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
  • 黄志亮,饶光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070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长江流域-上游-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1

二、沿海及中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2

三、长江上游地区科学发展的需要3

四、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3

五、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4

六、本书研究的长江上游地区范围界定5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5

一、研究内容5

二、研究方法7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理论及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性9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9

一、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研究10

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研究11

三、本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新定义12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理论述评14

一、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理论的基础综述1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理论的简要评论21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核心理论对本书深入研究的启示23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和形式25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性质、内容、形式与类型25

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性质、内容与形式28

三、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过程30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30

第四节 中国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性32

一、中国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条件32

二、中国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方略34

三、中国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殊模式37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特点及障碍41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主要特点41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简史41

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阶段44

三、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47

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51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及原因56

一、市场一体化障碍57

二、生态环境一体化障碍58

三、产业一体化障碍63

四、城乡一体化障碍64

五、高技术一体化障碍66

六、交通设施一体化障碍66

七、一体化障碍原因分析68

第四章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定量评价71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方法71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71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方法及权数处理75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综合评价79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二级指标分析79

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一级指标分析82

三、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标分析88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横向对比分析89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二级指标横向对比分析89

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一级指标横向对比分析93

三、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综合水平横向对比分析97

四、定量分析小结98

第五章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及启示101

第一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101

一、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101

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案例114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启示125

一、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启示125

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启示127

第六章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架构与推进措施129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及目标129

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原则129

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及基本架构133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空间架构135

一、在长江上游地区内部经济一体化方面,建成“一圈两核四心五带”135

二、在长江上游地区国内经济一体化方面,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西北经济区主动建立紧密战略合作,与京津冀、东北经济区展开一般性协作140

三、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方面,积极与东盟、欧盟建立紧密战略合作,与东亚,北美洲、南美洲,东欧、俄罗斯,南亚、非洲建立一般性经贸联系143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重大措施145

一、战略重点146

二、战略步骤148

三、重大措施149

第七章 推进长江上游地区重点领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154

第一节 加快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对策154

一、加快“国进民进”改革步伐,完善市场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155

二、以区域共同市场为目标,促进要素在长江上游四省市内自由流动156

三、构建四省市自由贸易区,推进市场主体在区内无障碍经营156

四、以重庆、成都、昆明、贵阳为中心,加强区域内共同市场建设157

第二节 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的主要举措158

一、谋求区域生态与环境建设一体化,以区域整合打破行政区经济的限制158

二、以区域一体化组织作为四省市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的考核单位160

三、在长江上游地区共建补偿机制,更加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161

四、长江上游四省市建立统一的生态税收制度,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引导,减少市场运行对环境治理的冲击162

五、加强长江上游四省市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合作164

第三节 提高产业一体化水平的主要对策165

一、推动四省市在主导、支柱产业中实现战略协议分工,实施主导产业差别化发展166

二、以地级中心城市为中心培育产业集群,向小城镇、乡村延伸产业链条166

三、四省市加大相互间协调力度,制定和实施一体化产业政策167

第四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167

一、以缩小城乡差距走向共同富裕为目标,制定长江上游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168

二、加强四省市教育发展战略协调,统筹发展基础和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168

三、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土地制度,组建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69

四、四省市统筹建设,规划城镇体系,通过城镇体系的传导机制来缩小城乡差距170

第五节 加强高技术一体化的对策建议171

一、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化形成良性互动171

二、把握全要素发展规律,优化要素贡献结构171

三、在四省市己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培育竞争优势,推动高技术发展向国际水平、国家水平靠近172

第六节 加速交通设施一体化的对策建议172

一、树立科学的交通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172

二、长江上游四省市制定统一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173

三、围绕“两核四心”共建“一圈五带”物流大通道173

四、大力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和质量173

第八章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保障及协调机制创新174

第一节 建立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协调机构和相应协调机制174

一、当前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原174

二、以三大原则形成共识,达成默契,共同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177

三、基于和谐共赢,搭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协调组织构架179

四、创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统筹机制181

第二节 建设服务开放合作型政府182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提出183

二、服务开放合作型政府的内涵184

三、以引导和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184

四、创新定位,理顺关系,建立良好的府际合作关系,将长江上游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建成服务开放合作型政府185

第三节 培育跨区非政府合作组织187

一、非政府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87

二、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国非政府合作组织189

三、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统筹论坛”来培育跨区域非政府合作组织190

参考文献192

后记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