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全面小康 2020·宜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全面小康 2020·宜宾
  • 焦伟侠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05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小康-建设-研究-宜宾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全面小康 2020·宜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条件3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提出3

一、小康——中国人民千百年追求的社会理想3

综合篇3

二、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科学构想4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确立5

第二节 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7

一、经济主题方面7

二、社会主题方面8

三、环境主题方面10

四、制度主题方面10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11

第三节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11

二、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13

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4

四、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16

第二章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19

第一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宜宾全面建设小康19

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19

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20

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1

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齐抓22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基础23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3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24

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5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25

第三节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建设27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27

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宜宾全面小康建设29

第三章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32

第一节 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32

二、“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化,狠抓三个关键”33

三、“坚持四句话、打好三张牌、实现五个新突破”33

一、以农村改革和发展为重点的“三区一乡调 结构、稳粮增收奔小康”33

四、“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宾”与“经济前景美好,城市建设美好,人民生活美好”34

五、宜宾发展战略历史演进的特点和启示35

第二节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35

一、战略定位35

二、经济发展目标38

三、社会发展目标39

第三节 宜宾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重点40

一、“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环境兴市”的总体战略思路40

二、以能源建设为重点、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工业化战略45

三、加强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战略47

四、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48

五、现代功能和历史文化、山水园林特色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战略49

六、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素质和生活质量50

七、加强党的领导,发展民主政治,营造优良政治环境51

经济篇55

第四章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本实现工业化55

第一节 宜宾实现工业化的挑战与机遇55

一、宜宾实现工业化的难点分析55

二、面临大好历史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工业大有可为59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61

一、优化空间布局,壮大区域经济61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实现主导产业转换,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格局62

三、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承接转移产业65

第三节 发挥水、火、核电能源综合优势 建设大西南66

能源基地66

一、宜宾打造大西南能源基地的条件分析66

二、创立“西电西用”新思路69

三、把水电产业发展成为宜宾的主导产业70

第四节 创新发展理念 改革体制机制 增强工业 发展活力72

一、强化三个意识,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72

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73

三、狠抓人才培育 强化工业发展的人才支撑74

第一节 宜宾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临的困难75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75

第五章 创新农村发展思路 建设农村全面小康75

二、农村社会事业状况77

三、人力资源现状78

第二节 增强统筹意识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79

一、统筹中心城市与县乡建设,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79

二、统筹工农业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80

三、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协调的良性格局81

四、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统一经济社会体制82

第三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84

一、狠抓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4

三、着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85

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85

四、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6

第六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川滇黔接合部区域经济中心87

第一节 构建川滇黔接合部区域物流中心87

一、现代物流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87

二、将宜宾打造成川滇黔接合部区域物流中心89

第二节 构建川滇黔接合部区域交通枢纽91

一、宜宾交通发展的良好基础91

二、未来宜宾交通发展构想92

第三节 构建川滇黔接合部区域信息中心94

一、宜宾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94

二、构建川滇黔接合部区域信息中心96

第一节 宜宾旅游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基础98

一、富集独特的旅游资源98

第七章 整合旅游资源 打造旅游精品 壮大旅游产业98

二、宜宾旅游业的初步崛起100

第二节 整合全市旅游资源 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102

一、整合宜宾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102

二、重新构筑宜宾旅游战略,精心设计宜宾旅游开发规划103

三、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构建国际旅游区104

第三节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104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基础设施,搭建发展平台104

二、坚持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壮大旅游产业105

三、整合旅游要素,加强统筹促销,坚持依法治旅106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促进宜宾旅游产业的大发展107

第一节 强化规划 优化布局 加快万里长江第一城建设109

第八章 构建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 “让宜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109

一、宜宾城市发展目标110

二、宜宾城市总体布局规划111

第二节 完善城市功能 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开发进程115

一、完善城市功能115

二、现代城镇体系开发118

第三节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120

一、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120

二、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122

三、抓住重点,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123

一、成渝、“泛珠三角”经济圈及其基本框架126

第一节 宜宾在成渝、“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126

第九章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协作126

二、抓住机遇,乘势发展128

第二节 实施特色经济战略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130

一、基本思路130

二、对策措施130

第三节 跳出县域抓县域 促进宜宾经济协调发展133

一、要站在协调发展的高度,以创新思维重新审视区域经济的发展133

二、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各地区域特色结合起来,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134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变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135

四、加强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36

第一节 推进民主制度建设141

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1

第十章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保驾护航141

政治篇141

二、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2

三、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143

第二节 推进依法治市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144

一、改善法治环境,推进依法行政144

二、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145

三、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146

第三节 推进司法改革 促进司法公正147

一、全面加强司法工作,深化司法改革147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司法文明148

一、宜宾市转变政府职能的成功经验及启示149

第十一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高效亲民政府149

第一节 适应市场经济 转变政府职能149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151

第二节 精简政府机构 提高政府效能152

一、精简政府机构,合理界定政府权力152

二、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效能153

三、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资源154

第三节 强化为民观念 建设亲民政府154

一、强化为民观念,端正行政意识154

二、完善民主机制,强化服务功能156

三、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府机关作风157

一、变革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158

第一节 改革和完善各级党委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58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158

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理顺各种关系159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60

第二节 加强各级党委对全面建设小康的领导161

一、加强各级党委对全面建设小康的思想政治领导161

二、加强各级党委对全面建设小康的组织领导162

三、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64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165

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必要性165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167

一、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势在必行169

第十三章 加强作风建设 实施阳光工程169

第一节 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风正心齐促发展169

二、加强专项整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170

三、切实推进党风政风建设172

第二节 切实加强民主监督173

一、强化民主监督意识,切实开展民主监督173

二、建设阳光班子,推行阳光政策,实行阳光作业,建设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宜宾176

第三节 强化执行理念 提高执行能力177

一、强化执行理念,增强三种意识177

二、建立健全严格的执行制度178

三、提高执行能力180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183

一、必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83

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篇183

第十四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183

二、必须开展广泛的道德教育184

三、重点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184

第二节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文化生活质量185

一、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185

二、加强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187

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87

第三节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强化、创新人才工作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188

一、宜宾市科技和教育发展现状188

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189

三、强化、创新人才工作190

第四节 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193

一、发展卫生事业193

二、发展体育事业194

第十五章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196

第一节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96

一、宜宾人口现状196

二、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97

三、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98

第二节 科学开发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永续利用199

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强化国土综合整治199

四、积极应对人口性别比升高和老龄化问题,优化人口结构199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200

第三节 保护和治理环境 努力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201

一、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宏大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201

二、宜宾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202

三、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目标任务203

四、加强宜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具体举措204

第十六章 积极扩大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7

第一节 积极扩大就业 消除城乡贫困207

一、当前宜宾就业形势严峻207

二、今后宜宾市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重点209

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211

第二节 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11

二、宜宾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现状212

三、深化宜宾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13

第三节 发展其他社会保障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15

一、宜宾社会保险外其他社会保障事业现状215

二、完善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政策217

三、探索多种保障形式,推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219

第十七章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努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220

第一节 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20

一、建成高效、准确、安全、方便的现代化邮电通讯网络220

二、建立覆盖广、功能多的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221

三、提高水电气供给能力222

第二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拓宽居民消费领域223

一、当前宜宾城乡居民收人与消费水平状况223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拓宽居民消费领域的具体措施224

第三节 推进社区建设 努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227

一、宜宾社区建设现状227

二、宜宾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228

三、进一步推进宜宾社区建设,努力建设新型现代化社区229

区县篇235

第十八章 翠屏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35

第一节 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小康社会235

一、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35

二、现实与目标的差距236

三、“三步走”目标237

第二节 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237

一、基础条件237

二、经济实力239

三、翠屏区发展的不利条件240

第三节 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选择241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41

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农业产业化道路244

三、实施“商贸富区”战略,推进第三产业大发展245

四、创新与发展:构筑民营经济强区247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与面临的形势249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面临的形势和奋斗目标249

第十九章 宜宾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4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51

第二节 突出重点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252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252

二、大力推进城镇体系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256

第三节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257

一、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教科文卫事业257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59

第二十章 南溪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260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奋斗目标26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26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62

第二节 建设宜宾经济强县263

一、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263

二、整体推进工业发展263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64

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264

五、加强城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65

六、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265

第三节 建设四川文化名县266

一、乘势推进基础教育266

一、发展生态农业267

第四节 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县267

三、持续推动科技进步267

二、加强职业技术培训267

二、建立生态工业268

三、开发生态旅游269

四、保护生态环境269

第二十一章 江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70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基础条件27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27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定位27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273

第二节 建设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273

一、培育工业273

二、加强农业275

三、提升城镇化276

四、发展交通信息产业277

第三节 建设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277

一、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278

二、主要举措278

第四节 建设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279

一、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279

二、拓展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知名度,构筑高品位和有特色的文化高地280

第二十二章 长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84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分析28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势和机遇284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86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定位288

一、战略目标288

二、基本定位289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289

一、确立旅游主导产业地位289

二、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经济效益290

三、围绕旅游主导产业壮大支柱产业291

四、围绕旅游主导产业提升基础产业292

五、围绕旅游主导产业发展社会事业292

六、围绕旅游主导产业促进创业和就业293

一、能源与交通建设情况294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基本状况294

第二十三章 高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94

二、小城镇建设情况295

三、企业发展情况295

四、经济结构情况296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296

一、有利条件296

二、差距与面临的问题297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规划298

一、坚持工业兴县战略298

二、抓农村产业调整促农业产业富民301

三、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县城,促进商贸繁荣、流通兴旺301

四、强化科教支撑,着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302

五、做好三篇文章,着力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平台303

第二十四章 筠连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304

第一节 基本县情与现实条件304

一、基本县情30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30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和面临的困难306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308

一、基本思路与战略定位308

二、奋斗目标308

三、区域发展布局309

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续点312

一、实行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312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312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点313

四、创新机制,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313

第二十五章 珙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314

第一节 基本县情31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314

二、不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315

第二节 建设工业大县的工业发展战略316

一、变能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精心打造能源产业链,建成四川重要的能源基地316

二、变建材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精心打造建材产业链,建成四川重要的建材基地316

五、加速推进10万亩香精香料基地建设,精心培育天然香精香料产业,走天然香精香料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317

四、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精心培育特色绿色产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317

三、变硫铁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精心打造磷化工、铸造产业链,走环保型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317

第三节 建设特色农业县的农业发展战略318

一、特色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318

二、特色农业建设的重点318

第四节 建设特色旅游县的旅游发展战略320

一、发展目标和思路321

二、建设旅游大县的重点321

三、建设旅游大县的实施步骤322

第二十六章 兴文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324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分析32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324

一、指导思想325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325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325

二、奋斗目标326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326

一、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建设旅游大县326

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28

三、强化工业立县,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328

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329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社会进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330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332

一、资源禀赋332

第二十七章 屏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332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334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与差距334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重点33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33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337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339

一、阶段式分解发展目标339

二、着力抓好基础性工作340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340

四、积极支持配合向家坝电站建设341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