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3.0高级应用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3.0高级应用教程
  • 詹友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2001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3.0-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3.0高级应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丛书导读1

本书导读1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1

1.1 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1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2

1.3 设置软件的启动目录2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3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3

1.4.2 配置文件config的加载顺序3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4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5

2.1 创建模型关系5

2.1.1 关于关系5

2.1.2 创建关系举例12

2.2.1 关于用户参数16

2.2 设置用户参数16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17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18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18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19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24

2.4.1 关于族表28

2.4.2 创建零件族表28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28

2.4.3 创建装配族表31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33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35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35

3.1.1 在曲面上创建基准点35

3.1.2 偏移曲面创建基准点36

3.1.3 利用曲线与曲面相交创建基准点37

3.1.4 利用坐标系原点创建基准点38

3.1.5 偏距坐标系创建基准点38

3.1.6 利用三个曲面创建基准点39

3.1.7 利用两条曲线相交创建基准点40

3.1.8 创建偏距基准点40

3.1.9 创建域点41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42

3.2.1 使用一个点和两个不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42

3.2.2 使用两个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43

3.2.3 使用偏距坐标系创建坐标系44

3.2.4 偏距视图平面创建坐标系45

3.2.5 使用一个平面和两个轴(边)创建坐标系45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46

3.2.7 坐标系的应用47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47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47

3.3.2 使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48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49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50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51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52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53

3.3.8 从曲面边界创建基准曲线54

3.3.9 通过投影创建基准曲线56

3.3.10 创建包络曲线57

3.3.11 用二次投影创建基准曲线58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59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60

3.4.1 图形特征基础60

3.4 图形特征60

3.5 参照特征66

3.5.1 关于参照特征66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66

3.6 计算特征67

3.6.1 关于计算特征67

3.6.2 创建计算特征67

4.1.1 拔模特征简述69

4.1 拔模特征69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69

4.1.2 使用枢轴平面拔模70

4.1.3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74

4.1.4 枢轴曲线的拔模76

4.1.5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77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79

4.2.1 混合选项简述79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80

4.3.2 扫描混合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84

4.3 扫描混合特征84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84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90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93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98

4.4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109

4.4.1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简述109

4.4.2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109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110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111

4.4.5 用“恒定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112

4.4.6 使用X轨迹线114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115

4.4.8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116

4.4.9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118

4.5 轴特征129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131

4.6 唇特征131

4.6.2 唇特征应用范例——显示器唇口的设计136

4.7 法兰特征137

4.8 环形槽特征138

4.9 耳特征139

4.10 槽特征140

4.11 环形折弯142

4.12 管道特征147

4.13.1 填充阵列150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150

4.13.2 表阵列153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155

5.1 特征的扭曲155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155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156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158

5.1.4 骨架工具160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161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163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164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166

5.2 实体自由形状167

5.3 局部推拉169

5.4 半径圆顶170

5.5 剖面圆顶171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171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173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176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176

6.1.1 概述176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176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179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184

6.3.1 元件合并184

6.3.2 元件切除186

6.3.3 创建相交零件187

6.3.4 创建镜像零件188

6.4 元件的替换190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190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194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196

6.5.1 概述196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198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202

6.6.1 设计流程图203

6.6.2 详细操作过程203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222

7.1 概述222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222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223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224

7.2 模型的外观224

7.2.1 “外观编辑器”对话框224

7.2.2 “基本”外观227

7.2.3 “映射”外观230

7.2.4 “高级”外观234

7.2.5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235

7.2.6 修改打开的模型外观235

7.2.7 系统图形库236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237

7.4.1 关于光源239

7.4 光源设置239

7.4.2 创建点光源240

7.4.3 创建聚光灯242

7.5 房间布置243

7.6 模型的渲染245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245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246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246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250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260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266

7.7.1 设置背景267

7.7.2 设置光散射268

7.7.3 设置景深273

7.7.4 设置雾化278

7.7.5 设置光源镜头炫光278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280

8.1.1 ISDX曲面的特点280

8.1 ISDX曲面基础280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280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281

8.1.4 ISDX模块入门285

8.2 创建ISDX曲线291

8.2.1 ISDX曲线基础291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292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295

8.2.4 创建COS曲线298

8.2.5 创建落下(Drop)曲线301

8.2.6 点的类型305

8.3 ISDX曲线的编辑310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310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312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327

8.3.4 删除ISDX曲线328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328

8.3.6 分割ISDX曲线329

8.3.7 组合ISDX曲线330

8.3.8 延伸ISDX曲线331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332

8.4 创建ISDX曲面336

8.5 编辑ISDX曲面338

8.6 ISDX曲面的连接342

8.7 ISDX曲面的修剪347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349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改进382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400

9.1 概述400

9.1.1 术语400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401

9.1.3 机构模块菜单401

9.1.4 命令按钮介绍链接403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的运动仿真的一般操作过程404

9.2.1 连接405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405

9.2.2 销钉(Pin)接头406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409

9.2.4 滑动杆(Slider)接头410

9.2.5 平面(Planar)接头411

9.2.6 球(Ball)接头413

9.2.7 轴承(Bearing)接头414

9.2.8 刚性(Rigid)接头415

9.2.9 焊接(Weld)接头417

9.3 主体418

9.3.1 关于主体418

9.3.2 加亮主体418

9.3.3 重定义主体418

9.3.4 定义主体为基础419

9.4.1 概述420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420

9.4 拖移(Drag)420

9.4.3 点拖移422

9.4.4 主体拖移423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423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423

9.5 运动仿真范例424

9.5.1 装配一个机构装置——启盖器424

9.5.2 运动轴设置454

9.5.3 定义伺服电动机459

9.5.4 修复失败的装配466

9.5.5 运行运动467

9.5.6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469

9.5.7 测量473

9.5.8 轨迹曲线简介476

9.5.9 模型树477

9.6 创建齿轮机构478

9.7 创建凸轮机构491

10.1 概述504

第10章 动画模块504

10.2 动画创建的一般过程505

10.2.1 进入动画模块506

10.2.2 创建动画507

10.2.3 建立事件518

10.2.4 建立时间与视图间的关系519

10.2.5 建立时间与显示间的关系520

10.2.6 建立时间与透明间的关系522

10.3 动画综合练习524

第11章 行为建模模块536

11.1 行为建模功能概述536

11.2 分析特征537

11.2.1 分析特征概述537

11.2.2 测量分析特征——Measure539

11.2.3 模型分析特征——Model Analysis541

11.2.4 曲线分析——Curve Analysis545

11.2.5 曲面分析——Surface Analysis548

11.2.6 关系——Relation551

11.2.7 电子表格分析——Excel Analysis558

11.2.8 用户定义分析——UDA562

11.2.9 运动分析——Motion Analysis569

11.3 敏感度分析569

11.3.1 概述569

11.3.2 举例说明570

11.4 可行性研究与最优化分析573

11.4.1 概述573

11.4.2 可行性研究574

11.4.3 优化设计580

11.5 多目标设计研究583

11.5.1 概述583

11.5.2 举例说明583

第12章 逆向工程593

12.1 逆向工程概述593

12.2 逆向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593

12.3 逆向工程范例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