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邓勃,何华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700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1

1.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5

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的发展7

参考文献11

第2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7

2.1 原子结构与原子能级17

2.1.1 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17

2.1.2 原子壳层结构20

2.1.3 原子能级与能级图21

2.2 原子吸收光谱的特性23

2.2.1 电子跃迁23

2.2.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25

2.2.3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轮廓27

2.2.4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强度33

2.2.5 谱线的精细结构34

2.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38

2.3.1 积分吸收系数和峰值吸收系数38

2.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40

2.3.3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41

2.3.4 影响校正曲线的因素50

参考文献53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54

3.1 仪器发展概况54

3.2 辐射光源56

3.2.1 空心阴极灯56

3.2.2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62

3.2.3 无极放电灯63

3.2.4 连续光源64

3.2.5 二极管激光器64

3.3 原子化器67

3.3.1 热原子化器67

3.3.2 非热原子化器73

3.3.3 石英管原子化器78

3.3.4 一体化气路自动控制系统79

3.4 分光系统80

3.4.1 一维分光工作方式单色器80

3.4.2 二维分光工作方式86

3.4.3 电子扫描二维分光工作方式87

3.5 检测器89

3.5.1 光电倍增管89

3.5.2 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件91

3.6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电路系统104

3.6.1 光源及其支撑电路105

3.6.2 原子化器及其附属系统105

3.7 背景校正装置107

3.7.1 氘灯法108

3.7.2 塞曼效应背景校法109

3.7.3 自吸收背景校正器117

3.7.4 组合式背景校正器118

3.8 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119

3.9 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120

3.9.1 线光源(空心阴极灯)方案122

3.9.2 连续光源方案123

3.9.3 二极管激光器光源方案132

3.9.4 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前景133

参考文献136

第4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44

4.1 概述144

4.2 火焰原子化145

4.2.1 火焰的特性145

4.2.2 进样和气溶胶的形成150

4.2.3 悬浮液进样156

4.2.4 自由原子的形成158

4.2.5 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分布166

4.3 测定条件的优化与选择168

4.3.1 仪器工作参数选择168

4.3.2 原子化条件优化171

4.4 增感技术174

4.4.1 增感剂175

4.4.2 增感机理177

4.5 原子捕集技术178

4.5.1 概述178

4.5.2 缝管在线捕集方式179

4.5.3 原子捕集的机理182

4.5.4 原子捕集的应用183

参考文献185

第5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192

5.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192

5.1.1 历史简述192

5.1.2 方法的特点196

5.2 石墨炉的温度特性199

5.2.1 石墨炉温度的时间特性199

5.2.2 石墨炉温度的空间特性199

5.2.3 石墨管几何形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202

5.3 石墨炉的升温模式与程序203

5.3.1 斜坡升温、阶梯升温和最大功率升温203

5.3.2 管壁原子化,平台原子化和探针原子化205

5.3.3 干燥、灰化和原子化213

5.4 原子化过程215

5.4.1 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215

5.4.2 原子化机理的实验研究216

5.5 自由原子的生成221

5.5.1 自由原子浓度和原子吸收信号的测量方法221

5.5.2 元素原子化的理论模型226

5.5.3 研究吸收信号时间空间特性的新技术228

5.6 测定条件的选择和优化235

5.6.1 升温模式235

5.6.2 干燥、灰化、原子化的温度和时间236

5.6.3 载气与载气流量237

5.6.4 信号测量方式238

5.6.5 稳温平台炉(STPF)技术240

5.7 石墨管改性技术241

5.7.1 石墨管和石墨材料241

5.7.2 热解涂层243

5.7.3 难熔金属碳化物涂层244

5.8 无标分析的可能性246

5.8.1 无标定量分析的条件246

5.8.2 特征质量值的稳定性248

参考文献252

第6章 化学改进技术263

6.1 前言263

6.2.1 无机化学改进剂264

6.2 化学改进剂的类型264

6.2.2 有机化学改进剂268

6.2.3 混合化学改进剂270

6.3 持久化学改进技术272

6.3.1 持久化学改进剂的制备272

6.3.2 特点和局限性275

6.4 化学改进剂的作用278

6.5 化学改进剂的机理280

6.5.1 化学机理281

6.5.2 物理机理282

6.5.3 电化学机理284

6.6 化学改进剂的应用285

6.6.1 无机盐化学改进剂的应用285

6.6.2 磷酸盐化学改进剂的应用290

6.6.3 有机化学改进剂的应用292

6.6.4 持久性化学改进剂的应用292

参考文献294

第7章 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302

7.1 汞蒸气发生法302

7.1.1 化学还原法303

7.1.2 电化学还原和汞齐富集306

7.1.3 热分解法307

7.2 氢化物发生法308

7.2.1 氢化物的生成309

7.2.2 氢化物原位富集315

7.2.3 氢化物原子化316

7.3.1 还原法生成挥发物318

7.3 挥发物发生法318

7.3.2 生成螯合物319

7.3.3 其他挥发物生成法320

参考文献320

第8章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328

8.1 引言328

8.2 流动注射技术329

8.2.1 原理简述329

8.2.2 流动注射装置338

8.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流动注射进样339

8.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消解341

8.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343

8.5.1 在线沉淀和共沉淀343

8.5.2 在线有机溶剂萃取346

8.5.3 在线吸附和离子交换349

8.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蒸气发生353

8.6.1 在线发生氢化物353

8.6.2 在线发生汞蒸气357

8.6.3 在线发生挥发物359

参考文献360

第9章 干扰及其消除与校正方法367

9.1 概述367

9.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367

9.1.2 干扰的分类368

9.1.3 干扰特性及其评价369

9.2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71

9.2.1 物理干扰的产生371

9.2.2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373

9.3.1 化学干扰的产生374

9.3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74

9.3.2 化学干扰的类型375

9.3.3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376

9.4 电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380

9.5 光谱干扰382

9.5.1 谱线重叠干扰382

9.5.2 多重吸收线的干扰383

9.5.3 非吸收光干扰384

9.5.4 分子吸收和光散射386

9.6 背景校正技术389

9.6.1 背景的产生和特性389

9.6.2 背景校正的原理391

9.6.3 背景校正方法392

9.6.4 背景校正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407

参考文献414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评价419

10.1 概述419

10.2 分析方法评价420

10.2.1 检测能力420

10.2.2 分析误差的评估421

10.2.3 分析方法适用性424

10.3 分析质量控制425

10.3.1 异常测定值的检验425

10.3.2 空白值控制与校正427

10.3.3 精密度控制428

10.3.4 准确度控制430

10.4 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示436

10.4.1 表征测定结果的依据436

10.4.2 不确定度437

10.4.3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439

参考文献440

第11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442

11.1 概述442

11.2 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443

11.2.1 第一族元素443

11.2.2 第二族元素450

11.2.3 第三族元素466

11.2.4 镧系和锕系元素470

11.2.5 第四族元素472

11.2.6 第五族元素482

11.2.7 第六族元素488

11.2.8 第七族副族元素495

11.2.9 第八族元素497

11.2.10 铂系金属501

11.3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506

11.3.1 沉淀反应507

11.3.2 置换反应510

11.3.3 氧化还原反应511

11.3.4 生成配合物和缔合物512

11.3.5 生成杂多酸514

11.3.6 对分析信号的增敏与抑制效应516

11.3.7 其他反应517

11.4 元素形态分析518

11.4.1 化学法分析元素形态518

11.4.2 氢化物发生法分析元素形态520

11.4.3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元素形态522

参考文献5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