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讲义 1 总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讲义 1 总则](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89577.jpg)
- (日)山本敬三著;解亘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28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民法-高等学校-教材;民法-总则-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讲义 1 总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初版序言1
1法律学的学习意味着什么1
Ⅰ 序1
Ⅱ 学习法律学是背诵六法全书吗1
中文版序3
1 一般人对法律的印象 2 为什么仅仅熟记六法全书成不了法律专家Ⅲ 判例和学说的作用3
1判例的作用 2学说的作用5
Ⅳ 结语——法律学的学习意味着什么5
2民法的全貌6
Ⅰ 序6
Ⅱ 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7
1公法与私法 2作为私法基本法的民法8
Ⅲ 民法的对象——财产法与家族法8
1家族法2财产法10
Ⅳ财产法的基本构造10
1 所有与契约 2 财产法的基本构造——物权与债权14
Ⅴ 民法典的构成14
1Pandekten模式的采用 2构成的概要15
Ⅵ 民法总则的涵义和构造15
1何谓民法总则 2 民法总则的基本构造 3本书的构成19
Ⅶ 日本民法的历史19
Ⅰ序23
Ⅱ 权利能力23
1 民法典的成立史 2 民法学史 3 民事立法的展开23
3权利能力、意思能力、行为能力23
1何谓权利能力 2权利能力的始期 3权利能力的终期27
Ⅲ意思能力27
1何谓意思能力 2 无意思能力的效果——无效29
Ⅳ行为能力29
1 何谓行为能力 2 行为能力制度的修改——成年监护制度的创设Ⅴ 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关系33
1效果的异同 2竞合问题——无效与撤销的二重效果36
4行为能力各论Ⅰ36
Ⅰ 序36
Ⅱ 成年监护的问题构造36
1制度整体的构造 2法定监护的问题构造37
Ⅲ法定监护Ⅰ——监护37
Ⅳ法定监护Ⅱ——保佐43
1 监护的开始 2 监护开始的效果 3 监护的终止43
1保佐的开始 2保佐开始的效果 3保佐的终止47
Ⅴ 法定监护Ⅲ——辅助47
1辅助的开始 2辅助开始的效果 3辅助的终止52
Ⅵ任意监护52
1 任意监护的必要性 2 任意监护契约的成立 3 任意监护契约的效力4任意监护契约的终止52
5行为能力各论Ⅱ、失踪58
Ⅰ序58
Ⅱ未成年人58
1未成年人与保护人2未成年人所为之法律行为的效力 3 撤销情形的效果Ⅲ 对限制能力人的相对人的保护62
1 相对人的催告权 2限制能力人的诈术64
Ⅳ失踪64
Ⅰ序70
Ⅱ 法律行为概念的涵义70
6法律行为总论70
1住所 2不在人的财产管理 3宣告失踪70
1 法律行为 2 准法律行为73
Ⅲ 法律行为制度的基本原理73
1 私的自治和契约自由 2私的自治、契约自由的问题点 3 对私的自治、契约自由的介入Ⅳ法律行为法的问题构造81
1法律行为的效力 2代理83
7法律行为的成立、解释83
Ⅰ 序83
Ⅱ 总论——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83
1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2意思表示的涵义和构造 3 意思表示的基本原理Ⅲ 意思表示的成立87
1 是否需要表示行为 2 是否需要效果意思 3 是否需要表示意识Ⅳ 意思表示的生效89
1 意思表示的生效时期 2 表意人的死亡和丧失能力所产生的影响 3 基于公示的意思表示Ⅴ 法律行为的解释93
Ⅰ 序102
8心里保留和虚伪表示102
1何谓法律行为的解释 2契约的解释 3遗嘱的解释102
Ⅱ 心里保留103
1何谓心里保留 2基于心里保留之意思表示的效力 3 真实意思的存在与否和心里保留——以出租招牌的事件为素材Ⅲ 虚伪表示105
1 何谓虚伪表示 2 虚伪表示的效力113
Ⅳ94条2款的类推适用113
1类推适用94条2款的可能性 2意思外观对应型 3意思与外形非对应型113
9错误Ⅰ——总论118
Ⅰ 序118
Ⅱ 问题之所在118
1 错误的种类 2 错误论的争点122
Ⅲ 二元论——传统的错误理论122
1对错误的理解——二元论 2表示错误 3动机错误126
Ⅳ一元论——信赖主义的错误理论126
1 新二元论——错误外构成说 2 新一元论——合意主义的错误理论129
1 对错误的理解——一元论 2 错误无效的统一要件129
Ⅴ 基于合意主义的再构成129
10错误Ⅱ——各论136
Ⅰ 序136
Ⅱ 错误与没有合意136
1 错误与没有合意的涵义 2 两者的区别137
Ⅲ要素的错误137
1 何谓要素的错误 2 要素错误的具体内容146
Ⅳ表意人的重过失146
1趣旨 2重过失的判定基准 3表意人的重过失与相对人的恶意Ⅴ 效果148
1 因错误而导致无效 2错误人的损害赔偿义务150
Ⅵ 与其他制度的关系——与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150
Ⅰ 序152
Ⅱ 欺诈的成立与否152
11欺诈、胁迫152
1 何谓瑕疵担保 2错误与瑕疵担保的关系152
1 何谓欺诈 2 默示欺诈 3 欺诈与其他制度的关系158
Ⅲ 胁迫的成立与否158
1何谓胁迫 2胁迫的成立要件160
Ⅳ第三人的欺诈、胁迫160
1 第三人的欺诈 2 第三人的胁迫161
Ⅴ 基于欺诈、胁迫的撤销与第三人161
1 撤销前的第三人 2 撤销后的第三人168
12有关法律行为内容的有效要件168
Ⅰ 序168
Ⅱ 内容的实现要件168
Ⅲ 法律行为的内容规制——总论169
1 内容的确定性 2 内容的实现可能性169
Ⅳ法令对内容的规制171
1 何谓法律行为的内容规制 2 内容规制的根据规定171
1私法法令对内容的规制 2公法法令对内容的规制——取缔法规 3 补论——法律规避行为Ⅴ 公序良俗对内容的规制179
1作为一般条款的公序良俗 2有关公序良俗的研究状况 3 公序良俗论的再构成179
13消费者契约法188
Ⅰ 序188
Ⅱ 何谓消费者契约法188
1意义2适用范围191
Ⅲ 对缔结过程的规范191
1 当事人的努力义务 2基于不当劝诱的撤销 3 契约内容的确定Ⅳ 不当条款的规制203
1个别条款规制 2一般条款 3不当条款规制的构造与射程209
Ⅴ 消费者契约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209
Ⅱ 无效与撤销——总论210
14无效与撤销、条件与期限210
Ⅰ 序210
1何谓无效 2何谓撤销 3无效与撤销的双重效果211
Ⅲ无效各论211
1无效的主张者 2无效的范围 3无效行为的转换 4无效行为的追认Ⅳ撤销各论217
1 撤销权的行使 2 适于撤销之行为的有效确定220
Ⅴ 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和期限220
1 条件和期限——总论 2 条件各论3 期限各论——期限利益Ⅵ补论——期间226
1 民法规定的射程 2期间的计算方法227
15代理总论、有权代理227
Ⅰ 序227
Ⅱ 代理总论227
1 何谓代理 2 代理的基本构造以及与代理制度类似的制度Ⅲ代理权232
1代理权的发生原因 2代理权的范围 3再代理 4代理权的消灭Ⅳ代理行为240
16无权代理245
Ⅰ 序245
Ⅱ 无权代理行为的效果——本人与相对人的关系245
1 显名 2 代理行为的有效性245
1 原则——效果不归属 2 本人和相对人可以采取的手段——契约无权代理的情形 3 本人、相对人可以采取的手段——单方行为无权代理的情形Ⅲ 无权代理人的责任——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的关系249
1 无权代理人责任的要件 2 无权代理人的责任的内容253
Ⅳ无权代理与继承253
1 问题之所在 2无权代理人继承型 3 本人继承型 4 双方继承型5无权代理人就任监护人型253
17表见代理 Ⅰ265
Ⅰ 序265
Ⅱ何谓表见代理265
1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2 表见代理制度的基本原理 3 民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Ⅲ源于代理权授予表示的表见代理267
Ⅳ逾越代理权的表见代理274
1涵义 2要件 3空白委托书的滥用274
1 涵义 2 权限的逾越 3 第三人的信赖与正当理由282
Ⅴ 代理权消灭后的表见代理282
1涵义2要件285
18表见代理Ⅱ285
Ⅰ 序285
Ⅱ 表见代理的射程285
1与表见传达的关系 2 与代理权滥用的关系 3适用于法定代理的可能性Ⅲ表见代理的效果293
1 效果归属于本人 2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关系295
19法人总论、法人制度Ⅰ——设立、内部关系、解散295
Ⅰ序295
Ⅱ 总论——何谓法人295
Ⅲ法人的设立299
1法人与法人格 2法人的种类 3有关法人的法律规制299
1有关法人设立的立法主义 2公益法人的设立 3 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的设立Ⅳ法人的内部关系304
1社团法人的机关 2 社团法人的意思决定方法305
Ⅴ法人的解散305
1 解散事由 2清算308
20法人制度Ⅱ——法人的外部关系308
Ⅰ序308
Ⅱ 总论——法人权利义务归属的问题构造308
1 权利义务的归属可能性——法人权利能力的范围 2 权利义务的现实归属Ⅲ 基于法人目的的限制310
1 基于目的之限制的定位 2 目的范围的判断基准317
Ⅳ 理事所为之交易行为与法人的责任317
1 法人的侵权行为责任总论 2 由理事等人的行为造成的、法人的侵权行为责任 3 机关个人的侵权行为责任321
1 有关理事代理权的问题 2 章程等对代理权的限制 3 基于法令的限制Ⅴ 法人的侵权行为321
21法人以外的团体326
Ⅰ 序326
Ⅱ 总论326
1 问题之所在 2 传统的理论 3 类型论330
Ⅲ 团体的内部关系330
1组合 2无权利能力社团332
Ⅳ 团体的财产关系332
1 社团法人 2 组合 3 无权利能力社团335
Ⅴ 团体的外部关系335
1 社团法人 2 成员的债务与团体的关系 3 团体的债务与成员的关系335
22时效总论、时效的完成Ⅰ344
Ⅰ 序344
Ⅱ 时效制度的存在理由345
1 时效的涵义 2时效制度的构造345
1保护非权利人·实体法说 2保护权利人·诉讼法说 3多元说Ⅲ 时效的完成——取得时效的要件349
1序 2事实状态 3时效期间4事实状态的持续360
23时效的完成Ⅱ360
Ⅰ 序360
Ⅱ 时效的完成——消灭时效的要件360
1时效期间的长度 2时效期间的起算点 3形成权的时效367
Ⅲ 时效的中断367
1何谓时效的中断 2相对人合作情形的中断手段——承认 3相对人不合作情形的中断手段——请求 4 相对人不合作情形的中断手段——扣押、临时扣押、临时处分 5 时效中断的效果Ⅳ时效的中止378
1涵义 2时效的中止事由379
24时效的援用、放弃379
Ⅰ 序379
Ⅱ 时效的援用379
1何谓时效的援用 2援用权人的范围 3援用的场所 4援用效果所及之人的范围——援用的相对效力Ⅲ 时效利益的放弃387
1何谓时效利益的放弃 2 时效完成后的自认行为389
Ⅳ时效的效力——溯及力389
1取得时效2消灭时效390
Ⅴ 补论——消灭时效的射程及其周边390
1 消灭时效的射程——不因时效而消灭的权利 2 与消灭时效类似的制度390
25信义则和权利滥用397
Ⅰ 序397
Ⅱ 法解释的方法与一般条款的作用397
1 法解释的基本框架 2 一般条款的作用和问题点401
Ⅲ 依据制定法的裁判与一般条款的作用401
1一般条款对制定法的具体化 2一般条款对制定法不完备的补充 3一般条款对制定法的修正判例索引409
事项索引414
翻译后记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