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656760.jpg)
- 孙洪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871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篇 总论9
第一章 对调研问卷及访谈材料的分析9
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主要特点9
(一)检察官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作用9
(二)当事人及民众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态度、认知与心理13
(三)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17
(四)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路径21
(五)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权力滥用与程序异化现象27
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阻碍因素32
(一)以原告身份直接起诉、法院不予受理32
(二)与环保机关行政执法、证据资格的衔接不畅33
(三)取证难度、鉴定资格成环境公益诉讼拦路虎36
(四)法院的保守减缓公益诉讼前进步伐37
(五)污染企业实力雄厚,利益牵扯复杂使环境公益诉讼承受压力39
三、完善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建议40
(一)放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40
(二)畅通检察机关司法与行政机关执法的衔接渠道42
(三)依靠党委、政府成立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整合各方力量45
(四)完善相关公益诉讼程序体系46
(五)转变环境伦理观、提高环保意识、合法维权意识49
第二章 检察机关如何参与环境公益诉讼52
一、引言52
二、实证考察: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特征53
(一)检察官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作用53
(二)当事人及民众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态度、认知与心理57
(三)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61
(四)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具体路径64
(五)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权力滥用与程序异化现象70
三、掣肘之锚: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问题与困境74
(一)法律授权不明,原告资格受限74
(二)司法执法联动,证据衔接不畅76
(三)证据保存困难,鉴定资质缺失77
(四)司法制度保守,延缓公益诉讼79
(五)起诉对象强劲,利益牵扯复杂80
四、主导之舵: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出路与突破82
(一)放宽主体资格,维护公益权利82
(二)执法司法衔接,助推公益诉讼86
(三)转变考核机制,整合公益力量89
(四)完善相关程序,规范公益诉讼91
(五)重塑环境伦理,培育生态价值94
第三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双重观察97
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观察97
(一)原告资格的法律障碍99
(二)能否适用调解的争议100
(三)诉讼请求和判决结果的协调难题101
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选择102
(一)检察机关采用“刑附民”方式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分析103
(二)检察机关采用支持起诉方式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分析104
三、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分析105
(一)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105
(二)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符合现代当事人理论107
(三)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本土资源108
四、《民事诉讼法》第55条之完善109
(一)完善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规定109
(二)完善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110
(三)完善公益诉讼案件特别程序的规定111
第四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价值基础114
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理论价值基础115
(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政治哲学基础115
(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法理学基础118
(三)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人性和伦理学基础120
(四)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经济学基础123
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现实价值基础126
(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实践探索126
(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创新社会管理模式131
(三)促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配置134
(四)社会转型期环境价值观和伦理观的重塑136
第五章 域外经验及其借鉴140
一、西方国家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立法140
(一)概念透析140
(二)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中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概况141
(三)加拿大143
(四)俄罗斯144
(五)欧盟144
二、西方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146
(一)《综合环境影响赔偿责任法》下的公民诉讼条款:披着狼皮的羊146
(二)在《清洁空气法》下的公民诉讼:普遍代表未受伤的私人检察总长161
(三)普通法排除与公民诉讼:社会团体在失去它们的地位173
(四)其他学者对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作用中的观点179
三、我国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借鉴与启示180
启示一:西方国家环境公益诉讼模式选择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继承180
启示二: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有其合理性183
启示三:在中国建立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必须首先解决相关问题184
启示四: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要实现制度创新184
下篇 分论191
第六章 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与环境受害人诉权的冲突与协调191
一、相关概念解析191
(一)诉权和环境受害人诉权191
(二)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194
二、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与环境受害人诉权的冲突197
(一)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的特殊性引发的冲突197
(二)诉讼结果引发的冲突199
(三)诉权行使时间上的冲突200
三、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与环境受害人诉权的协调200
(一)明确环境公诉的案件范围201
(二)设置检察机关与环境受害人就各自诉权行使的协商程序202
(三)作为非必要的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审理204
(四)诉讼结果承担的协调205
(五)检察机关与环境受害人不同时行使诉权时的协调205
第七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部门执法的衔接程序207
一、对检察机关和环保执法部门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定位207
二、检察机关定位于主导地位的原因208
三、案件衔接程序的实质标准与形式标准212
(一)实质标准212
(二)形式标准213
四、案件衔接程序的制度设计213
(一)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联系与沟通214
(二)实现证据衔接,保障公益诉讼有据可依215
(三)确立检察机关对环境执法机关的检察监督权217
(四)完善公益诉讼案件移送程序和制度218
(五)法律责任219
第八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221
一、问题的提出221
二、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原告举证困难的原因分析224
(一)环境污染损害的特殊性导致原告举证能力不足224
(二)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公益性导致原告举证积极性不够225
(三)现行的举证责任制度导致原告举证负担偏重225
三、国外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举证责任考察226
(一)大陆及英美法系举证责任的含义226
(二)国外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的发展趋势227
四、构建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原则229
(一)风险预防原则229
(二)举证标准达“法律真实”原则230
(三)向弱者倾向保护原则231
(四)环境公益性优先原则232
(五)效率与公正同等原则232
五、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完善路径234
(一)规范原告资格的证明234
(二)采取修正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235
(三)“排污达标”不能成为被告反证的依据236
(四)专家证人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定证据类型238
(五)法官自由心证的引入239
(六)完善证明妨碍制度240
第九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调解制度244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学术纷争及立法、司法实践244
(一)学术纷争244
(二)立法实践246
(三)司法实践247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价值分析249
(一)环境民事公益纠纷调解顺应了法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价值249
(二)环境公益纠纷中的调解,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体现了效益价值250
(三)环境公益纠纷中的调解,符合我国目前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秩序价值252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完整诉权是调解的理论基础252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诉权来源252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诉权的完整性253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有限调解”原则254
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模式考量255
(一)严格限制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255
(二)设立调解方案法院确认程序256
(三)引入“同意判决”制度257
第十章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制度260
一、我国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之实践260
二、检察机关支持环境公益诉讼起诉的应然与实然之博弈261
(一)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法理分析261
(二)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现实差距263
(三)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前景分析264
三、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应关注的几个问题265
(一)与当事人诉权的关系265
(二)与公安机关的工作衔接266
(三)与环保机关等行政机关的诉权序位选择267
四、检察机关支持环境公益诉讼起诉的路径选择268
(一)明确环境案件支持起诉受理范围268
(二)明确支持起诉的内容269
(三)明确支持起诉的方式270
(四)明确支持起诉的程序270
(五)明确支持者所处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义务271
第十一章 环境污染群体性纠纷的程序解决机制272
一、关于环境污染群体性纠纷的程序解决机制中的相关概念273
(一)环境纠纷概念273
(二)群体性事件概念273
(三)群体诉讼概念273
二、环境污染群体纠纷对传统司法审判机制的挑战274
三、关于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探究277
四、关于现有法律援助制度的适应性变革280
第十二章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构建283
一、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模式284
(一)检察机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284
(二)行政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情况286
(三)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情况286
(四)个人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情况287
二、对既有实践和理论的反思和辨析287
(一)对“司法推进模式”的反思287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文化考察290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进化293
(四)充分认识民事诉讼的局限性298
三、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模式构建300
(一)构建公益救济的立法模式301
(二)建立以公共执法为主的起诉模式304
(三)建立以能动司法为主的审理模式308
附录313
附录一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程序建议稿313
附录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批示323
附录三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的批示324
附录四关于积极运用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325
附录五关于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若干意见329
附录六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333
参考文献338
后记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