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从立题到发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云杰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607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调查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从立题到发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谁需要读这本书1
1.2如何读这本书2
1.3行为研究要回答什么问题3
1.4管理与社会科学中定量的行为研究方法3
1.5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4
1.6总结6
附:范文及注解8
2研究模型与实证研究40
2.1引言40
2.2行为研究的一般过程40
2.3科研立题与文献回顾40
2.4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45
2.5因果关系47
2.6研究假设48
2.7变量的定义50
2.8分析单位51
2.9你的课题52
3社会调查方法56
3.1引言56
3.2社会调查方法是否适用于本研究57
3.3如何设计问卷59
3.4测度项分类法66
3.5确定目标群体与抽样方法68
3.6数据预处理72
3.7数据分析74
附:基本的统计知识76
4数据收集84
4.1什么是抽样?84
4.2抽样中的基本问题85
4.3抽样方法87
4.4概率抽样88
4.5抽样计划90
附:前期数据分析91
5变量之间的关系101
5.1引言101
5.2对群体的描述101
5.3群体中的信息量102
5.4样本中的信息104
5.5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104
5.6对SSxy和SSE的调整106
5.7回归系数作为一种关系指标109
5.8最小二乘法110
5.9不同的信息量之间的关系111
5.10范文示例112
5.11总结114
6单变量线性回归116
6.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目的116
6.2回归分析的假定117
6.3回归中的假设检验119
6.4拟合度的检验123
7多变量回归126
7.1引言126
7.2多变量回归的拟合126
7.3每一个自变量的作用130
7.4偏决定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选读内容)134
7.5部分相关系数与方差分析(选读内容)134
7.6路径图136
7.7类别型自变量137
7.8高次项139
7.9范文示例140
附:用SPSS检验线性回归的基本前提144
8线性回归的建模147
8.1引言147
8.2多重共线性147
8.3中介作用150
8.4调节作用(moderator effect)153
8.5理解回归系数154
8.6调节作用的测试过程155
8.7调节作用中的统计效能156
附:用SPSS做回归分析160
9因子分析的一般思路165
9.1引言165
9.2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总体步骤165
9.3构件与测度项166
9.4测度项的方差168
9.5因子的求解原理169
9.6多个因子的情况172
9.7测度工具的质量检验173
9.8再谈信度175
10探索性因子分析178
10.1引言178
10.2用启发式的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178
10.3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因子183
10.4一些数学细节(选读内容)185
10.5因子的个数186
10.6因子旋转188
10.7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189
10.8探索性因子分析应用中的情况190
10.9范文示例191
附:在SPSS中做探索性因子分析193
11验证性因子分析203
11.1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概念与一般形式203
11.2单因子、两个测度项204
11.3单因子、三个测度项205
11.4单因子、四个测度项206
11.5两个因子、两个测度项207
11.6极大似然估计(选读内容)208
11.7测度项的效度210
11.8模型的拟合度211
11.9应用中的问题213
11.10用SIMPLIS进行简单的测度模型检验213
11.1 1因子结构在多个组中的稳定性分析225
附:LISREL的基本使用方法231
12结构方程分析236
12.1结构方程236
12.2结构方程的数学表述(选读内容)236
12.3结构方程求解240
12.4 SIMPLIS编程240
12.5结果与分析249
12.6多层因子分析249
12.7两个外生变量的因果强度比较252
12.8因果关系在两个组中的不变性253
12.9比较非嵌套模型256
13构成性测度与PLS261
13.1构成性测度项261
13.2构成性测度项与反映性测度项262
13.3构成性测度项的效度263
13.4 PLS的结构方程分析思路265
13.5 PLS模型的拟合度与假设检验267
13.6范文示例267
13.7 PLS的分析过程269
14潜变量的调节作用272
14.1潜变量的调节作用272
14.2分组检验方法272
14.3有调节多变量回归273
14.4基于PLS的测度项之积法274
14.5在基于协方差的SEM中使用测度项之积法275
14.6方法的选择277
14.7范文示例277
15论文撰写与发表283
15.1引言283
15.2写前的计划284
15.3写Introduction285
15.4写Theoretical Development287
15.5写Methodology288
15.6写Data Analysis289
15.7写Discussion and Implications290
15.8写Conclusion292
15.9全文的协调292
15.10段落的组织292
15.11单句的表达293
15.12时态294
15.13投稿的准备295
15.14审稿的标准298
15.15 修改与再投稿的过程300
15.16结语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