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林政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839795.jpg)
- (日)盐谷勉著;唐广仪,张慧忱译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1621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林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林政学概念1
第一节 林政学的定义1
1.林政学1
目录1
2.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3
3.关于林政学的名称4
1.与经济学的关系6
第二节 林政学与有关学科6
2.林学中有关经济学科的分化7
3.在林学中的地位7
第二章 森林11
第一节 森林的概念11
1.森林的定义11
2.森林法的森林12
3.森林的名称13
1.森林的多种效益14
第二节 森林的效益14
2.木材生产效益16
3.保护国土效益17
4.卫生保健效益19
第三章 林业22
第一节 林业的概念22
1.广义的林业22
2.产业的意义及其划分22
3.产业型林业24
4.木材业、原木生产业与林业25
5.制炭业与林业26
6.树木园艺与林业27
第二节 林业产品和生产要素28
1.林业产品特性28
2.林业土地(林地)30
3.林业资本33
4.林业劳动36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组织39
1.林业企业39
2.林业经营45
第四节 林业生产收入48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与林业51
1.林业产值与收入51
第四章 我国林业的特征51
2.林业就业人员53
3.林业的土地利用54
第二节 森林资源与林产品供需56
1.森林资源现状56
2.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者58
3.林产品供需59
1.林业生产的界限性62
第三节 日本林业展望62
2.海外林业的展望63
3.保健林业的形成64
第二篇 林业政策总论67
第五章 林业政策的概念67
第一节 森林、林业与林政的关系67
第二节 林业政策的目的69
1.时代思想与政策69
2.林业政策的目的70
第三节 林业政策的手段71
1.强制或制约政策72
2.奖励、扶持政策73
第四节 林业政策主管机关74
1.实施政策的主体74
2.国家机关74
3.林业团体76
第六章 林业政策的演变79
第一节 经济政策理想与体系变迁79
1.时代的划分79
2.重商主义80
3.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81
4.历史学派83
5.社会主义84
6.修正资本主义(其一)84
7.修正资本主义(其二)85
第二节 林业政策的演变86
1.现代国家成立以前86
2.森林令时代88
3.森林法时代89
4.统制森林法时代(其一)92
5.统制森林法时代(其二)93
6.森业基本法以后95
第七章 我国林野制度的变迁97
第一节 江户时代的林野制度97
1.林野的管辖与收益97
2.藩有林、村有林、个人有林99
第二节 明治初期林野制度的变迁101
第三节 国有林野制度的的变迁104
1.制定国有林野法以前104
2.战后林政统一以前106
3.关于皇室林108
4.终战后国有林与林政统109
5.国有林野法的修订110
第四节 公有林野制度的变迁111
第五节 私有林野制度的变迁115
1.战前私有林野115
2.战后私有林野116
第六节 林野制度变迁的总结119
第一节 营林监督与森林计划的意义、概念123
第八章 营林监督与森林计划123
第三篇 林业规范123
第二节 营林监督124
1.旧时代营林监督制度124
2.明治以后营林监督制度126
3.国外营林监督制度,特别对公有林监督127
第三节 森林计划129
1.森林计划制度的开始129
2.采伐许可制度的废除130
3.森林计划体系与内容131
4.森林计划的方向及问题137
第九章 防护林制度与治山对策140
第一节 防护林的意义,概念140
第二节 防护林沿革及现状142
1.旧时代防护林制度142
2.明治时代以后防护林制度143
3.防护林现状145
第三节 防护林制度的内容146
1.防护林的设置及解除146
3.防护林的损失补偿147
2.防护林的经营限制147
4.关于防护设施区148
第四节 防护林制度的问题及方向149
1.防护林国有论149
2.防护林的整顿及其设置标准的讨论150
3.类似防护林制度152
第五节 治山对策154
第一节 林业种苗对策156
1.林业种苗对策的意义156
第十章 其他林业规范156
2.林业种苗对策的沿革157
3.新种苗法的制定159
4.林木种苗的问题161
第二节 防治病虫害等对策163
第三节 鸟兽保护及狩猎165
第四节 林野火灾对策168
第五节 土地的使用、森林警察及罚则171
1.土地的使用与征用171
2.森林警察172
3.罚则173
第四篇 对林业的促进175
第十一章 森林组合175
第一节 森林组合的意义、概念175
第二节 森林组合的形成及历史演变177
1.立法前森林组合的前身177
2.1907年森林法的森林组合178
3.1939年森林法的森林组合180
第三节 森林组合的内容及现状181
1.现行制度概要与特征181
2.组织183
3.事业及财务状况185
第四节 森林组合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188
1.森林组合的问题188
2.森林组合制度的发展方向189
第十二章 造林政策194
第一节 造林政策的意义194
第二节 造林政策的发展过程196
1.幕藩体制下的造林政策196
2.明治以后造林政策199
3.战后造林政策202
第三节 现行造林促进政策205
1.造林资金补助措施205
2.收益分成造林208
3.绿化运动212
第四节 造林政策的发展方向213
第十三章 林道政策215
第一节 林道政策的意义215
第二节 林道政策的发展过程217
1.明治时期的林道政策217
2.1945年以前的林道政策218
3.1965年以前的林道政策219
4.林道政策与林道现状222
第三节 林道资金补助的内容224
1.林道整顿计划224
2.林道资金补助体系和内容224
第四节 林道政策的问题及发展方向226
第十四章 林业普及指导229
第一节 林业普及指导的意、义概念229
1.战前的林业普及指导事业230
第二节 林业普及指导的发展过程230
2.1955年以前的林业普及指导事业231
3.1955年以后的林业普及指导事业232
第三节 林业普及指导的内容234
1.普及指导的目的与方针234
2.林业普及指导的组织234
3.普及指导的内容与方法235
4.普及指导人员培训与林业试验机构236
第四节 林业普及指导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237
第一节 森林保险的意义、概念240
第十五章 森林保险240
第二节 森林保险的沿革和现状241
1.民营保险241
2.森林国营保险242
3.全国森林组合联合会灾害共同救济243
第三节 森林国营保险的内容244
1.保险对象及保险契约244
2.保险余额及保险费245
4.森林国营保险的运营246
3.损害补偿246
第四节 森林保险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247
1.森林保险的问题247
2.森林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248
第十六章 林业金融250
第一节 林业金融的意义、概念250
第二节 林业金融的沿革251
第三节 林业金融的内容253
1.林业金融的种类253
2.林业金融机关254
3.林业信用基金257
第四节 林业金融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259
第十七章 林业税制262
第一节 林业税制的概念262
第二节 山林所得税263
1.山林所得税的沿革263
2.现行山林所得税266
3.山林所得税的问题267
2.山林继承税268
1.现行继承税268
第三节 山林继承税268
3.山林继承税的问题269
第四节 木材交易税271
1.木材交易税的沿革271
2.现行木材交易税271
3.木材交易税的问题272
第五节 其他有关林业税制273
1.林业基本法的建立275
第一节 林业基本法的概念275
第十八章 林业基本法与基本法林政275
第五篇 林业现代化275
2.林业基本法的性质277
第二节 林业基本法的体系与内容282
1.林业基本法的结构282
2.生产对策284
3.结构对策285
4.流通对策285
5.从事林业者的对策287
第三节 林业基本法与基本法林政的问题1.基本法体系内在的问题288
2.关于我国林业特征问题290
3.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291
第一节 林业结构改善事业的意义294
第十九章 林业结构改善事业294
第二节 事业的内容296
第三节 事业经过、效果及问题299
1.事业经过与效果299
2.事业上存在的问题302
第四节 第二次林业结构改善事业303
第二十章 入会林野的现代化307
第一节 入会林野现代化的意义307
1.入会林野的现状308
第二节 入会林野的现状及问题308
2.入会林野现代化政策的酝酿312
3.入会林野存在的问题313
第三节 入会林野的整顿314
1.入会林野现代化法的概要及特征314
2.入会林野整顿手续、扶持措施316
第四节 入会林野整顿的实施状况317
第五节 入会林野现代化的问题319
1.振兴山村事业的实施320
第三节 振兴山村事业的实施及其方向320
第一节 振兴山村的意义及背景321
1.山村与振兴山村的意义321
第二十一章 振兴山村321
2.山村的特征323
第二节 山村振兴法326
1.山村振兴法的目标………………?328
2.山村振兴法的内容328
2.今后的动向332
1.林业劳动者的动向335
第一节 林业劳动力对策的背景335
第二十二章 林业劳动力对策335
2.林业劳动者的劳动条件338
第二节 林业劳动力对策的实际状况340
1.对策的发展过程342
2.对策的现状343
第三节 对策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345
第二十三章 国有林野政策347
第一节 战后改变体制及混乱时期347
第二节 经营恢复时期(1951—1960年)350
第三节 经营活跃时期—困难萌芽时期(1961—1969年)352
第四节 经营困难时期(1970年以后)355
1.国有林苦恼355
2.国有林的发展方向356
第二十四章 森林资源政策与国外材对策361
第一节 战后恢复时期(1960年以前)361
1.木材供需概况361
2.森林资源政策363
3.国外材对策364
1.一般经济及木材供需概况366
第二节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70年以前)366
2.森林资源政策371
3.国外材对策374
第三节 当前森林资源及国外材对策375
1.一般经济及木材供需概况375
2.森林资源政策376
3.国外材对策377
第四节 国外材产地概况379
1.南洋材379
2.美国材380
3.北洋材381
4.新西兰材382
5.其他382
第二十五章 保健林政策384
第一节 保健林的意义、概念384
第二节 保健林政策的沿革386
1.战前保健林政策386
2.战后保健林政策388
第三节 保健林体系与内容390
1.环境保护林为主的区域性制度390
2.观光、游乐为主的区域性制度392
3.自然保护为主的区域性制度394
第四节 保健林政策的问题与发展方向399
1.自然公园制度的充实及发展方向399
2.林野厅新保健林政策的发展方向400
3.21世纪的林业构思402
4.欧美各国森林公益机能的研究动向404
5.结束语405
附录1408
附录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