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RI应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MRI应用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885673.jpg)
- 胡军武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976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RI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术语及实际意义4
第一节 优化图像信噪比、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术语4
一、信噪比4
二、分辨率4
三、对比度4
四、对比噪声比4
五、平方象素4
六、象素和体素5
七、自旋密度5
八、磁化传递5
九、零填充技术6
十一、层面插值7
十、平面内插值7
十二、CLASSIC8
十三、动态扩展8
十四、图像密度矫正9
十五、分数回波9
十六、半傅立叶9
十七、可变接收带宽9
十八、表面线圈10
十九、匀场线圈和匀场11
二十、相控阵线圈11
二十一、对比剂11
二十二、层厚11
二十三、层间距12
二十四、一致性、相干性12
二十六、K-空间13
二十五、饱满因素和品质因素13
一、串话干扰14
二、伪影14
三、相位频率交换14
四、流动补偿14
第二节 减少图像伪影的术语14
五、呼吸补偿16
六、心电补偿16
七、门控16
八、呼吸门控17
九、外周门控和心电门控19
十、射频剪裁22
十一、无相位包裹22
第三节 决定扫描时间的术语24
一、相位偏置多层采集技术24
十三、导航回波技术24
十四、空间预饱和24
十二、相位矫正24
二、重复时间25
三、回波时间26
四、反转时间27
五、纵向磁化和横向磁化28
六、弛豫率28
七、弛豫时间28
八、纵向弛豫时间28
九、横向弛豫时间29
十、翻转角29
十一、回波链30
十四、观察视野31
十三、回波数31
十二、双回波31
十五、相位视野32
十六、采集矩阵和显示矩阵33
十七、重建矩阵33
十八、采集时间33
十九、相位和频率33
二十、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33
二十一、激励次数34
第四节 其他术语34
一、连续34
二、磁化率35
三、驱动稳态法准备35
四、多相位35
五、自动触发35
八、回到中心层面36
六、流动分析36
七、中心频率36
九、滤过37
十、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37
第五节 后处理术语37
一、窗位37
二、窗宽37
三、最大强度投影及部分容积MIP重建38
四、多平面投影重建38
五、表面重建38
六、可测容积38
七、测量38
八、最小强度投影39
九、多幅图像感兴趣区39
三、传导板开口40
二、磁体间出入门40
四、设备临时通道40
第三章 磁共振场地要求40
一、磁体间40
第一节 房间尺寸及分布40
五、观察窗41
六、操作间41
七、设备间42
第二节 环境要求42
一、磁体间的周围环境42
二、磁体间内环境45
第三节 系统电源要求45
一、电压45
二、最小动作电流45
五、地线46
四、电缆46
三、变压器容量46
六、空调47
七、电缆槽47
八、照明48
第四节 射频屏蔽及其他要求48
一、射频屏蔽要求48
二、湿度要求及散热量48
三、磁体间承重要求48
四、通风要求48
五、上下水要求48
六、其他要求49
三、梯度线圈51
二、匀场线圈51
一、超导线圈51
第四章 线圈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51
第一节 设备线圈51
第二节 射频线圈52
一、系统线圈52
二、表面线圈53
三、相控阵线圈联56
第五章 磁共振造影剂59
第一节 磁共振造影剂分类59
一、顺磁性造影剂59
二、超顺磁性造影剂60
第二节 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60
一、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机制60
二、磁共振造影剂的临床应用62
第一节 MRI伪影的产生66
第六章 MRI伪影的产生及抑制方法66
第二节 MRI伪影的分类67
第三节 MRI伪影的抑制方法67
一、运动伪影67
二、磁敏感性伪影68
三、化学位移伪影70
四、设备相关伪影71
五、资料相关伪影75
第七章 成像序列及其组织特征80
第一节 常用成像序列80
一、自旋回波序列80
二、梯度回波序列81
三、反转恢复回波序列82
第二节 正常组织及各种不同病理组织的MR信号特点84
四、平面回波序列84
一、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85
二、病理组织的信号特征86
第八章 不同疾病的成像方法89
第一节 颅脑及颈部疾病89
一、颅脑疾病MRI检查方法89
二、脑垂体疾病101
三、内耳膜迷路103
四、颜面部及颈部疾病的MRI的检查方法104
第二节 脊柱及脊髓疾病MRI检查方法115
一、颈椎疾病115
二、胸椎疾病118
三、腰骶椎及尾椎疾病121
一、纵隔疾病123
第三节 胸部疾病123
二、肺部疾病126
三、心脏疾病129
四、胸部大血管疾病134
五、乳腺疾病139
第四节 腹部、腹膜后及盆腔疾病141
一、肝脏、胆系和脾脏疾病142
二、胰腺疾病145
三、胃及肠道疾病147
四、肾上腺、肾脏、输尿管及腹膜后疾病148
五、腹部血管疾病150
六、盆腔疾病154
第五节 四肢及其关节疾病157
一、肩关节及肱骨疾病MRI157
二、肘关节和前臂160
三、腕关节和手161
四、髋关节疾病MRI162
五、下肢疾病165
六、肢体血管成像170
第九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及运用173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173
一、常规MRA173
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175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179
第二节 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180
一、MR弥散成像180
二、弥散张量成像182
三、MR灌注成像183
第三节 磁共振波谱分析187
一、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87
二、磁共振波谱采集的方法188
三、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定量方法189
四、常规代谢产物的MRS共振峰及其临床意义190
五、磁共振波谱成像的临床应用191
第四节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194
一、基本原理195
二、成像序列195
三、基础及临床研究195
四、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局限性197
第十章 MR源影像的重建198
第一节 三维成像198
一、三维成像的成像原理198
二、三维影像重建方法199
第二节 仿真内镜成像202
一、仿真内镜的基本原理与技术203
二、仿真内镜成像的重建技术205
一、质量控制参数207
第十一章 图像的质量控制207
第一节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207
二、补充参数209
三、试验物质和物体210
四、机器的安装调度与保养212
第二节 图像的质量控制214
一、影响信噪比的因素214
二、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因素216
三、影响对比度的因素216
四、MRI系统的主要物理部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217
第三节 各种检查参数的相互影响220
第四节 各种检查条件的选择方法221
第十二章 介入性磁共振成像222
第一节 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概况222
一、磁体系统223
第二节 设备和器械223
二、MR相容性仪器和器械224
第三节 成像序列与参数227
一、用于MR导向活检的快速成像技术227
二、MRI温度敏感序列228
三、其他成像技术229
第四节 MRI介入方法及应用230
一、MR导向穿刺活检230
二、MR导向间质治疗231
三、术中MRI成像233
四、介入性磁共振血管造影233
附录一 GE 0.5 Signa Contour操作常规234
附录二 GE 1.0 Signa Horizon LX操作常规242
附录三 GE 1.5T Signa Horizon CV/i操作常规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