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同 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古都大同六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同 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古都大同六书
  • 安大钧主编;叶骁军,高钟,沈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902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大同市-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同 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古都大同六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都大同六书总序1

《大同——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课题评审意见1

绪论 大同古都——承前启后,融续中华3

第一节 融“胡汉”一体——中华民族发展新格局5

第二节 控北御南——中国都城战略大转移8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东延与北展11

第一章 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地理背景17

第一节 独特的自然环境17

一 古地理基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18

二 自然分界标志——阴山山脉20

三 人文分界标志——万里长城21

第二节 复合的经济结构24

一 农耕与游牧之差别24

二 农耕与游牧之冲突25

三 大同经济结构之演变28

第三节 大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贡献34

一 大同成为民族融合之都的历史要因34

二 大同地区民族的融合轨迹36

第二章 和亲与移民——中华民族融合的有效途径51

第一节 先秦时期晋、赵之地的通婚联姻51

一 晋、赵之地与夷狄的通婚联姻52

二 晋、赵与华夏诸国的通婚联姻53

第二节 平城——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的起点54

一 白登之围与平城和亲54

二 琵琶老店与昭君出塞57

第三节 魏晋时期平城的和亲之路60

一 北魏与匈奴的和亲60

二 前燕与北魏的和亲62

三 后秦与北魏的和亲64

四 北凉与北魏的和亲65

五 北魏与柔然的和亲66

第四节 和亲——汉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推手69

一 和亲与中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拓展69

二 和亲推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73

第三章 学习与借鉴——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大道79

第一节 胡服骑射——民族学习之滥觞79

一 胡服骑射的背景80

二 胡服骑射的推行83

三 大同与胡服骑射86

四 胡服骑射的文化意义89

第二节 北魏迁都——民族学习之典范93

一 北魏迁都的时代背景93

二 大同与北魏迁都95

三 北魏迁都的文化意义98

第三节 民族文化的双向学习102

一 民族学习的原因102

二 民族学习的特点106

三 民族学习的结果111

第四章 北魏——大同古都文明的主要创造者119

第一节 民族融合中成长的拓跋鲜卑119

一 鲜卑民族与大鲜卑山120

二 后来居上的拓跋鲜卑124

三 由部族联盟进入国家建构131

第二节 建都平城——北魏王朝的辉煌134

一 建都平城,据南御北135

二 三教并尊,文化包容142

第三节 孝文改革:承前启后,构建中华152

一 班禄制、定法律、选人才,完善国家建构153

二 均田制156

三 三长制,重构社会基层组织158

四 迁都洛阳,易服、变音、改姓159

第四节 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北魏建国之策162

一 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163

二 虚怀若谷,兼容并包165

三 通婚、移民,民族大融合169

第五章 流风启隋唐余韵育西京179

第一节 隋唐时的大同180

一 唐前期的大同180

二 安史之乱后的大同183

三 胡汉交融的河朔文化186

第二节 余韵育西京191

一 辽代的西京191

二 金承辽制194

第六章 元明清——边贸中心和军事重镇201

第一节 大同行政区划201

一 元代大同沿革201

二 明代大同沿革204

三 清代大同沿革206

第二节 战争和贸易来往208

一 重要的边关要垒208

二 镇边三名将212

三 繁荣的大同马市216

四 战争和军事消费221

第三节 盛极一时的商贸重镇225

一 元代大同的商贸225

二 清代大同的商贸230

三 大同地区的开荒移民235

第四节 宗教和民风民情238

一 开放的宗教习俗238

二 兴盛的元代杂剧243

三 大同地区的回族244

四 大同地区的民情民俗246

余论253

后记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