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篆刻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篆刻史
  • 赵昌智,祝竹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6587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篆刻-美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篆刻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印以示信:玺印的起源17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玺印的记载17

二、商三玺的发现和研究18

三、古陶器铭记上遗存的玺印早期形态20

四、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印史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23

第二章 印无定制:战国古玺的分类、分期和分域26

一、战国古玺的形制与分类26

二、古玺的用途28

三、古玺的断代和分国研究29

四、齐系古玺31

五、燕系古玺34

六、三晋系古玺37

七、楚系古玺39

第三章 天籁之美:战国古玺的艺术成就41

一、古玺的文字变化和章法构成41

二、不同地域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43

三、精湛无比的战国私玺47

四、注重装饰趣味的吉语玺和成语玺50

第四章 统一印制:承前启后的秦印52

一、战国时期的秦系玺印52

二、秦代官印制度的建立55

三、皇帝六玺是秦官印的标准模式57

四、秦印的艺术特色和价值59

五、秦私印比秦官印更有艺术魅力62

第五章 汉官威仪:汉代官印制度及沿革65

一、西汉官印和汉代官印制度的确立65

二、新莽时期的创新与变革69

三、规复旧仪的东汉官印72

四、汉代官印的制作与管理机构75

五、铸印与凿印78

第六章 印之韶乐:汉印风格的典范意义80

一、汉印风格的完善和汉印的历史地位80

二、缪篆文字的规范意义82

三、异彩纷呈的汉代私印84

四、玉印、鸟虫篆、殳篆、肖形印90

第七章 汉印尾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制与特征96

一、沿袭汉制的三国官印96

二、回光返照的西晋官印99

三、东晋和十六国官印103

四、南北朝官印107

五、六朝私印109

六、从泥上到纸上110

第八章 一泥封关:古代封泥制度和封泥的艺术价值112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封泥的记载112

二、简牍的封检和封泥的施用113

三、封泥的大量出土与著录115

四、战国封泥、秦封泥、汉封泥117

五、封泥的艺术借鉴价值123

第九章 官样文章:隋唐及其以后历代官印126

一、隋代官印制度的变革126

二、唐代官印特有的形制:蟠条印128

三、宋代官印与九叠文的出现131

四、融入少数民族文字的辽、金、西夏官印132

五、远离篆刻家视线的元、明、清官印134

第十章 大俗大雅:元代押印的起源、类型、特征及艺术价值136

一、押印源于手书花押136

二、花押曾是宋代宫廷中的时尚137

三、元代押印的类型和特征138

四、元押印的艺术价值及影响143

第十一章 艺术觉醒:唐宋时期印章由实用向艺术的转化145

一、文人参与是古代实用印章文化品质的保证145

二、书画鉴藏印的发端与发展146

三、南唐、宋、金御府收藏印148

四、早期收藏印在篆刻史上的意义151

五、宋代文人的书画款印152

六、宋代金石学的兴起和集古印谱的出现156

第十二章 印坛复古:元代篆刻的成就与影响159

一、元代文人复古主义的印学主张159

二、元代集古印谱的盛行162

三、元代文人印宗秦汉的艺术实践164

四、元代开始出现自篆自刻的艺术家168

第十三章 猗欤盛哉:明代文人篆刻的兴盛172

一、默默无闻的明初印坛172

二、走上繁荣的明代中期篆刻176

三、明代中后期印坛开宗立派的风云人物180

四、精彩纷呈的集古印谱和印学理论专著188

五、明代后期印人流派的划分196

六、明末印人汪关、朱简、梁袠199

第十四章 以印寄怀:清代前期篆刻的遗民之风205

一、遗民印人和前朝印风205

二、隐于扬州创立徽派的程邃208

三、林皋为首的虞山派和王睿章为首的云间派211

四、活跃的东皋印人213

五、不列门派而成就卓著的印人215

第十五章 顺天适我:清代中期印学繁荣的前奏219

一、特立独行的山东印人高凤翰219

二、名重一时的江浙印人金农、汪士慎和高翔222

三、郑板桥和四凤楼印谱226

第十六章 双峰并峙:清代中期浙派崛起和徽派振兴229

一、浙派概述229

二、浙派开创者丁敬229

三、浙派前期印人蒋仁、黄易、奚冈238

四、浙派后期印人二陈、赵、钱245

五、徽派概述251

六、邓石如的游艺生涯和以书入印252

七、巴慰祖与“歙四子”258

第十七章 大师迭出:晚清印坛达到极盛264

一、书印合一、抱道自高的吴让之264

二、心高气盛的天才艺术家赵之谦271

三、以诗书画印负重名数十年的吴昌硕280

四、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的黄牧甫287

第十八章 群星璀璨:近世印坛的繁荣景象294

一、海派与粤派,是吴昌硕、黄牧甫印风的延续294

二、新浙派和师古出新的印人298

三、端严秀雅突过前人的赵叔孺301

四、大刀阔斧惊世骇俗的齐白石303

五、近代印学社团和西泠印社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