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第2卷 中国近代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志华,刘超文,崔薇圃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0249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第2卷 中国近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1
第一节 战前国内外形势和禁烟运动1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1
二、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5
三、禁烟运动8
第二节 反对英国武装侵略的斗争12
一、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2
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18
三、中国的战败及其原因22
第三节 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23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3
二、战后反英斗争的继续28
三、战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30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36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36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36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迅速发展48
三、太平天国影响下的各地反清起义57
四、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各项政策措施63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72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72
二、战争再起和《北京条约》79
三、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86
四、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92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及其分裂99
第三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99
二、太平天国为争取形势好转而斗争108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120
四、农民战争的余波131
第三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38
第一节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38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138
二、洋务派活动的内容148
三、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166
四、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早期的斗争174
第二节 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178
一、19世纪70年代的形势178
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181
三、中法战争191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204
一、甲午战争前的形势204
二、战争的爆发和经过211
三、反对割让台湾岛的斗争225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229
第四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39
第一节 戊戌变法运动239
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239
二、维新运动的高涨255
三、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280
一、义和团的兴起和壮大287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287
二、义和团运动的高涨299
三、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310
四、东北军民的抗俄斗争325
五、《辛丑条约》签订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329
第五章 辛亥革命335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335
一、日俄战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335
二、清末的“新政”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340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346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346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350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355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59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59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363
三、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370
四、群众性的反抗斗争和保路运动375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380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380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87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393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400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经验教训406
一、袁世凯的复辟丑剧410
第一节 袁世凯的帝制活动与反袁斗争410
第六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410
二、护国运动416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425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425
二、护法运动433
第三节 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437
一、反对沙俄侵略我国边疆的斗争437
二、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斗争443
第四节 中国的新曙光447
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47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451
三、新文化运动454
四、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9
第七章 近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462
第一节 社会政治思想462
一、社会新思潮的出现462
二、太平天国的文化466
三、“新学”与“旧学”之争467
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继续输入475
第二节 文学艺术与史地研究476
一、文学艺术476
二、史学和地理学479
第三节 科技与教育481
一、科学技术481
二、教育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