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
  • 杨春澍,孙建宁,黄建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93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细辛-中草药-研究;八角属-中草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细辛属和八角属中药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细辛属2

1 细辛、杜衡、土细辛的本草考证2

1.1 细辛2

1.2 杜衡16

1.3 土细辛18

2 细辛属的植物学特征24

3 细辛属的分类系统26

3.1 历史简况26

3.2 细辛属的分类系统27

3.3 细辛属分种检索表29

4 各种细辛的名称和形态描述34

4.1 尾花细辛35

4.1.1 尾花细辛35

4.1.2 花叶尾花细辛36

4.2 肾叶细辛37

4.3 长毛细辛37

4.4 双叶细辛38

4.5 铜钱细辛39

4.6 短尾细辛41

4.7 单叶细辛42

4.8 地花细辛43

4.9 台湾细辛44

4.10 细辛45

4.10.1 细辛46

4.10.2 汉城细辛46

4.11 库页细辛47

4.11.1 库页细辛47

4.11.2 辽细辛47

4.12 川北细辛48

4.13 小叶马蹄香49

4.14 福建细辛50

4.15 青城细辛51

4.16 杜衡53

4.17 大屯细辛53

4.18 下紫细辛54

4.19 大花细辛55

4.20 皱花细辛55

4.21 川滇细辛56

4.21.1 川滇细辛56

4.21.2 巴山细辛58

4.21.3 城口细辛58

4.22.1 紫背细辛59

4.22 紫背细辛59

4.22.2 深绿细辛60

4.23 灯笼细辛61

4.24 大别山细辛62

4.25 大叶马蹄香62

4.26 金耳环63

4.27 南川细辛64

4.27.1 南川细辛64

4.27.2 武隆细辛65

4.28 通江细辛66

4.29 山慈菇67

4.30 长茎金耳环68

4.31 五岭细辛69

4.32 祁阳细辛70

4.32.1 祁阳细辛70

4.32.2 鼎湖细辛71

4.33 红金耳环72

附:存疑种73

5.2.1 细辛属植物营养器官的一般组织构造75

5.2 结果和讨论75

5 细辛属营养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75

5.1 材料和方法75

5.2.2 各种细辛营养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76

5.2.3 细辛属植物营养器官组织构造的变化97

6 细辛属花粉学特征与系统学98

6.1 细辛属花粉形态学的特征及各组、系花粉形态的比较99

6.1.1 细辛属花粉形态的特征99

6.1.2 细辛属各组、系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99

6.2 细辛属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形态分类的探讨104

7 细辛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118

7.2.1 中国细辛属植物染色体的特征与植物分类119

7.1 材料和方法119

7.2 结果与讨论119

7.2.2 从细胞学资料看细辛属的起源与演化中心134

7.2.3 细辛属植物染色体的演化134

7.2.4 细胞学资料与中国细辛属的一些种的分类134

8 细辛属的化学成分137

8.1 细辛属化学成分的类型137

8.1.1 萜类137

8.1.6 黄酮类138

8.1.5 生物碱及酰胺类138

8.1.4 木脂素类138

8.1.2 植物甾醇类138

8.1.3 苯丙基及其苷类138

8.1.7 有机酸及酯类139

8.1.8 氨基酸类139

8.1.9 醇、酚、醛、酮类139

8.1.10 烃类139

8.1.11 金属元素139

8.2 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140

8.2.1 欧美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140

8.1.12 其他类140

8.2.2 日本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141

8.2.3 中国细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141

9 细辛属和细辛道地药材中金属元素的研究163

9.1 细辛属金属元素的检测163

9.1.1 材料和方法163

9.1.2 结果和讨论170

9.2 细辛道地药材中金属元素的检测171

9.2.1 材料和方法171

9.2.2 结果和讨论171

10.1 材料与方法179

10 细辛属药材主要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系统学的研究179

10.2 结果与讨论181

10.2.1 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81

10.2.2 各居群的遗传结构184

10.2.3 各居群间和种间的遗传学关系184

10.2.4 细辛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186

10.2.5 影响细辛类药材质量的首要因素分析186

10.2.6 等位酶分析与细辛类药材的鉴别187

11 中药细辛的质量研究187

11.1.2 挥发油含量测定188

11.1.1 挥发油薄层色谱188

11.1 材料和方法188

11.1.3 杂质、灰分、浸出物的测定191

11.2 结果和讨论192

11.2.1 正品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挥发油的薄层色谱图谱比较192

11.2.2 挥发油含量的种间比较192

11.2.3 杂质、灰分含量过高及对策192

11.2.4 浸出物含量192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细辛道地药材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193

12.1 材料和方法193

13 细辛属药理和毒性196

12.2 结果和讨论196

13.1 药理作用197

13.1.1 中枢抑制作用197

13.1.2 解热镇痛作用197

13.1.3 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198

13.1.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98

13.1.7 其他作用199

13.2.1 毒性及中毒表现199

13.2 毒性199

13.1.6 抗菌、抗病毒作用199

13.1.5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99

13.2.2 中毒的解救200

14 细辛属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应用203

14.1 大屯细辛204

14.2 大叶马蹄香204

14.3 大花细辛204

14.4 大别山细辛205

14.5 小叶马蹄香205

14.6 山慈菇206

14.8 川滇细辛207

14.7 川北细辛207

14.9 五岭细辛208

14.10 长毛细辛208

14.11 长茎金耳环209

14.12 巴山细辛209

14.13 双叶细辛210

14.14 台湾细辛210

14.15 祁阳细辛211

14.16 灯笼细辛211

14.17 地花细辛211

14.19 武隆细辛212

14.18 红金耳环212

14.20 杜衡213

14.21 尾花细辛215

14.22 花叶尾花细辛216

14.23 城口细辛216

14.24 单叶细辛217

14.25 青城细辛218

14.26 肾叶细辛218

14.27 金耳环219

14.28 细辛220

14.32 铜钱细辛228

14.31 皱花细辛228

14.30 通江细辛228

14.29 南川细辛228

14.33 深绿细辛229

14.34 紫背细辛229

14.35 短尾细辛230

14.36 福建细辛230

14.37 鼎湖细辛231

15.1.2 药用历史234

15.1.1 名称考释234

15.1 八角茴香234

15 八角茴香和莽草的本草考证234

第二部分 八角属234

15.1.3 产地与品种236

15.1.4 混乱品种237

15.2 莽草238

15.2.1 名称考释238

15.2.2 药用历史238

15.2.3 分布区域239

15.2.4 形态与品种240

15.2.5 混乱品种242

15.2.6 药用部位与品质244

16 八角属的植物学特征246

16.1 习性246

16.2 茎246

16.3 叶247

16.4 花247

16.5 果实248

16.6 种子248

17 八角属的分类系统249

17.1 历史概况249

17.2 八角属的分类系统250

17.3 八角属分种检索表252

18 各种八角属植物的名称和形态描述255

18.1 假地枫皮255

18.2 华中八角257

18.2.1 华中八角257

18.2.2 川茴香258

18.3 东亚八角259

18.4 白花八角260

18.5 中缅八角261

18.6 喜马拉雅八角263

18.7 野八角263

18.8 文山八角265

18.9 佛罗里达八角266

18.10 大八角268

18.11 披针叶八角269

18.12 红茴香271

18.13 红花八角272

18.13.1 红花八角272

18.13.2 宽叶八角274

18.14 地枫皮275

18.15 厚叶八角276

18.16 里德利八角277

18.17 八角茴香279

18.18 小叶八角280

18.18.1 小叶八角280

18.18.2 少药八角281

18.19 北美小花八角282

18.20 古巴八角284

18.21 小花八角285

18.21.1 小花八角285

18.21.2 岭南八角287

18.22 薄叶八角288

18.23 基纳巴卢八角289

18.24 少果八角290

18.25 匙叶八角291

18.26 柬埔寨八角292

18.27 马来亚八角293

18.28 厚皮香八角295

18.29 茎生花八角296

18.30 苏门答腊八角297

18.31 台湾八角297

18.32 藏印八角298

18.33 假野八角300

18.34 滇缅八角301

19 八角属地理学302

19.1 现代分布302

19.2 化石纪录305

19.3 起源及扩散305

19.3.1 可能的起源地点305

19.3.2 可能的起源时间306

19.3.3 扩散和迁移途径306

19.4 现代分布格局成因307

19.5 小结307

20.2.1 八角组309

20.2 各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309

20 八角属的花粉学特征和系统学309

20.1 花粉的一般形态特征309

20.2.2 八角茴香组311

20.3 花粉的分类学意义316

20.4 花粉的萌发孔变异类型及进化趋势317

20.4.1 萌发孔变异类型317

20.4.2 花粉的进化趋势317

20.5 花粉的系统学意义319

21.1 药材八角茴香及其伪品的鉴别320

21.1.1 性状鉴别320

21 药材八角茴香、地枫皮及其伪品的鉴别320

21.1.2 显微鉴别324

21.1.3 理化鉴别325

21.1.4 毒性试验325

21.2 药材地枫皮及其伪品的鉴别326

21.2.1 性状鉴别326

21.2.2 显微鉴别326

21.2.3 理化鉴别326

22 八角属化学成分328

22.1 挥发性单萜类、苯丙烷类和挥发油329

22.1.1 果皮挥发油329

22.1.2 树皮和枝叶的挥发油331

22.2.1 倍半萜类的结构类型342

22.2 倍半萜类342

22.2.2 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349

22.3 二萜和三萜类350

22.4 C6-C3类351

22.4.1 简单苯丙烷及其苷类化合物351

22.4.2 异戊烯基取代苯丙烷类化合物351

22.4.3 异戊烯基取代C6-C3化合物351

22.5 木脂素类355

22.5.1 双苯基新木脂素类355

22.6.2 鞣质类357

22.7 有机酸类357

22.5.2 三苯基新木脂素类357

22.6.1 黄酮类357

22.6 黄酮和鞣质类357

22.8 微量元素360

附:各种八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不含挥发油成分)360

23 八角属药理和毒性371

23.1 药理作用371

23.1.1 镇痛作用371

23.1.4 抗炎、抑菌作用372

23.1.2 中枢兴奋作用372

23.1.3 免疫调节作用372

23.1.5 升高白细胞作用373

23.1.6 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抗脑缺血作用373

23.1.7 其他作用374

23.2 毒性374

23.2.1 毒性及中毒表现374

23.2.2 中毒的解救376

24.2 台湾八角379

24.3 短柱八角379

24.1 东毒茴379

24 八角属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应用379

24.4 地枫皮380

24.5 地枫皮叶381

24.6 樟木钻381

24.7 川八角381

24.8 红茴香381

24.9 红茴香根382

24.11 假地枫皮384

24.12 莽草384

24.10 多蕊红茴香根384

24.13 莽草果386

24.14 莽草根386

24.15 大花八角387

24.16 大八角387

24.17 树救主388

24.18 少药八角388

24.19 短梗八角388

24.20 短梗八角叶389

24.21 土大香389

24.23 八角茴香390

24.22 厚皮香八角390

25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391

25.1 莽草酸的定量方法及八角科植物果皮中的莽草酸含量测定392

25.2 莽草酸的提取方法393

25.2.1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分离的简便方法393

25.2.2 多蕊红茴香中莽草酸的分离方法393

25.3 合成的莽草酸衍生物393

25.4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395

植物与药材中文名索引397

拉丁学名索引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