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土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土情
  • 张凤荣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开明出版社
  • ISBN:780133512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土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土壤—土地—耕地1

二、耕地的一般特征2

三、我国土壤和耕地概况4

四、保护耕地,改良土壤,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上篇 土地9

第一章 我国土壤和土地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9

第一节 土壤和土地资源形成的地学背景9

一、地理环境9

二、气候条件10

三、地貌框架与地形地势16

四、河流、湖泊、冰川和水资源分布18

五、植被与土壤的分布21

六、人类活动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影响24

第二节 地学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4

一、热量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4

二、水分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5

三、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6

四、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6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概况27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7

二、各行政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27

第四节 各农业生态区土壤和土地资源概况31

一、东北区32

二、黄淮海区34

三、长江中下游区35

四、江南区36

五、华南区37

六、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38

七、黄土高原区40

八、四川盆地区41

九、云贵高原区43

十、横断山区44

十一、西北区46

十二、青藏高原区47

中篇 土壤51

第二章 我国土壤特征、分布及其合理开发利用51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与暗棕壤51

一、棕色针叶林土52

二、暗棕壤53

第二节 棕壤与褐土55

一、棕壤55

二、褐土59

第三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61

一、黄棕壤61

二、黄褐土63

第四节 红壤、赤红壤、砖红壤与黄壤以及燥红土66

一、红壤66

二、黄壤67

三、砖红壤69

四、赤红壤与燥红土70

五、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以及燥红土的开发利用70

第五节 黑土、黑钙土和栗钙土71

一、黑土71

二、黑钙土73

三、栗钙土74

第六节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75

一、棕钙土76

二、灰钙土77

三、荒漠土壤78

四、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的共性问题79

第七节 冲积土、风沙土和黄绵土80

一、冲积土80

二、风沙土81

三、黄绵土83

第八节 山地草甸土和山地草原土84

一、山地草甸土和山地草原土的共性84

二、高山草甸土85

三、高山草原土86

四、山地草甸土87

五、山地草甸土和山地草原土的合理利用87

第九节 紫色土和石灰岩土89

一、紫色土89

二、石灰岩土90

第十节 潮土、沙姜黑土、草甸土、沼泽土与白浆土91

一、潮土91

二、沙姜黑土93

三、草甸土95

四、沼泽土96

五、白浆土97

第十一节 盐碱土98

一、盐碱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98

二、盐土100

三、碱土102

第十二节 水稻土、灌淤土和菜园土104

一、水稻土104

二、灌淤土105

三、菜园土106

第十三节 中国土壤的分布规律106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107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107

三、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108

四、隐地带性土壤109

第三章 我国低产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111

第一节 山地丘陵区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111

一、山地丘陵区土壤的一般特点112

二、山地丘陵区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112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技术措施113

第二节 平原区低产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120

一、白浆土的改良与合理利用121

二、沼泽土的改良与合理利用122

三、盐渍土的改良与合理利用126

四、碱土的改良与合理利用131

第三节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合理开发利用137

一、棕钙土、灰钙土和荒漠土的合理开发利用137

二、黄土高原区黄绵土的合理开发利用141

三、半干旱区栗钙土的合理开发利用144

四、风沙土的改良利用148

第四节 红壤改良及其合理利用153

一、红壤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53

二、红壤合理开发利用策略155

下篇 耕地161

第四章 我国耕地资源面积、质量及其生产潜力161

第一节 耕地资源面积和分布161

一、耕地资源总面积162

二、耕地资源的分布162

三、人均耕地分布166

第二节 耕地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167

一、耕地开发168

二、各类土壤的开垦情况170

三、基本农田建设171

四、粮食增长状况173

第三节 耕地质量状况与生产潜力174

一、耕地资源的一般质量特征174

二、耕地资源食物生产潜力176

第四节 中低产田面积及其分布178

一、中低产田的分布特征178

二、中低产田主要类型180

三、中低产田成因分析184

第五节 后备耕地资源状况186

一、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一般状况186

二、根据全国“四荒”调查结果计算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状况186

三、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状况188

四、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可增加的耕地面积190

第五章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和退化问题192

第一节 耕地面积减少和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态势192

一、耕地减少总体态势193

二、减少的耕地去向195

三、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196

四、未来50年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预测199

第二节 耕地退化状况和发展态势201

一、耕地水土流失201

二、耕地土壤次生盐渍化204

三、耕地土壤沙化205

四、耕地土壤污染207

第六章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10

第一节 耕地保护的意义210

一、保护耕地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211

二、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人民的生命线211

三、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生态环境214

第二节 耕地面积保护214

一、挖取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是保护耕地的最有效的措施214

二、依靠法律政策保护耕地219

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基本农田保护227

第三节 耕地退化防治229

一、防、治、用结合是防治耕地退化的根本途径229

二、坡耕地的水土保持230

三、耕地沙化防治231

四、耕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232

五、土壤污染防治233

六、将退化严重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33

第四节 中低产田改良234

一、改造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234

二、低产旱地的改良236

三、低产稻田的改良236

第五节 耕地可持续利用战略237

一、搞好大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生态屏障238

二、兴修水利,建设基本农田238

三、改造土壤障碍因素238

四、适当开垦后备土地资源238

五、搞好农业结构调整239

第六节 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40

一、东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0

二、黄淮海平原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1

三、长江中下游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3

四、江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4

五、华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4

六、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5

七、黄土高原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5

八、四川盆地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6

九、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7

十、西北区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8

十一、青藏高原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