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敬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661894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经济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1章 改革问题的提出3
1.1社会主义的由来4
1.早期社会主义者4
专栏1.1莫尔的《乌托邦》和“欧文的平行四边形”7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8
3.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11
1.2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
1.列宁的革命前设想和苏俄的早期实践12
专栏1.2苏联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模式14
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5
专栏1.3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17
1.3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18
1.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体制可行性的理论论证18
2.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19
专栏1.4布鲁斯的分权模式21
3.20世纪后期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22
1.4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5
1.苏联改善经济的努力及其失败25
2.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28
专栏1.5南斯拉夫改革的三个阶段29
3.匈牙利的渐进改革30
专栏1.6匈牙利“新经济机制”的特点31
4.波兰的四次改革31
专栏1.7波兰的四次改革32
5.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改革32
6.俄罗斯和中欧、东欧诸国在新政治体制下向市场经济的转型33
专栏1.8科尔奈两种转型战略的主要特征34
1.5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35
1.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形成35
2.中国改革问题的提出39
专栏1.9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41
阅读参考42
思考题43
第2章 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44
2.1行政性分权(1958—1978年)45
1.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方针的确定45
2.“体制下放”政策的实施46
3.“体制下放”造成的经济混乱及其救治49
4.对行政性分权的经济学分析52
2.2增量改革(1979—1993年)55
1.增量改革战略的形成55
专栏2.1 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开端57
2.改革重点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59
3.增量改革战略的全面推行60
4.“双轨制”的出现64
5.长期采用增量改革战略的消极后果66
专栏2.2寻租(Rent Seeking)69
2.3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70
1.1984—1986年改革战略转变,进行全面改革的尝试70
专栏2.3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71
专栏2.4 1986年关于改革战略的争论73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75
专栏2.5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76
3.整体推进战略的纵深发展77
专栏2.6 中共十五大和江泽民所作的政治报告79
阅读参考80
思考题81
第二篇 部门专论85
第3章 农村改革85
3.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经营制度86
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86
2.农业是一个适宜于家庭经营的生产部门87
3.2承包制改革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90
1.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90
专栏3.1人民公社化运动92
2.农村的基本状况94
3.3“包产到户”的推行和经济效果95
1.1976年以前“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95
2.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迅速普及98
专栏3.2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契约99
3.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经济效果101
4.承包经营制引起的产权交革103
5.对乡镇企业发展的作用104
3.4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前景105
1.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106
2.完善土地制度109
3.减轻农民的负担111
4.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112
专栏3.3美国新奇士(Sunkist)橘农销售合作社114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116
专栏3.4二元经济(Dual Economy)模型116
阅读参考120
思考题120
第4章企业改革121
4.1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122
1.企业及其所有权122
2.企业的三种基本法律形式124
3.现代公司的产生125
专栏4.1 18世纪初期英国的合股公司127
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129
专栏4.2公司治理的主要机制132
4.2传统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134
1.传统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134
2.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136
3.放权让利改革的实质140
专栏4.3《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规定的企业经营权141
4.放权让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142
专栏4.4 1988年《企业法》及其对1993年《公司法》的影响144
4.3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145
1.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进145
2.改制公司在治理上存在的问题147
4.4应当采取的进一步改革措施152
1.进一步降低国有股的股权份额152
2.加强大型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154
3.克服“内部人控制”的缺陷,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制衡156
4.发挥国资委的作用,依法行使股权158
5.汲取国际经验,加强公司治理159
专栏4.5 2002年美国《索克斯法案》的新规定161
阅读参考162
思考题163
第5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164
5.1国有制崇拜及其突破165
1.国有制统治地位在中国的建立165
2.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突破传统所有制理论的束缚168
3.所有制论战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方针的确立172
5.2 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174
1.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针的确立174
2.“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177
专栏5.1诸城和顺德的中小型企业改革178
5.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180
1.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181
2.一些地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182
专栏5.2企业集群和模块化生产185
5.4依靠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86
专栏5.3高清晰度电视的故事188
专栏5.4美国的创业投资190
5.5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192
1.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192
2.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194
专栏5.5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小企业的扶植政策194
3.民营企业要加紧自身的努力196
专栏5.6海外华人家族企业198
阅读参考201
思考题202
第6章 银行制度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203
6.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货币”与“金融”204
1.市场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204
专栏6.1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205
2.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和“金融”207
3.20世纪80年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变化208
4.突破“金融压制”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性210
6.2 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改革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212
1.1994年改革前我国银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212
专栏6.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银行改革计划213
2.1994年以后银行制度改革的进展214
3.银行制度改革跨世纪的新课题217
专栏6.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217
专栏6.4美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220
6.3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222
1.货币市场的基本原理222
2.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223
3.中国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24
6.4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225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225
2.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措施227
专栏6.5机构投资者229
专栏6.6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性231
专栏6.7 2001年初的“股市大辩论”236
阅读参考240
思考题240
第7章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42
7.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243
专栏7.1市场失灵243
1.市场经济下的财税体制245
专栏7.2 公共物品245
2.1979年以前财税体制的基本特点248
7.2 1980—1993年的财税改革250
1.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250
2.政府与企业间财务关系的变化253
3.财政承包制的制度缺陷254
7.3 1994年财税体制的全面改革257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要求257
2.财政预算的分税制258
3.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259
专栏7.3增值税260
7.4 1994年以后的财税改革262
1.“预算外收入”的清理262
2.“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264
3.实现向公共财政制度的转变266
4.尚在拟议中的改革268
阅读参考272
思考题272
第8章 对外开放273
8.1从内向经济到外向经济的转变274
专栏8.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74
1.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类型276
专栏8.2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环境新特点279
2.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280
8.2对外开放的空间演进283
1.80年代对外开放基地的构建283
2.90年代扩大地区对外开放284
3.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285
8.3外商直接投资287
1.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增长与特点287
专栏8.3 外商直接投资(FDI)287
2.促进本土企业成长293
专栏8.4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296
8.4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97
1.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297
2.对外贸易的发展299
3.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301
8.5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景303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303
专栏8.5世界贸易组织(WTO)303
2.中国将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304
3.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305
阅读参考308
思考题308
第三篇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311
第9章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311
9.1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其模式312
1.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和基本功能312
2.各国实施社会保障的经验和教训312
专栏9.1智利模式的示范效应319
3.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320
9.2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计划323
1.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323
2.传统社会保障体制的缺陷324
3.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326
专栏9.2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328
4.世界银行的养老金改革建议328
9.3改革的实施情况和问题330
1养老保险改革330
专栏9.3 哈萨克斯坦的养老金制度改革335
2.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338
3.关于失业保险340
4.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1
5.关于农村社会保障342
阅读参考344
思考题344
第10章 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346
10.1宏观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347
专栏 10.1 凯恩斯主义及其宏观经济政策348
10.2 1979—1993年期间的通货膨胀349
1.通货膨胀是转型时期的普遍性问题349
2.1980—1994年的四次经济过热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351
专栏10.2美国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和争论362
10.3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和对应政策364
专栏10.3东亚金融危机364
1.需求不足的成因365
2.增加内需的对策及效果366
专栏10.4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367
3.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370
10.4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近期问题和中长期风险370
1.我国金融系统存在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于经济的高投入和低效率371
2.防止危机的必要措施374
阅读参考375
思考题375
第11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376
11.1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377
1.转型时期是一个社会关系趋于紧张的时期377
2.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380
专栏11.1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390
11.2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391
1.对待改革的不同态度391
2.保持社会公正是转型时期的一个尖锐问题394
11.3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399
1.政府在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职能399
专栏11.2 20世纪政府与市场边界变动400
2.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402
11.4积极推进政治改革403
1.政治改革的必要性403
专栏11.3邓小平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405
2.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407
3.培育市民社会,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411
阅读参考412
思考题412
第四篇 简短的结论415
第12章结束语415
12.1 改革的经济和政治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逐步明晰415
12.2推进改革,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8
人名索引表421
名词索引表425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