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与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田国强,陈旭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4544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经济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改革 历史、逻辑与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1 探寻富民强国的中国现代化道路3
1.1 中国改革的起点、目标与演进方式9
1.2 非均衡改革路径下的问题与难点12
1.3 中国深化改革面临的“四个转向”23
1.4 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31
1.5 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改革方法论34
1.6 小结44
第一部分 回顾改革:历史由来与发展历程47
2 近代以来中国的四次大变革47
2.1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图强(1840~1911)49
2.2 辛亥革命与市场经济的探索(1911~1949)52
2.3 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联姻(1949~1978)57
2.4 改革开放引领中国复兴之路(1978年至今)59
3 改革的三大成就:发展、转型与全球化63
3.1 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63
3.2 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68
3.3 深度融入世界发展共同体70
4 中国改革贡献了哪些经验72
4.1 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72
4.2 推行松绑放权的市场化改革73
4.3 实行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73
4.4 地方政府分权鼓励区域竞争74
4.5 以渐进改革策略促平稳转型75
5 在思想交锋中寻求改革共识78
5.1 真理标准大讨论78
5.2 姓资姓社大讨论80
5.3 改革方向大讨论81
6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阶段84
6.1 拨乱反正和商品经济发展阶段84
6.2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设阶段88
6.3 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阶段90
第二部分 理解改革:经济学与市场化改革95
7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溯源与苏联模式95
7.1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批判95
7.2 科学社会主义者对市场制度的评价97
7.3 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98
8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1949~1977)100
8.1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100
8.2 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103
8.3 计划经济探索调整时期(1957~1977)105
9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109
9.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计划与市场大论战”109
9.2 计划经济的弊病:信息问题与激励扭曲111
10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113
10.1 市场机制及其功能113
10.2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118
10.3 市场失灵及其补救120
10.4 中国古代关于市场的思想123
11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126
11.1 现代经济学内在逻辑分析框架126
11.2 充分考虑约束条件才能做成事134
11.3 承认个人利益推进市场化改革135
11.4 发展与稳定的经济学内在逻辑140
11.5 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与对外开放143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一致性146
12.1 民主法治147
12.2 公平正义148
12.3 诚信友爱151
12.4 充满活力153
12.5 安定有序153
12.6 人与自然的和谐154
第三部分 求解改革:瓶颈约束与顶层设计161
13 中国模式论的实质、弊病及其出路161
13.1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路径162
13.2 三大误区与中国模式论163
14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166
14.1 重政府轻市场167
14.2 重国富轻民富169
14.3 重发展轻服务172
15 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174
15.1 欲强国,必先富民175
15.2 欲富民,必赋私权178
15.3 保私权,必限公权180
16 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间的治理边界183
16.1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府基本职能与作用184
16.2 综合治理三大制度安排:政府、市场与社会187
16.3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法治的有效市场189
16.4 构建维护市场的政府,形成有限和有效政府191
16.5 培育壮大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192
16.6 “四个文明”协同发展,提升公民的幸福感194
17 中国下一步改革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向”196
17.1 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196
17.2 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201
17.3 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203
17.4 从国际体系追随者转向未来世界领导者206
17.5 正视改革艰巨性,用好成功改革方法论207
18 理顺十大基本关系,加强长效制度建设219
18.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19
18.2 国富与民富的关系220
18.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21
18.4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22
18.5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223
18.6 城镇与农村的关系224
18.7 沿海与内陆的关系225
18.8 发展与稳定的关系225
18.9 科教与人才的关系226
18.10 发展与生态的关系227
第四部分 深化改革:理念方向与行动建言231
19 政治体制改革231
19.1 兴亡周期律与现代国家治理四要素231
19.2 回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路235
19.3 下一步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走出瓶颈241
20 法治建设与法治改革245
20.1 改革开放下的法治建设进程248
20.2 法治建设的历史与国际视角250
20.3 中国下一步法治改革路线图253
21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明价值认同256
21.1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轨迹258
21.2 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61
21.3 文化体制改革需理顺三大关系263
22 对外开放267
22.1 从历史和世界视角看对外开放的重要性269
22.2 逐步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对外开放实践271
22.3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态势及应对273
23 农村改革与城市、城镇化277
23.1 改革为何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279
23.2 市场导向城镇化的战略性意义281
23.3 传统城镇化路径的不可持续性283
23.4 新型城镇化推进需要综合治理293
24 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改革302
24.1 要素改革的全局意义303
24.2 “价格闯关”的启迪305
24.3 要素市场改革切入口307
25 金融体制改革310
25.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及其经验311
25.2 以开放竞争重构金融业宏微观体制机制316
25.3 以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320
26 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323
26.1 国有企业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回顾325
26.2 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战略方向332
26.3 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课题335
27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共治理模式342
27.1 财税体制改革历史脉络梳理343
27.2 现行财税体制的问题和不足348
27.3 财税体制改革下一步的方向352
28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59
28.1 世界主要社保模式的优缺点比较与借鉴361
28.2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367
28.3 社保改革的原则、方向与政府的适宜作用368
29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372
29.1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历程回溯374
29.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与启示377
29.3 中国下一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378
30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384
30.1 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85
30.2 环境问题存在的经济学根源分析387
30.3 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及其问题388
30.4 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与建议390
31 教育体制改革397
31.1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历史回溯399
31.2 教育问题诊断与下一步改革方向401
31.3 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迈进402
31.4 破解制度难题打造世界一流大学407
32 房地产市场改革417
32.1 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几大动因418
32.2 对当前中国房价水平的两个基本判断421
32.3 当前房价表象背后的四大结构性失衡425
32.4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行业长效制度建设427
参考文献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