME筛查微小病变时检查与鉴别诊断要点27

6.4.1 哪些病变以及何时需要放大观察27

6.4.2 靠近病灶并同时增加放大倍数27

6.4.3 评估微血管构造的流程27

6.4.4 最大倍数放大时如何正确对焦27

6.4.5 当主动脉搏动及呼吸干扰观察时27

6.5 内镜筛查时癌与非癌病变鉴别诊断的实例27

6.5.1 病例127

6.5.2 病例228

6.5.3 病例329

6.5.4 病例430

6.5.5 病例531

6.5.6 病例632

6.5.7 病例733

6.6 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确定癌变病灶边界(白光成像)34

总结34

说明34

6.6.1 基本原则34

6.6.2 适应证35

6.6.3 部分适应证35

6.6.4 禁忌证35

6.7 应用ME确定边界的实例35

6.7.1 病例137

6.7.2 病例237

6.7.3 病例340

参考文献42

7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NBI)的原理43

7.1 综述43

7.2 与NBI原理相关的光学知识43

7.2.1 光的波长和颜色之间的关系43

7.2.2 入射光波长不同导致颜色变化:反射和吸收43

7.3 为什么NBI要使用中心波长分别为415nm(蓝光)和540nm(绿光)的两条光带?44

7.3.1 概述:使用双波长光带的原因和临床效果44

7.3.2 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入射光吸收的特点44

7.3.3 光线投照到半透明介质(黏膜)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我们能观察到什么?44

7.3.4 不同波长入射光投照下舌黏膜血管形态(活体)的差异46

7.4 为什么选择窄带成像技术?47

7.5 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的放大内镜系统(M-NBI)48

参考文献49

8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观察到的胃内微细解剖结构:应用窄带成像观察到的腺上皮微细解剖结构及其成像原理50

8.1 不同波长的光所显示的微细解剖结构不同50

8.1.1 窄带蓝光(中心波长415nm)所显示的灰阶图像特点50

8.1.2 窄带绿光(中心波长540nm)所显示的灰阶图像特点50

8.2 色彩通路的分配与彩色图像的合成53

8.3 正常胃黏膜放大NBI图像是如何产生的53

8.3.1 胃底腺黏膜54

8.3.2 胃底腺黏膜呈现的微细解剖结构54

8.3.3 胃幽门腺黏膜54

8.3.4 胃幽门腺黏膜呈现的微细解剖结构61

9推荐应用的血管和表面结构(VS)分型系统: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NBI)检查结果的解读原则62

9.1 推荐的诊断系统的原则62

9.2 VS分型系统62

9.2.1 V:微血管构造62

9.2.2 S:表面微结构63

9.2.3 V和S综合形态学评价(VS一致性)63

参考文献63

10亮蓝嵴(LBC)和白色不透明物质(WOS)64

10.1 亮蓝嵴(LBC)64

10.1.1 什么是LBC?64

10.1.2 LBC的临床意义65

10.2 白色不透光物质(WOS)65

10.2.1 什么是WOS?65

10.2.2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表浅隆起型上皮肿瘤WOS的形态学特点和出现率65

10.2.3 大体按巴黎分型的不同类型病变WOS的形态学特点和出现率67

10.2.4 WOS的临床意义67

10.3 LBC与WOS的区别68

总结68

说明69

10.3.1 生物-光学观点69

10.3.2 解剖学观点69

10.3.3 上皮肿瘤和周围黏膜的LBC和WOS形态表现69

总结71

参考文献71

11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NBI)在胃内的临床应用72

说明72

11.1 正常胃黏膜的M-NBI表现72

11.1.1 胃体与胃底(胃底腺上皮)72

11.1.2 胃窦(幽门腺上皮)73

11.2 早期胃癌74

总结74

说明74

11.2.1 应用NBI联合ME的优势74

11.2.2 应用NBI联合ME的问题75

参考文献76

12血管联合表面结构(VS)分型系统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77

12.1 VS分型系统的原则77

12.2 V:微血管构造77

总结77

说明78

12.2.1 规则的微血管构造78

12.2.2 不规则的微血管构造78

12.2.3 消失的微血管构造78

12.3 S:表面微结构78

总结78

说明78

12.3.1 规则的表面微结构78

12.3.2 不规则的表面微结构79

12.3.3 消失的表面微结构79

12.4 病变与周围黏膜之间的分界线79

总结79

说明79

12.4.1 分界线(DL)79

12.4.2 上皮内微小侵犯(IEMI)79

12.5 VS一致性79

12.6 VS分型系统诊断早期胃癌的标准79

总结79

说明79

12.7 胃癌中符合这个诊断标准的比例及VS诊断系统的局限性80

12.8 应用VS分型系统解读早期胃癌病例M-NBI的表现80

附录:补充84

参考文献85

13按巴黎大体分型的不同胃上皮肿瘤(早期胃癌与腺瘤)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NBI)下表现的分析和解读86

13.1 表浅凹陷型病变(0Ⅱc)87

13.1.1 病例1:典型Ⅱc型,IMVP合并IMSP87

13.1.2 病例2:典型Ⅱc型,IMVP合并IMSP89

13.1.3 病例3:典型Ⅱc型,不规则WOS92

13.1.4 病例4:典型Ⅱc型,IEMI93

13.1.5 病例5:小Ⅱc型,MCE成像要素96

13.1.6 病例6:小Ⅱc型,不规则WOS101

13.1.7 病例7:典型Ⅱc型,RMVP合并RMSP103

13.1.8 病例8:表浅凹陷型腺瘤(1),RMVP合并RMSP107

13.1.9 病例9:表浅凹陷型腺瘤(2), RMVP合并AMSP108

13.2 表浅平坦型病变(Ⅱb)110

13.2.1 病例10:典型Ⅱb型,IMVP合并IMSP110

13.2.2 病例11:微小Ⅱb型,IMVP合并IMSP113

13.3 表浅隆起型病变(0Ⅱa)116

13.3.1 病例12:典型Ⅱa型,VS不一致116

13.3.2 病例13:典型Ⅱa型,IEMI121

13.3.3 病例14:典型Ⅱa型,不规则WOS123

13.3.4 病例15:典型Ⅱa型,不规则WOS125

13.3.5 病例16:腺瘤(1), RMVP合并RMSP128

13.3.6 病例17:腺瘤(2), RMVP合并RMSP129

13.3.7 病例18:腺瘤(3),规则WOS131

13.3.8 病例19:腺瘤(4),规则WOS133

13.4 息肉型病变(0I)134

13.4.1 病例20:典型Ⅰ型,IMVP合并RMSP134

13.5 放大内镜下有特殊表现的病变136

13.5.1 病例21:典型Ⅱ a型,上皮环内血管(VEC)形态136

13.5.2 病例22:典型Ⅱc型,绒毛状癌142

参考文献145

14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NBI)在早期胃癌诊断中新的用途和优势:临床价值、局限性和不同难度病例术前确定肿瘤边界的临床策略146

14.1 概述146

14.1.1 M-NBI的临床价值146

14.1.2 发现Ⅱb型肿瘤和微小癌146

14.1.3 针对不同难度病例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和策略146

14.1.4 临床策略146

14.2 应用难度分级系统在术前确定肿瘤边界147

14.2.1 术前确定肿瘤边界的基本原则147

14.2.2 放大内镜相比常规内镜具备的优势和局限性147

14.3 放大内镜和常规内镜检查获得相同结果的病例147

14.3.1 第1类病例147

14.4 放大内镜更具优势的病例148

14.4.1 第2类病例148

14.4.2 第3类病例152

14.4.3 第4类病例160

14.5 放大内镜的局限性175

14.5.1 第5.1类病例175

14.5.2 第5.2类病例181

14.6 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边界确定中的作用及临床策略185

参考文献186

作者说明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