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859629.jpg)
- 商志晓,魏恩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384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理论的生命在于发展和创新1
一、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二、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呼唤着、推动着邓小平理论的创新5
三、新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10
四、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创新无止境13
第一部分25
第一章 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理论创新25
一、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25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32
三、执政党建设面临新的重大考验38
第二章 新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47
一、沉着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48
二、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52
三、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59
四、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开创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66
第三章 新的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基础70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70
二、唯物史观的科学生产力论76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82
四、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85
第四章 新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90
一、新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90
二、新的理论创新的科学体系98
第二部分113
第五章 “三个代表”——新的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11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深化过程11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经验总结119
三、“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123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25
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及其社会历史作用129
第六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29
二、正确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35
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38
第七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44
一、文化、先进文化及其社会历史作用144
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50
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153
第八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2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162
二、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166
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高依据171
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176
第九章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81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181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188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97
第三部分209
第十章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209
一、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209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216
三、在高举旗帜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2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27
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27
二、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233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241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46
第十二章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53
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在治党治国之道上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53
二、努力做到并落实好“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59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70
二、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77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82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89
一、坚持和完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89
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94
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99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0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10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10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19
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2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28
一、深化和拓展了对文化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328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333
三、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338
四、坚持党的文化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341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47
一、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347
二、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353
三、抓住机遇,实施一系列新世纪发展战略359
第十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367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36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主要指标371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79
第十九章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84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384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政策和思路——“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理论的发展387
三、争取民心,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具体政策措施397
一、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402
第二十章 新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和外交战略理论402
二、适应形势变化,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11
三、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20
第二十一章 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426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建设的首要位置426
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432
三、坚持科技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439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理论447
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44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56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61
第二十三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69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69
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473
三、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476
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482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486
第四部分493
第二十四章 新的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493
一、时代性493
二、实践性500
三、人民性504
四、科学性508
五、系统性511
第二十五章 新的理论创新的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515
一、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515
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519
三、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24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528
后记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