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心理学体系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心理学体系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 Noel W. Smith著;郭本禹等译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33267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心理学体系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编 体系的导论1

什么是体系 2

十种体系加六种体系 2

本书的组织框架 3

第一章至第二章:开头部分 3

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体系的四种范畴 3

第十四章:回顾 3

章节的组织框架 3

假设系统 4

参考文献 5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与科学的逻辑 7

心身二元论是在何时何地起源的 8

狩猎者-采集者与牧人 8

从狩猎者-采集者到古希腊人到自然主义心理学 8

历史背景 8

早期非西方的文明 9

说印欧语的人 10

古希腊心理学:没有泛灵论的自然主义 1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人 11

苏格拉底(469-399) 11

柏拉图(427-347) 11

亚里士多德(384-322) 12

结论 14

希腊化时期的希腊人与心物二元论 14

处世哲学 14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16

希腊-罗马的冲突 17

希腊化时期的言辞纠缠以及心物二元论的开端 17

希腊-罗马宗派 18

希腊-罗马的唯灵论:超自然的心灵 19

结论 20

基督教对希腊化时期的唯灵论的继承 20

与印度思想的比较 2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科学的重生 22

罗马的科学、技术和百科全书 22

普罗提诺(204-270) 24

奥古斯丁(354-430) 25

黑暗时期与安定恢复时期 26

英语中的心灵与灵魂的词汇的演变 27

阿拉伯的传播 27

科学的重建 29

调和灵魂或心灵与自然的努力 31

心灵的生物学化 35

实验心理学与经典学派:与二元论的斗争 35

心理物理学 35

意志主义:第一个经典体系 36

构造主义 37

记忆 37

符茨堡学派 37

机能主义 38

行为主义 39

超越行为主义 40

格式塔心理学 41

总结与结论 41

科学的逻辑 42

结构与事件 43

区别 43

时间-空间坐标系中的结构 44

结构的种类 45

结构的标准 46

心理的结构 48

副现象论 49

表达的方式 49

心身二元论 49

机械的类比:瓦特的蒸汽引擎调速器 51

振动的类比:木门 51

意向性 51

以事件取代心理结构:情境交互作用论 52

还原论 53

社会还原论与环境还原论 56

结论 57

私人性与主观性 57

可知性 58

几个类比 59

参考文献 60

第二编 机体中心论体系65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计算机类比和双重世界 65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66

引言 66

早期发展和某些主题 66

一些主要的早期贡献者 68

概念、问题和研究 68

关于表征的三种理论取向 69

计算和心理表征 69

联结主义网络 72

动力表征 73

记忆 73

储存和加工方法 73

另一种取向 76

语义网络 77

产生式系统 77

心理语言学 78

人工智能 78

认知神经科学 79

最近的发展趋势 81

隐性假设 82

心理治疗 83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85

行为分析 85

人本主义心理学 85

交互行为心理学 85

操作主观性 85

现象学-存在主义心理学 86

精神分析 86

评论 86

背景与非自然的实验任务 86

发展因素与社会因素 87

计算机式的大脑 87

表征主义 89

启发法 89

作为引发器的认知 89

心理与行为 90

不统一 90

操作定义与假设-演绎方法 90

科学的推论 91

理论与方法 91

批评与反批评 92

结论 92

参考文献 93

第四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意义、内部现实和自我因果关系 99

引言 100

发展和主题 100

早期历史和原理 100

超个人心理学、反主流文化和“新时代” 103

半显性假设 105

未来 105

研究 106

控制的研究 106

质的研究 107

未公开的观点 109

应用 109

教育 109

工业和组织 110

心理治疗 110

实现潜能的各种疗法 111

来访者中心疗法 111

启发疗法 111

策略疗法 112

体验疗法 112

内部力量 112

成长的各种疗法 113

是合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疗法吗 114

理性-情绪疗法 114

格式塔疗法 114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115

行为分析 115

认知心理学 116

现象学-存在主义心理学 116

操作主观性或Q方法论 116

精神分析 117

评论 117

社会与环境条件 117

沟通隐私 118

教育 118

自我实现理论 119

因果关系的位置问题 120

心身二元论 120

无条件强化与条件强化 121

消极行为和其他批评 121

优点 121

结论 122

参考文献 123

第五章 精神分析:远离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127

引言 128

理论发展 128

建立传统和背离正统的第一代 12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2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29

卡尔·荣格 129

凯琳·霍妮 130

埃里克·弗洛姆 130

背离正统的第二代 130

哈里·S·沙利文 131

埃里克·埃里克森 131

海因兹·哈特曼 131

进一步的背离:对象关系理论 132

梅兰妮·克莱因 132

梅兰妮·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之争 133

维尔弗莱德·拜恩 133

唐纳德·温尼科特 133

海因兹·科赫特:自身理论 134

激进的修正:取代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和元心理学 136

罗伊·谢弗:动作语言 136

唐纳德·斯彭斯 139

墨顿·吉尔 140

约瑟夫·魏斯与哈罗德·桑普森:潜意识的计划 140

处于危机之中的理论 141

研究 142

半显性假设 142

个案研究 143

定性 143

定量 143

Q方法 143

实验 144

应用 145

心理治疗 146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146

行为分析 146

辩证心理学 146

人本主义心理学 147

交互行为心理学 147

操作主观性 147

来自外部对弗洛伊德的评论 148

理论 148

评论 148

来自外部与内部的评论 148

社会建构主义 148

治疗 149

谢弗的动作精神分析 150

结论 150

参考文献 151

第三编 环境中心论体系155

第六章 行为分析:从操作条件作用到行为治疗和规则控制的行为 155

引言 156

基本原理 156

早期发展和一些主题 158

言语行为 160

概念性主题 161

控制的问题 161

心理与大脑 162

假设演绎与经验归纳 164

机械论与情境论 164

隐性假设 164

理论与元理论 164

应用 165

行为疗法 168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169

认知心理学 169

生态行为心理学 170

交互行为心理学 172

现象学心理学 173

评论 173

应用 173

坎特的邀请演说 173

评论文集 174

结论 175

行为分析学家对主流心理学的批评 175

强化效果 175

误解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七章 生态行为科学或生态心理学:物理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可预测模式 181

引言 182

行为背景的基本原理 182

固定模式 182

同型体 182

环境 183

行为背景的界定 183

控制流程或机制 183

目标流程 183

其他因素 184

自我调节 184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流程的相互作用 184

反偏差流程 184

程序流程 184

否决流程 184

早期发展 185

序幕 185

个体行为流 185

行为情节和内容 185

意义 186

一些主题 186

混乱与规则的世界 186

单元的不可通约性 187

转换者和操作者 187

行为的分布和分类 188

问题和理论与事件和非理论 188

半显性假设 189

生态行为科学的主题 189

研究 190

“人员配备”理论:人员过剩与人员不足 190

行为背景 192

学校中的隐型背景 192

显型背景 193

行为情节 193

行为制图 193

量表编制 194

行为焦点 194

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194

流线型与自我报告 195

干预 195

应用 195

评论 196

操作主观性 196

和一些其他取向的关系 196

交互行为心理学 196

行为分析 196

结论 197

参考文献 197

第四编 社会中心论体系201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科学和神话一样有效,真理是完全相对的 201

引言 202

发展及主题 202

后现代主义 202

社会建构主义 205

基本假设 205

真理断言 205

主流心理学的结构 206

语言 206

主流心理学的错误 207

其他形式的建构主义 208

建构主义和构建主义 209

女性主义和建构主义 210

进展 210

半显性假设 210

研究 211

心理治疗 212

原理 212

谁来负责 213

谁了解 213

某些方法 214

家庭治疗 214

解释学治疗 215

后现代治疗和学院心理学 215

建构主义治疗 215

应用 216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216

认知心理学 216

交互行为心理学 216

操作主观性 217

现象学心理学 217

精神分析 217

评论 218

从运用逻辑到怀疑逻辑 218

从运用经验论到怀疑经验论 218

哪种事件值得考虑 218

参照点 219

相对论的问题 219

相对论与社会问题 219

相对论与实在论 220

相对论与在文化之间的共性 220

还原论与双重世界 221

后现代主义与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 222

对教育的影响 224

建构主义的修正 225

结论 225

参考文献 226

第五编 非中心论或情境的交互作用论体系231

第九章 辩证心理学:冲突和矛盾作为变化的基础 231

引言 232

早期发展和一些主题 233

中国的辩证法 233

辩证唯心主义 234

辩证唯物主义 234

俄国的非辩证法 234

美国的辩证心理学 235

中国的辩证心理学 235

半显性假设 237

研究 238

心理治疗 239

原理 239

莱恩汉的方法 239

矛盾法 240

讲故事法 240

扮演吹毛求疵的角色 240

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240

奥马的方法 240

两个治疗师 240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241

行为分析 241

交替对立 241

对立扭曲 241

认知心理学 242

人本主义心理学 242

交互行为心理学 242

操作主观性 242

精神分析 243

评论 243

现象学-存在主义心理学 243

结论 244

参考文献 244

第十章 交互行为心理学:以可观察的交互作用的事件场取代心灵和大脑的假设 247

引言 248

基本原理和主题 248

交互行为场 248

刺激功能 248

接触媒介 249

交互作用史与人格 249

背景因素 249

反应功能 249

场或行为片段 250

交互作用阶段 251

注意与知觉 252

意志交互作用 253

意识交互作用,或有意交互作用和无意交互作用 254

该体系的一些意义 255

非还原论 255

生物学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超越 256

心身二元论 256

因果关系 256

该体系如何解释心理学现象的几个例子 257

行为主义的形式 258

显性假设系统 259

研究 260

相互依存性的多种测量 261

情境因素 261

小孩 261

老鼠和学生 262

小学生 262

行为分析和背景事件 262

交互作用史 262

外显的和内隐的交互作用 262

问题解决中的刺激功能 263

语言的交互作用 263

应用 264

商业管理,空间计划 265

教育 265

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266

临床心理学 267

临床心理学的要求 268

坎特的变态心理学体系 269

个案研究的交互行为描述 270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270

行为分析 270

认知心理学 270

辩证心理学 271

操作主观性 271

现象学心理学 271

社会建构主义 271

评论 272

结论 273

参考文献 273

第十一章 操作主观性:主观性之客观性 279

引言 280

该体系的发展 281

基本原理与主题 281

科学取向 282

Q方法 283

问卷、评定量表与Q方法论 284

R与Q 286

比较 286

加利福尼亚方法 288

共知与意识 289

作为自我参照的共知与信息交换 289

沟通与信息 289

可沟通性 289

单一个案与概括问题 290

隐性假设 292

研究 293

应用 294

临床心理学 294

人本主义心理学 296

认知心理学 296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296

交互行为心理学 297

现象学心理学 297

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297

评论 298

结论 298

参考文献 299

第十二章 现象学心理学:意义、意识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303

引言 304

早期发展及一些主题 304

法兰西学派 307

梅洛-庞蒂 307

萨特 309

美国的现象学心理学 310

隐性假设 311

研究 312

心理治疗 314

与其他一些取向的关系 316

行为分析 316

认知心理学 316

辩证心理学 316

人本主义心理学 317

交互行为心理学 317

操作主观性 318

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318

评论 318

结论 320

参考文献 320

第六编 其他体系简介323

第十三章 从社区到可能性 323

社区心理学 324

直接实在论 325

生态知觉/生态实在论/生态心理学 327

环境心理学 329

进化心理学 331

可能的渐成论心理学 332

参考文献 336

第七编 回顾341

第十四章 回顾与分类 341

因果关系及体系 342

每种因果关系范畴的特征 342

机体中心论 342

理论 342

环境中心论 344

理论 344

研究 344

研究 344

应用 344

研究 345

非中心论 345

应用 345

理论 345

理论 345

社会中心论 345

应用 345

研究 347

应用 347

概要 347

科学结构的准则 347

方法论 348

结论 349

参考文献 349

第八编 假设系统总汇351

附录 每种体系的假设 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