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2册 魏晋玄理与玄风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2册 魏晋玄理与玄风研究 上
  • 林庆彰主编;江建俊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022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四编 第12册 魏晋玄理与玄风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绪言1

上篇 魏晋玄理研究7

第一章 魏晋玄学之相关议题7

前言7

第一节 述玄8

第二节 玄理与玄风11

第三节 荆州新学13

第四节 玄学之方法——言意之辨17

第五节 天人际合20

第六节 玄学家如何沟通儒道——儒道「将毋同」23

第七节 玄学之分派、分期与架构28

小结34

第二章 王弼之「贵无」思想37

前言37

第一节 「贵无」论原始37

第二节 王弼之「体无用有」说40

第三节 「自然无为」之政治谋略与人生观48

第四节 「贵无」系之方法论——忘言得意53

小结55

第三章 裴頠之「崇有」思想57

前言57

第一节 裴頠之儒家型性格57

第二节 〈崇有论〉之所由作——释放荡之蔽58

第三节 有、无之辩端61

第四节 以「无」旨在「全有」63

第五节 以「有」为本66

第六节 无为不足以成事68

第七节 于有非有,于无非无——稽中定务69

第八节 「崇有」系之方法论——言尽意论70

小结72

第四章 郭象之「独化」思想75

前言75

第一节 「自生独化」论79

第二节 「得性而齐」论86

第三节 「适性逍遥」论91

第四节 「游外冥内」论98

第五节 郭象《论语体例》与《庄》注之互证110

第六节 「隐庄」之方法——寄言出意112

小结116

第五章 玄释交融——六家七宗之般若思想119

前言119

第一节 格义120

第二节 六家七宗123

第三节 心无宗126

第四节 本无宗132

第五节 即色宗141

小结156

第六章 佛义自觉——僧肇「不真空」义157

前言157

第一节 解题158

第二节 僧肇的真俗二谛159

第三节 有无不二161

第四节 缘起性空及假有假名作用162

第五节 僧肇「有」、「无」蕴义的探讨163

第六节 认识论——圣智无知165

小结167

玄理篇结论169

下册179

下篇 魏晋玄风研究179

第七章 反映魏晋世风之思想179

前言179

第一节 《列子·杨朱篇》之「享乐」思想179

第二节 鲍敬言之「无君」思想182

第三节 魏晋士人之人生观191

小结195

第八章 清谈197

前言197

第一节 「魏晋名理」辨义198

第二节 魏晋清谈原始200

第三节 正始之音201

第四节 「谈何容易」204

第五节 魏晋清谈之形式及盛况208

第六节 清谈之意义及价值223

小结225

第九章 风流229

前言229

第一节 论名士229

第二节 任诞之风的背景233

第三节 开风流任诞之风者——何晏237

第四节 魏晋名士之任放诞达239

第五节 魏晋名士之风尚241

第六节 魏晋仕女形像262

第七节 魏晋士人之情怀271

小结276

第十章 唯美279

前言279

第一节 时代心灵280

第二节 人物之美282

第三节 山川之美291

第四节 文艺之美296

第五节 美的原理之发现299

小结302

第十一章 朝隐303

前言303

第一节 时命大谬304

第二节 与时舒卷306

第三节 迹冥圆融312

第四节 出处同归318

小结319

玄风篇结论323

总结——魏晋「有」、「无」观念之理论与实践327

附录:345

一、影响魏晋学风与世风之名士风流与清谈玄论表345

二、魏晋玄学史料387

三、魏晋玄学体系表391

参考引用书目393

补跋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