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屈骚审美与修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怡良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著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 ISBN:97895766887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屈骚审美与修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屈骚之「变」与「不变」1
一、前言1
二、探讨屈骚「变」与「不变」应具有之体认3
三、屈骚之「变」7
(一)形式:韵散结合——镕铸众体,别创一格7
(二)取材:虚实结合——现实刻画,糅合神话10
(三)音律:诗乐结合——和以楚乐,节奏曼妙12
(四)造语:语文结合——化俗为雅,自铸伟辞15
(五)运笔:奇华结合——文约辞微,惊采绝艳17
四、屈骚之不变20
(一)发愤抒情,文穷而后工21
(二)博闻强志,袭古以创新23
(三)追求美善,奇艳称双绝25
(四)好修为常,至诚孕至文27
五、结语28
第二章 楚骚美学——以屈原作品为论述主轴30
一、前言30
二、屈原美学观产生的大文化背景34
(一)南北文化汇聚34
(二)自然环境36
(三)楚地宗教38
(四)艺术氛围40
三、屈原美学观的特色42
(一)发愤抒情,创新文体43
(二)内外兼美,异彩纷呈44
(三)独立不迁,人格至美44
(四)感性理性,创造艺术45
(五)优美壮美,情景动人46
(六)浪漫手法,先秦绝艺47
四、楚骚呈现的艺术美及其审美价值48
(一)楚骚呈现的艺术美48
1.结构之美48
2.修辞之美48
3.韵律之美49
4.语言之美50
5.讽刺之美50
6.奇幻之美51
7.情感之美52
8.深邃之美52
9.悲剧之美53
10.人格之美54
(二)楚骚的审美价值54
1.艺术唯美,屈子精粹55
2.爱国思想,影响深远56
3.浪漫特质,魅力无限56
4.崇高形象,后世典范57
五、结语58
第三章 屈原的审美观及〈离骚〉的「奇」、「艳」之美60
一、前言60
二、屈原的审美观63
(一)发愤赋诗与创新文体之和谐结合65
(二)内美与外美之和谐结合68
(三)人格美与自然美之和谐结合73
(四)感性美与理性美之和谐结合77
(五)优美与壮美之和谐结合79
(六)理想美与现实美之和谐结合83
三、〈离骚〉呈现的「奇」、「艳」之美90
(一)「奇」之美90
1.体裁奇:自传体裁,诗史创例91
2.立意奇:自「怨」而生,以寓规讽94
3.结构奇:环往复,曲尽其妙96
4.情节奇:神怪不经,诡谲难测98
5.手法奇:修辞多方,目眩神夺101
(二)「艳」之美104
1.心灵美:行芳志洁,追求完美105
2.语言美:丽辞艳句,文采斐然107
3.感情美:血泪文字,悲情感人110
4.想像美:上天入地,神思奇想113
5.意象美:绚烂多姿,丰富绝伦115
四、结语118
第四章〈离骚〉的讽刺手法与意涵121
一、前言121
二、屈原对《诗经》怨刺诗之继承与开拓123
三、〈离骚〉的讽刺手法与意涵128
(一)比兴影刺,戏谑十足128
(二)特称妙撰,暗寓褒贬130
(三)用典恰切,借古刺今135
(四)对比成讽,丰富内涵138
(五)双关藏巧,讥诮尖锐140
(六)呼告诉冤,曲加嘲讽142
(七)虚实巧构,刻意针砭144
(八)设问高超,激发省思146
(九)反衬自嘲,更增沉痛148
(十)独白坦露,意在讥斥150
四、结语152
第五章〈离骚〉修辞艺术举隅156
一、前言156
二、探讨〈离骚〉修辞应具有之体认157
三、〈离骚〉修辞艺术举隅160
(一)顺叙夹倒叙,发愤以抒情160
(二)呼应费心思,结构不寻常162
(三)直陈与比兴,承袭有巧变167
(四)虚实互交织,别创奇幻境172
(五)特称意诡谲,灵动耐寻思174
(六)对比多样化,突出主命题179
(七)用典意含蕴,借古以证今182
(八)双关内藏巧,意在文字外184
(九)设问构思妙,肠又荡气186
(十)衬托手法高,倍增其形象188
(十一)对偶巧安排,工整又雅丽190
(十二)联绵字得法,音节自清越192
四、结语197
第六章〈九歌〉修辞艺术举隅200
一、前言200
二、探讨〈九歌〉修辞应具有之体认202
三、〈九歌〉修辞艺术举隅204
(一)组织井然,有机成套205
(二)比喻多变,意象超隽208
(三)双关藏巧,婉含机趣211
(四)设问适时,引人深思214
(五)借代妙运,清新脱俗217
(六)比拟切至,灵动欲活219
(七)对偶匀称,慧心取胜221
(八)倒装改序,去熟生新222
(九)示现善驭,情景传神225
(十)联绵语词,音节自谐227
四、结语233
第七章〈天问〉的文学特质及其修辞艺术237
一、前言237
二、自文学特质检视〈天问〉239
(一)思想241
(二)感情249
(三)想像257
(四)技巧262
三、〈天问〉修辞艺术举隅279
(一)设疑法:质疑无答,体制首创280
(二)层递法:秩然有序,精心设计281
(三)错综法:巧妙多变,活泼多样283
(四)讽托法:超越时空,寓意深刻284
(五)虚实法:虚实相成,别创妙境286
(六)引用法:据事类义,援古证今288
(七)借代法:化直为曲,文字生新291
(八)排比法:句型严整,增强气势293
(九)对偶法:自然成双,均衡工整295
(十)映衬法:交相映发,显豁事理299
(十一)对比法:对照鲜明,突出主题302
(十二)重现法:活用重复,饶生意趣305
四、结语310
第八章〈九章〉修辞艺术举隅313
一、前言313
二、历代学者对〈九章〉修辞之评价314
三、〈九章〉修辞艺术举隅318
(一)示现法:描述逼真,如历其境318
(二)夸饰法:言过其实,耸动视听322
(三)借代法:善用代词,化直为曲325
(四)用典法:运典恰切,含蕴深婉328
(五)比拟法:比拟多方,灵动异常332
(六)双关法:语词藏巧,耐人寻思334
(七)比喻法:生动形象,意臻高格337
(八)设疑法:增强语势,馀韵不尽340
(九)对比法:对比烘托,突显主题342
(十)虚实法:虚实相成,别创意境344
四、结语351
第九章 总结353
参考文献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