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损害赔偿 以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损害赔偿 以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中心](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831556.jpg)
- 杨立新,朱呈义,薛东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056824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赔偿-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神损害赔偿 以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1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意义1
目录1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出台的重大意义3
一、人身权民法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3
二、人身权民法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4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5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进展6
一、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六大突破6
二、对其他人格利益遭受侵害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规定是司法解释的核心内容11
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3
一、人格权和人格利益15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15
二、身份权16
三、具有人格利益因素的某些财产权16
第二章 精神损害赔偿概述17
第一节 精神损害17
一、精神17
二、精神损害18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21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21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26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28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和功能28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30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33
一、从侵害权利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34
二、从损害利益的角度研究精神损害赔偿范围36
第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38
第一节 古代法的萌芽时期38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产生基础38
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萌芽39
第二节 近代法的形成时期40
一、对精神性人格权的法律保护41
二、对物质性人格权的法律保护42
第三节 现代法的完善时期43
一、德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43
二、瑞士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44
第四节 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45
一、清末及民国时期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45
二、新中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47
第四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49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概说49
一、归责原则概说49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51
一、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责任原则概述53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责任原则53
二、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56
三、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58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过错推定原则61
一、精神损害赔偿过错推定原则概述61
二、精神损害赔偿过错推定原则的地位62
三、精神损害赔偿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63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66
一、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概述66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沿革68
三、精神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方法70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和结构73
第五章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73
第一节 违法行为73
二、违法行为的方式76
三、违法行为的样态78
四、阻却违法事由80
第二节 精神损害事实83
一、损害事实83
二、精神损害事实84
第三节 因果关系87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87
三、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88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88
四、确定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93
五、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98
第四节 主观过错100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100
二、过错的形态101
三、过错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关系101
第六章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及其当事人105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105
一、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要素105
二、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107
三、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应当注意的问题108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110
一、赔偿权利主体(受害人)110
二、赔偿义务主体(侵权人)115
三、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18
第七章 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形态121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态概述121
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121
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三、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24
一、精神损害赔偿直接责任127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127
二、精神损害赔偿替代责任128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132
一、精神损害赔偿单方责任133
二、精神损害赔偿双方责任134
第四节 精神损害赔偿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137
一、精神损害赔偿单独责任137
二、精神损害赔偿共同责任138
第八章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151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151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形式151
二、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154
三、抚慰金赔偿156
第二节 对精神损害救济的其他方式158
一、停止侵害158
二、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60
三、赔礼道歉161
第三节 精神损害抚慰金让与或继承161
第九章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164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164
一、确认损害赔偿的性质164
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166
一、国外关于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167
第二节 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167
二、我国关于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169
第三节 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172
一、国外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172
二、我国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规则173
第十章 侵害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177
第一节 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内容177
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177
二、一般人格权的内容180
三、一般人格权的基本功能186
四、法人的一般人格权问题探讨188
一、侵害一般人格权违法行为190
第二节 侵害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190
二、侵害一般人格权受到损害的客观事实191
三、侵害一般人格权的因果关系192
四、侵害一般人格权的主观过错193
第三节 侵害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193
一、侵害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法193
二、对法人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194
三、对侵害一般人格权的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195
四、侵害一般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非财产责任方式195
一、中国民法理论对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认识196
第一节 抚慰金赔偿的立法发展和理论认识196
第十一章 人身伤害的抚慰金赔偿196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制度立法发展199
第二节 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地位和性质200
一、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地位200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性质202
第三节 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的构成和适用203
一、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构成203
二、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适用范围205
第四节 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办法206
一、基本原则和应当注意的问题206
二、侵害生命权的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208
三、侵害健康权的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210
四、侵害身体权的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211
第十二章 侵害姓名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14
第一节 姓名和姓名权214
一、姓名214
二、姓名权216
三、姓名权的内容和性质218
第二节 侵害姓名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222
一、侵害姓名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特点222
二、构成精神损害赔偿的各种侵害姓名权的具体行为224
第三节 侵害姓名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29
二、赔偿项目及方法230
一、确认侵权损害赔偿责任230
三、抗辩事由231
四、侵权责任的竞合232
五、侵害姓名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典型案例分析233
第十三章 侵害名称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36
第一节 名称和名称权236
一、名称236
二、名称权238
第二节 侵害名称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242
一、构成要件242
二、具体的侵害名称权行为243
一、赔偿损失246
第三节 侵害名称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46
二、非财产责任方式248
第十四章 侵害肖像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49
第一节 肖像权的概念和性质249
一、肖像和肖像权249
二、肖像权的内容251
三、肖像权的性质253
第二节 侵害肖像权的责任构成257
一、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的学说257
二、侵害肖像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258
三、侵害肖像权责任构成的立法、司法局限260
四、实务中在冲破侵害肖像权责任的构成方面立法和司法上的局限的努力263
第三节 侵害肖像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266
一、赔偿标准266
二、赔偿方法267
三、索赔途径268
第四节 侵害肖像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特殊问题268
一、侵害集体肖像问题269
二、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问题272
第十五章 侵害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278
第一节 名誉权的概念和内容278
一、名誉权的概念和特征278
二、名誉权的内容279
第二节 侵害名誉权责任的构成281
一、对侵害名誉权责任构成的不同意见281
二、我们的主张281
第三节 侵害名誉权的具体行为284
一、诽谤284
二、侮辱285
三、新闻报道失实286
四、文学作品使用素材不当287
五、无证据而错告或诬告287
六、过失致他人名誉权损害的其他行为289
一、赔偿范围的把握290
第四节 侵害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290
二、确定侵害名誉损失赔偿的具体数额292
第五节 新闻侵权与精神损害赔偿293
一、新闻自由与名誉权法律保护293
二、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295
三、新闻侵权的义务与责任298
第六节 小说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301
一、小说对名誉权的侵害301
二、小说侵权责任的认定302
三、历史小说侵害名誉权的确定306
五、侵权小说编辑出版者的侵权责任309
四、小说侵权的赔偿责任309
第十六章 侵害荣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14
第一节 荣誉权的性质和内容314
一、荣誉的概念和基本特征314
二、荣誉权的概念和性质317
第二节 侵害荣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323
一、侵害荣誉权的违法行为323
二、侵害荣誉权的损害事实324
三、侵害荣誉权的因果关系326
四、侵害荣誉权的主观过错326
五、具体的侵害荣誉权行为326
一、恢复荣誉329
第三节 侵害荣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29
二、返还物质利益330
三、赔偿损失330
四、其他责任形式331
第四节 荣誉权准共有问题研究331
一、荣誉权准共有的现实性及其原因331
二、荣誉权准共有的内容333
三、荣誉权财产利益的分割334
第十七章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36
第一节 自由、自由权和人身自由权336
一、自由和自由权336
二、人身自由权338
第二节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341
一、侵害人身自由权的侵权责任构成341
二、抗辩事由344
第三节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344
一、法律依据344
二、赔偿方法345
第十八章 侵害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47
第一节 隐私权347
一、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347
二、隐私权的内容352
三、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354
第二节 侵害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358
一、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358
二、抗辩事由360
三、具体的侵害隐私权行为360
第三节 侵害隐私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65
一、一般救济方式365
二、侵害隐私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365
第十九章 侵害信用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67
第一节 信用权的基本理论367
一、信用的概念、特征367
二、信用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370
三、信用权与名誉权、商誉权的关系373
四、信用权的内容374
五、我国确立信用权制度的必要性376
六、信用征信管理制度380
第二节 侵害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382
一、侵害信用权的责任构成要件382
二、信用损害的抗辩事由387
第三节 侵害信用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91
一、精神损害赔偿391
二、侵害信用权的非财产责任方式393
一、贞操和性自主权394
第二十章 侵害性自主权的精神损害赔偿394
第一节 性自主权的立法和内容394
二、关于性自主权的立法399
第二节 现行立法保护性自主权的缺陷和对策402
一、立法的缺陷和改变现状的主张402
二、司法的缺陷和改变的主张404
三、对侵害性自主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对策406
四、对侵害性自主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典型案例分析408
第三节 保护性自主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411
一、侵害性自主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411
二、侵害性自主权的具体行为414
三、侵害性自主权的精神损害赔偿416
第二十一章 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421
第一节 配偶权的内容和意义421
一、配偶和配偶权421
二、配偶权的内容和意义424
第二节 侵害配偶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与实行433
一、作为侵权行为客体的配偶权433
二、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的演变434
三、建立侵害配偶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及其功能437
四、侵害配偶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440
五、具体的侵害配偶权行为442
六、侵害配偶权的救济方法445
七、侵害其他配偶利益的侵权行为447
第三节 间接侵害婚姻关系的侵权行为448
一、间接侵害婚姻关系的侵权行为的表现和分析448
二、审理间接侵害婚姻关系侵权案件应当注意的问题451
三、间接侵害婚姻关系侵权在立法上确立的现实需要453
第二十二章 侵害亲权的精神损害赔偿456
第一节 亲权的概念和内容456
一、亲权的概念和特征456
二、我国民法亲权的概念458
三、亲权的内容460
一、侵害亲权的侵权责任构成473
第二节 侵害亲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473
二、具体的侵害亲权行为475
三、侵害亲权精神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分析477
第三节 侵害亲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480
一、侵害亲权的赔偿损失481
二、侵害亲权的非财产责任形式481
三、侵害亲权的强制履行义务482
四、对离婚后的子女探望权侵害的赔偿责任482
第二十三章 侵害亲属权的精神损害赔偿484
第一节 亲属和亲属权484
一、亲属的概念、范围484
二、亲属权的概念、历史沿革及内容488
第二节 侵害亲属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498
一、亲属权民法保护概说498
二、侵害亲属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499
第三节 侵害亲属权的精神损害赔偿501
一、侵害亲属权的继续履行义务501
二、侵害亲属权的损害赔偿责任502
三、侵害亲属权的非财产责任方式503
第二十四章 侵害监护权的精神损害赔偿504
第一节 监护权及其民法保护的意义504
一、监护的概念504
二、监护权的概念508
三、监护权的内容510
第二节 侵害监护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513
一、监护权作为侵权行为客体513
二、侵害监护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515
第三节 侵害监护权的精神损害赔偿518
一、停止侵害518
二、赔偿损失519
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519
第二十五章 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精神损害赔偿520
第一节 人身权的延伸保护520
一、人身权延伸保护的概念及必要性520
二、人身权延伸保护的理论依据525
一、人身权延伸保护的范围532
第二节 人身权延伸保护的基本内容532
二、人身权延伸保护的方法和期限536
第三节 死者人格利益的具体保护538
一、死者名誉利益法律保护538
二、死者肖像利益的保护541
三、死者姓名利益的保护544
四、死者隐私利益的保护545
五、死者荣誉利益的保护548
六、对遗体、遗骨的保护549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本适用范围557
第二十六章 侵害财产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557
第一节 确立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557
二、侵害财产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产生及其必要性559
第二节 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563
一、确定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原则563
二、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564
第三节 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实行567
一、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提出567
二、赔偿数额的确定568
三、其他责任形式569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规则简图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