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的多维视角 反思与前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发展的多维视角 反思与前瞻](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610219.jpg)
- 夏振坤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966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发展经济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展的多维视角 反思与前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后工业:挑战与反思——时代的变迁5
工业化的反思5
一、历史地位与历史局限5
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6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
四、小结:变化中的两面性11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3
一、如何界定“后工业社会”13
二、后工业社会经济特征初窥16
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化18
四、后工业社会的文化趋向19
五、对后工业社会要有合理预期20
六、前景的预想21
七、小结:最好是模糊一点23
创意经济:一个典型现象25
一、美国面临的挑战与创意产业的发展25
二、什么是“创新竞争力”26
三、“创意资本”:一个新范畴27
四、文化的重大作用28
五、创意社会的管窥30
六、小结:若干启迪32
后工业社会与阶级35
一、强阶级理论与弱阶级理论35
二、各种无阶级理论的批判37
三、后工业不会使阶级消亡38
四、辩证看待网络化时代41
五、小结:如何看待后工业社会的阶级问题44
生态社会主义的探索47
一、应运而生47
二、生态社会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绿色无政府主义47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纲领”49
四、小结:问题讨论51
东欧后社会主义转轨的启迪53
一、概论53
二、转轨的七大趋势54
三、转轨中的若干重大问题57
四、东欧转轨与中国改革的相似经验60
五、小结:它山之石63
民主社会主义的衰微与应变——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动向65
一、三大挑战65
二、社会民主党对社会主义的反思68
三、马克思主义的“空白”74
四、矫正与纲领76
五、小结:简短评论83
后工业时代与社会主义85
一、时代决定“主义”,而非相反85
二、新时代的冲击:认识己短是成功的一半86
三、后工业时代呼唤社会主义精神88
时代变迁的演化观91
一、制度演化的过程91
二、是什么决定制度演化的走向93
三、如何完善心智结构94
四、制度演化的阻力问题96
五、如何达成共识97
六、如何防止失序98
七、如何对待“路径依赖”99
八、诺斯对中国的建议100
九、历史的新课题101
第二篇 发展与哲学——发展的取向107
发展与价值观问题107
一、为什么要讲价值观?107
二、价值观如何影响发展109
三、激进主义还是渐进主义?112
四、积极的渐进主义118
五、中国现代化的价值标准120
发展与旧制度123
一、法国大革命的启示125
二、法国与美国:价值观的差异131
三、南非:第三种模式134
四、美国在变吗?135
发展与自由139
一、什么是自由?140
二、什么是自由主义?142
三、自由与发展148
四、自由与民主150
发展与乌托邦153
一、如何看待乌托邦?154
二、乌托邦与极权主义156
三、新农业社会主义158
四、俄罗斯的反思162
新中庸观165
一、概说165
二、效率与公平166
三、政府与市场168
四、秩序与自由170
五、共性与个性172
发展与人175
一、从“沧海一粟”说起175
二、人是什么177
三、人为何具有系统思维能力178
四、人:内省与批判178
五、中庸:人的思维范式179
六、小结:怎样才算是“人”181
第三篇 发展与文化——心智的掣肘187
中国的历史停滞问题187
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187
中国内向文化的缘由及评析188
中国现代化的最大困惑与危险190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根源问题192
中国为何会出现早熟的“大一统”?194
“大一统”:福兮?祸兮?196
文化现代化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98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可能性与障碍性200
再议中国历史停滞问题203
儒学的现代改造问题207
简议梁漱溟的悲观207
小议牟宗三的“三统说”209
儒家人文精神的嬗变212
儒学与自由214
文化的普适性与特殊性217
个性与共性、历史性与普适性的辩证统一217
普适目标中国化问题初议219
中国国情的再认识222
思维范式的转变问题231
改变角度的重要性231
“新”的就是“好”的吗?232
社会的发展是愈来愈简单吗?235
应否设置“终极目标”?236
民主政治的文化解读239
何谓“民主政治”?239
民主文明与中国的“抗体”248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须考虑的一些问题249
现代民主的三大文化要素——从白鲁恂的启发谈起252
冷静思考中国的政改问题253
辛亥革命百周年感言257
不能肢解的铁三角259
第四篇 发展与历史——兴衰的逻辑265
历史的大轨迹265
矛盾激化: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存在时间差265
进步之源:人口对生产率的压力266
“人性”是什么?267
何谓“文明”?269
文化兴衰:渊远不等于流长270
垄断:不平等之源270
贡赋:国之命脉,兴衰之基271
落后战胜先进:如何看待破坏与延续?272
兴盛之源273
古希腊为何会产生民主文明?273
中华文明的特殊背景274
西方为何能后来居上?275
葡西衰落与荷英崛起276
怎样认识东周末期的“百家争鸣”?276
唐代的开放与文化大融汇278
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278
衰落之薮281
埃及的启示281
延续性过强不是好事:帝国结构可以休矣281
开放与接触——伊斯兰世界为何远离了现代?282
俄国落后于欧洲的原因284
中华文明的四次大融合——兼议近代衰滞的根源285
秦的“大一统”再析286
六朝文风探源:兼议“清谈误国”问题288
明代为何对“停滞”负有历史责任?289
明末清初思想界的反思:无参照系290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291
文艺复兴:背景、主旨与意义291
永动机:利润资本化292
“马赛克”与“熔炉”294
资本主义大扩展:现代文明的脚步294
历史给我们上课297
政治革命:实质与动因297
启蒙运动:开启了一个新时代298
法国大革命:四阶段及评价299
“大萧条”:罗斯福新政300
法西斯是怎样上台的?302
中国民国初年失败的原因304
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304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何失败?——兼议苏联何以解体得如此突然306
戊戌变法为何不能成功?307
民国初年为何会纷乱不止?308
历史召唤未来309
人类新动向:物质的趋同与精神的分离309
人类到了十字路口:呼唤新的社会制度310
任何专制体制都难逃“生命周期”的兴衰律311
参考文献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