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糖料作物地下害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糖料作物地下害虫
  • 龚恒亮,安玉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542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糖料作物害虫-地下害虫-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糖料作物地下害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上卷 甘蔗地下害虫2

第一章 甘蔗地下害虫种群发生动态2

第一节 国外甘蔗地下害虫为害情况2

第二节 我国甘蔗地下害虫发生与为害情况2

第三节 甘蔗地下害虫种群发展趋势3

第四节 引起甘蔗地下害虫暴发为害的因素4

第二章 金龟甲7

第一节 国外甘蔗金龟甲的种类及分布7

第二节 我国甘蔗金龟甲种类及分布特点9

第三节 影响甘蔗金龟甲分布的因素9

第四节 甘蔗金龟甲活动规律及为害虫态10

第五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0

一、黑色蔗龟10

二、齿缘鳃金龟23

三、二点褐鳃金龟31

四、大头霉鳃金龟33

五、红脚丽金龟36

六、戴云鳃金龟39

七、卵圆鳃金龟41

八、甘蔗青绿金龟43

九、暗黑鳃金龟44

十、四川大黑鳃金龟47

十一、宽齿爪鳃金龟49

十二、小黄鳃金龟50

十三、铜绿丽金龟52

十四、深绿丽金龟54

十五、中喙丽金龟56

十六、椰蛀犀金龟57

十七、橡胶木犀金龟58

十八、筛阿鳃金龟59

十九、栗等鳃金龟61

二十、华南大黑鳃金龟62

二十一、华脊鳃金龟64

二十二、变棕丽金龟65

第六节 预测预报方法65

一、虫情调查65

二、预测预报70

第七节 综合防治方法71

一、农业防治71

二、物理防治72

三、生物防治72

四、化学防治73

第三章 金针虫75

第一节 主要种类75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76

一、褐纹金针虫76

二、蔗叩头甲7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79

一、农业防治79

二、物理防治80

三、化学防治80

第四章 蝼蛄82

第一节 主要种类82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82

一、东方蝼蛄82

二、台湾蝼蛄84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85

一、农业防治85

二、物理防治85

三、化学防治85

第五章 根天牛87

第一节 主要种类87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87

一、蔗根锯天牛87

二、长牙土天牛89

三、曲牙锯天牛91

第三节 蔗根天牛为害现状92

第四节 引起蔗根天牛暴发为害的原因92

第五节 综合防治方法93

一、农业防治93

二、物理防治94

三、生物防治94

四、化学防治94

第六章 根象甲96

第一节 主要种类96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96

一、甘蔗根象甲96

二、细平象甲97

三、斑点象甲100

四、赭色鸟喙象甲103

五、竹直锥大象甲106

六、蔗根象甲10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08

一、农业防治108

二、化学防治109

三、生物防治109

第七章 白蚁110

第一节 主要种类110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11

一、黑翅土白蚁111

二、家白蚁113

三、黄翅大白蚁115

四、海南土白蚁118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19

一、白蚁预防119

二、灯光诱杀119

三、播种后灭治120

第八章 蟋蟀与油葫芦121

第一节 主要种类121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21

一、大蟋蟀121

二、双斑蟋蟀123

三、油葫芦124

四、黑脸油葫芦126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27

一、农业防治127

二、化学防治127

第九章 刺根蚜128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12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28

一、形态特征128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29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29

一、农业防治129

二、化学防治129

第十章 二纹土潜130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130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0

一、形态特征130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1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32

一、农业防治132

二、化学防治132

第十一章 根土蝽133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13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3

一、形态特征133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4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35

一、农业防治135

二、化学防治135

第十二章 甘蔗草蝉136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136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6

一、形态特征136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36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37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38

一、农业防治138

二、生物防治138

附表一139

中卷 甜菜地下害虫146

第十三章 甜菜地下害虫种群发生动态146

第一节 甜菜地下害虫种类与为害特点146

第二节 甜菜地下害虫发生趋势146

第十四章 金龟甲148

第一节 主要种类14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148

一、黑绒鳃金龟148

二、华北大黑鳃金龟151

三、东北大黑鳃金龟152

四、苹毛丽金龟155

五、阔胸犀金龟158

六、黄褐丽金龟160

七、大粟鳃金龟162

八、棕色鳃金龟167

九、小云鳃金龟170

十、四纹丽金龟174

十一、黑皱鳃金龟178

十二、马铃薯鳃金龟181

第三节 预测预报方法184

一、中长期预报185

二、发生趋势预测185

三、成虫防治适期预测185

四、幼虫防治适期预测185

第四节 综合防治方法186

一、农业防治186

二、物理防治186

三、生物防治186

四、化学防治187

第十五章 金针虫188

第一节 主要种类18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88

一、细胸金针虫188

二、沟金针虫191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193

一、农业防治193

二、物理防治193

三、化学防治193

第十六章 地老虎195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195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95

一、小地老虎195

二、黄地老虎199

三、白边地老虎201

四、三叉地老虎203

五、警纹地老虎205

第三节 预测预报方法206

第四节 综合防治方法211

一、农业防治211

二、生物防治211

三、物理防治211

四、化学防治212

第十七章 蝼蛄(华北蝼蛄)213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21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13

一、形态特征213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14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215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215

一、农业防治215

二、物理防治215

三、生物防治215

四、化学防治216

第十八章 拟地甲217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217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17

一、沙潜217

二、蒙古沙潜220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221

一、农业防治221

二、物理防治222

三、生物防治222

四、化学防治222

第十九章 甜菜象甲223

第一节 种类、寄主与分布223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23

一、甜菜象甲223

二、蒙古土象甲225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226

一、农业防治226

二、化学防治227

第二十章 甜菜斑蝇228

第一节 寄主与分布228

第二节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28

一、形态特征228

二、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229

第三节 综合防治方法230

一、农业防治230

二、化学防治230

附表二231

下卷 地下害虫防治新技术236

第二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地下害虫防治236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作用236

一、昆虫分类学是地下害虫防治的基础236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237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新农药开发中的作用239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240

一、提高微生物的杀虫效率240

二、转基因抗虫作物241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242

第二十二章 现代分析技术与地下害虫防治243

第一节 现代分析技术在高效、超高效农药开发中的作用243

第二节 现代分析技术与相关应用领域244

一、色谱法244

二、波谱法245

三、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246

四、触角电位法(electro antennography,EAG)246

五、气相色谱(GC)—触角电位仪(EAG)联用246

第二十三章 综合防治理论发展与地下害虫防治247

第一节 综合防治理论与生态控制247

一、害虫防治的历史回顾247

二、传统的单一防治248

三、综合防治(IPM)理论体系248

四、生态控制理论(EPM和EBPM)249

第二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51

一、地下害虫生态体系251

二、地下害虫综合防治策略与原则254

第二十四章 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256

第一节 化学防治256

一、历史回顾256

二、我国地下害虫化学防治的四个阶段257

三、害虫抗药性与防治策略260

四、化学防治的前景263

第二节 天敌资源利用与生物防治267

一、生物防治的意义267

二、天敌资源及分布268

三、天敌的基本特性268

四、病原细菌及其应用269

五、病原真菌及其应用273

六、病原原生动物及其应用280

七、病原病毒及其应用280

八、病原线虫及其应用282

九、天敌昆虫及其应用290

十、生物防治的优点与不足294

十一、地下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景295

第三节 信息化学物质与化学生态控制技术296

一、金龟甲性信息素化学物质297

二、聚集信息素303

三、植物源引诱剂303

四、天牛的化学生态控制306

第四节 物理防治307

一、辐射法307

二、不育剂法307

三、声控法307

四、微波法308

五、激光法308

六、遥感技术309

参考文献310

后记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