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 研究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 研究与实践
  • (美)荷莉·于(HollyYu)编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1893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电子出版物-图书馆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 研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历史回顾、战略规划和使用统计3

第1章 电子资源的历史3

1.1引言3

1.2背景4

1.3在线目录4

1.4在线编目4

1.5联合编目5

1.6在线公共访问目录(OPAC)5

1.7基于网络的目录6

1.8书目数据库7

1.9光盘数据库8

1.10在线数据库10

1.11网络数据库10

1.12电子期刊11

1.12.1互联网11

1.12.2万维网11

1.13电子书籍12

1.13.1古登堡项目12

1.13.2光盘书籍13

1.14未来趋势15

1.15结论16

参考文献16

第2章 电子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19

2.1引言19

2.2背景19

2.3规划22

2.4政策25

2.5工作流程27

2.6结论29

参考文献29

第3章 电子资源使用统计32

3.1引言32

3.2背景32

3.3电子统计的发展33

3.4管理电子数据38

3.5电子统计数据的使用39

3.6未来趋势45

参考文献47

第2部分 电子资源图书馆员的工作流程管理与能力53

第4章 电子资源的选择、获取与更新53

4.1引言53

4.2背景53

4.3电子资源的选择54

4.3.1馆藏发展政策54

4.3.2选择过程55

4.3.3馆藏发展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57

4.3.4选择决定58

4.4电子资源的采购61

4.4.1采购过程61

4.4.2采购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66

4.5电子资源的续订/取消67

4.6未来发展趋势68

4.7结论68

参考文献69

第5章 共同承担电子资源管理工作流程的艰巨任务72

5.1引言72

5.2文献综述73

5.3背景75

5.4组织76

5.5公共服务部/技术服务部的合作76

5.6资源确认77

5.7电子资源审核77

5.8采购工作流程79

5.9访问81

5.10编目工作流程81

5.11管理83

5.11.1电子资源管理系统83

5.11.2数据库管理83

5.11.3电子期刊管理84

5.11.4 Serials Solutions84

5.11.5维护85

5.11.6使用统计数据86

5.12营销86

5.13培训86

5.14评估87

5.15结论88

参考文献88

第6章 电子资源管理流程图来自商业模式的教训91

6.1引言91

6.2背景91

6.3流程图93

6.4案例研究98

6.5未来趋势102

6.6结论102

参考文献103

第7章 电子资源图书馆员的角色发展105

7.1引言105

7.2背景106

7.2.1核心能力106

7.2.2招聘广告内容分析107

7.2.3电子资源图书馆员108

7.3方法论109

7.4发现110

7.4.1招聘广告110

7.4.2岗位职责110

7.4.3资质要求111

7.4.4优先资质112

7.5讨论112

7.6未来趋势113

7.7结论114

参考文献115

第3部分 版权和许可121

第8章 许可内容的演变121

8.1引言121

8.2背景121

8.3研究方法122

8.4分析和讨论124

8.4.1授权地址124

8.4.2授权用户126

8.4.3违约补救期127

8.4.4商业保密条款128

8.4.5争议解决和管辖法律129

8.4.6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和课程参考资料包130

8.4.7赔偿131

8.4.8馆际互借和学术共享133

8.4.9被许可人对授权用户的责任135

8.4.10许可条款的修改136

8.4.11永久使用/归档权利138

8.4.12远程访问139

8.4.13使用统计数据140

8.5未来趋势141

8.6结论142

参考文献142

第9章 电子资源的版权问题144

9.1引言和背景:著作权和著作权法144

9.1.1基本知识回顾144

9.1.2著作权法和电子资源145

9.1.3著作权持有人的权利146

9.1.4首次出售权147

9.1.5豁免147

9.1.6合理使用147

9.1.7图书馆豁免148

9.1.8教育豁免148

9.1.9《数字千年版权法案》149

9.1.10无主作品150

9.1.11国际舞台150

9.2著作权、电子信息的性质和传递151

9.2.1访问:因特网和万维网151

9.2.2访问:学习(或课程)管理系统152

9.2.3访问: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152

9.2.4访问:机构知识库154

9.2.5访问:馆际互借155

9.2.6格式:电子数据库155

9.2.7格式:电子期刊和文章156

9.2.8格式:电子图书157

9.2.9格式:数字化的印刷资料158

9.2.10格式:媒体和流媒体159

9.2.11模糊信息和未来格式160

9.3执行著作权161

9.3.1解释“电子资源”161

9.3.2政策162

9.3.3教育163

9.3.4预算165

9.4未来趋势与结论165

参考文献166

附录Ⅰ 政策网址168

附录Ⅱ 采访问题170

第10章 电子资源许可证谈判中的战术和条款172

10.1引言172

10.2背景172

10.3许可协议的管辖法律173

10.4许可谈判过程174

10.5许可条款176

10.5.1访问与所有权176

10.5.2许可条款或服务的修订177

10.5.3授权用户178

10.5.4授权使用179

10.5.5取消180

10.5.6法律和审判地点的选择181

10.5.7许可条款保密181

10.5.8成本181

10.5.9定义183

10.5.10赔偿184

10.5.11主要内容184

10.5.12终止184

10.5.13担保与赔偿184

10.5.14其他常见许可条款185

10.6下一步会怎么样186

10.7结论187

参考文献187

第4部分 使用电子资源193

第11章 与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供应商协作确保对最终用户的服务质量193

11.1引言193

11.2背景193

11.3 CDL资源联络员项目194

11.3.1资源监督194

11.3.2报告195

11.3.3调查195

11.3.4统计数据196

11.3.5积极主动196

11.3.6指南资料197

11.3.7资源联络员项目的意义197

11.4 CDL.资源牧人199

11.5 CDL对销售商的技术要求201

11.5.1如何和为什么制订这些要求201

11.5.2起草要求所依据的原则201

11.5.3如何使用技术要求202

11.5.4目前最根本的要求有哪些?为什么?202

11.6最佳实践和建议203

11.7未来趋势205

11.8结论206

参考文献207

附录Ⅰ销售商评估报告208

第12章 期刊馆藏一站式采购210

12.1引言210

12.2背景:历史回顾与文献综述211

12.3一站式服务:为什么?213

12.3.1什么是一站式服务?213

12.3.2为什么图书馆应该提供期刊信息一站式访问?214

12.4一站式服务:网络清单、目录及其他215

12.4.1让目录在期刊馆藏中发挥作用218

12.4.2链接解析器:目录之外的一站式服务219

12.5一站式服务:购什么和怎样购220

12.5.1单个印刷期刊和单个电子期刊220

12.5.2“大交易”、聚合数据库和免费出版物221

12.5.3文章:免费和付费下载222

12.6一站式服务:一个图书馆的经验223

12.7未来趋势225

12.8结论225

参考文献226

第13章 超出开放URL:图书馆资源链接技术230

13.1引言230

13.2早期的链接协议和适当副本问题230

13.3开放URL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现在的标准231

13.4需要更好的链接程序232

13.5链接信息和用户233

13.5.1目前的链接应用情况233

13.5.2 Google Scholar和Windows Live Academic235

13.5.3图书馆2.0工具235

13.5.4浏览工具236

13.5.5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237

13.5.6软件工具239

13.5.7本地资源和链接241

13.5.8高级链接机制241

13.5.9“长尾”和链接241

13.6结论242

参考文献242

第14章 电子资源的身份验证和访问管理245

14.1引言245

14.2背景246

14.3法律思考247

14.4认证和访问管理248

14.5认证系统的组成248

14.6访问点250

14.6.1集成图书馆系统(ILS)250

14.6.2元搜索应用程序250

14.6.3链接解析器250

14.6.4图书馆网页251

14.6.5校园/组织门户251

14.6.6图书馆计算机工作站251

14.6.7资源销售商系统251

14.7认证方法252

14.7.1 IP地址过滤252

14.7.2凭证认证253

14.7.3引文URL254

14.7.4基于cookie的认证254

14.7.5单点登录(SSO)254

14.8远程访问256

14.8.1代理服务器257

14.8.2虚拟私人网络(VPN)261

14.8.3其他远程访问解决方案262

14.9隐私和安全262

14.10特别考虑263

14.11结论264

参考文献265

第15章 图书馆电子资源应使用一致的命名惯例268

15.1引言268

15.2背景269

15.2.1在图书馆,任何事物都会引起命名问题269

15.2.2图书馆标准和电子资源270

15.2.3目录的兴起、衰落和再次兴起271

15.2.4连续性和电子资源272

15.3讨论273

15.3.1电子资源命名艺术273

15.3.2《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ACCR2 )的命名惯例273

15.3.3电子资源名称的一般性274

15.3.4电子资源名称的不同视角274

15.4命名惯例建议276

15.4.1 A-Z列表276

15.4.2 ERM系统279

15.5未来趋势和命名惯例281

15.5.1 ERM系统和命名281

15.5.2名称层次282

15.5.3国际唯一标识符282

15.5.4数据库和电子参考工具书名称的权威控制283

15.6结论283

参考文献284

第5部分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289

第16章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标准和结构基础289

16.1引言289

16.2 ERM标准的早期情况290

16.2.1 DLF-ERMI290

16.2.2 COUNTER291

16.2.3连续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ONIX)标准291

16.2.4开放URL和链接解析器292

16.2.5元搜索292

16.2.6总结293

16.3 ERM产业的新兴标准294

16.3.1 SUSHI294

16.3.2许可表达传递295

16.4标准化的未来机遇296

16.5 ERM标准和未来297

参考文献297

第17章 电子资源管理的挑战和潜力298

17.1引言298

17.2背景298

17.3 SFX的挑战和潜力299

17.3.1工作量和员工支持299

17.3.2合并目标300

17.3.3 SFX菜单301

17.3.4数据库激活301

17.3.5 A-Z列表302

17.4 III ERM挑战和潜能303

17.4.1工作量和人员支持303

17.4.2数据供应商304

17.4.3 ERM 记录305

17.4.4批量加载306

17.4.5错误和差异307

17.5结论308

参考文献309

第18章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全景311

18.1引言311

18.2背景312

18.3本地开发的ERM:早期发展情况312

18.4渴望标准315

18.5 ERMI317

18.5.1 ERMI Deliverables317

18.5.2 ERMI:指导原则317

18.5.3 ERMI:反应318

18.6本地开发的ERMA:第二阶段318

18.7 ERMI 2321

18.8商业系统322

18.9集成系统324

18.10开放来源326

18.11 ERMS评估328

18.12 ERMS实施330

18.13标准331

18.14未来趋势331

18.15结论332

参考文献333

第19章 本地开发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影响340

19.1引言340

19.2电子资源合并情况下的图书馆采购情况341

19.3许可协议带来的人员设置问题341

19.4创建本地开发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342

19.4.1麻省理工学院的VERA系统342

19.4.2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ERLIC系统343

19.4.3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ERDb343

19.5一些成功的以特定问题为重点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344

19.5.1 Gold Rush344

19.5.2 HERMES344

19.5.3三校联盟的ERTS345

19.6理想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345

19.7本地开发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局限性345

19.8图书馆界在电子资源方面的努力346

19.8.1电子资源管理计划(ERMI)346

19.8.2标准化的许可协议347

19.8.3开放数字权利语言347

19.8.4 Dublin Core元数据项目347

19.8.5其他概念348

19.9本地开发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改变沟通方式348

19.10结论349

参考文献349

第20章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未来:全景展望353

20.1引言353

20.2背景354

20.3员工需求355

20.3.1自动化355

20.3.2分析356

20.3.3使用统计数据收集359

20.3.4采购数据359

20.3.5联盟要求359

20.4用户和公共服务需求360

20.5结论361

参考文献361

第21章 中流击水:ERM系统指引图书馆的未来363

21.1引言363

21.2目前电子资源管理中的主要趋势364

21.2.1硬件和软件变化364

21.2.2用户行为和期待365

21.2.3 ILS分解365

21.2.4定价366

21.2.5知识产权367

21.2.6永久访问和归档367

21.3展望未来368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