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蜕变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海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04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蜕变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 序1
绪论1
第一部分 蜕变的背景及动因8
第一章 蜕变伴随经济社会新常态出现而发生8
一、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进入新阶段8
二、实现“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工程进入新阶段10
三、实现“速度、方式、结构、动力”经济转型目标进入新常态12
四、经济社会新常态对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转型蜕变产生重大影响13
第二章 蜕变主体内、外部互动及其变革要求16
一、教育格局洗牌重组催生了蜕变的大趋势16
二、发展瓶颈严重制约激发了蜕变的主动因18
三、社会及民众迫切呼唤蜕变并寄予新期待20
第三章 蜕变在国家战略层面得到的重视与支持22
一、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为转型蜕变赋予了崇高的历史使命22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为转型蜕变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3
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转型蜕变明确了目标要求24
第二部分 蜕变的目标及内涵28
第四章 从蜕变前后的联系与区别上找准战略定位28
一、开放大学大体轮廓及其形成的依据28
二、广播电视大学与开放大学的联系与区别30
三、广播电视大学蜕变为开放大学的战略定位31
第五章 从新型大学体系和能力上确立蜕变目标33
一、开放大学建设总目标33
二、开放大学现代化办学体系建设目标34
三、开放大学现代化办学能力建设目标35
第六章 从物质和精神形态变化上把握蜕变内涵37
一、功能形态蜕变37
二、文化形态蜕变39
三、主体形态蜕变40
四、历史形态蜕变41
第三部分 蜕变的必由之路44
第七章 思维创新——打开总开关44
一、改变思维轨迹,突破思维障碍44
二、拓宽思维领域,扩展思维视角45
三、把握思维规律,创新思维方式47
四、揭示创新思路,带动实践创新48
第八章 战略创新——规划大格局50
一、把“拓展提升”作为战略创新主基调50
二、把“需求导向”作为战略创新总方针51
三、把“发展方式转型”作为战略创新“发动机”52
四、把“提升内涵”作为战略创新着重点53
五、把“建设与整合并举”作为战略创新基本策略55
第九章 体制创新——转换结构和制度57
一、开放大学体制创新的依据原则57
二、开放大学体制创新的重点方向58
三、开放大学体制创新应注意的问题61
第十章 机制创新——提升运行效率63
一、基于新的体制架构把机构职能划分到位63
二、运用联系和开放的原理再造具体工作流程64
三、围绕重点业务活动形成高效有序的实施规则64
四、推进开放大学机制创新应注重把握的要点65
第十一章 标准创新——把握方向盘和驱动器68
一、标准创新的动因与作用68
二、标准创新的重点方面70
三、标准创新的基本原则72
四、标准创新的关键问题73
第十二章 管理创新——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75
一、奉行开放管理理念,促进管理思想创新75
二、融入现代管理要素,促进管理制度创新77
三、借鉴企业管理经验,促进管理方法创新79
第十三章 模式创新——提炼教育新经验82
一、开放大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82
二、开放大学模式创新的重点任务83
三、开放大学模式创新的基本方法85
第十四章 行为创新——加速创新主体自适应88
一、行为创新是开放大学建设提出的新课题88
二、行为创新因职业性质不同而各有特殊要求89
三、行为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91
四、开放大学行为创新的条件和环境92
第十五章 文化创新——培育特质和灵魂94
一、文化创新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特殊活动将体现在开放大学建设全部实践中94
二、文化创新的推进方式是挖掘比较优势,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扬弃和升华96
三、开放大学文化创新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97
第十六章 系统创新——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00
一、以系统性方法制订系统创新目标并统筹决策指挥实施控制100
二、以整体性方法规划系统创新格局并作出全面具体安排部署102
三、以协同性方法把握系统创新方向并实现协调有序高效长效103
第四部分 蜕变而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08
第十七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及实践依据108
一、“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依据109
二、“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框架和建构的必要条件112
三、“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开放大学建设中的重大意义114
第十八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办学项目社会化117
一、办学项目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17
二、办学项目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19
三、办学项目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20
第十九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人才标准社会化122
一、人才标准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22
二、人才标准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23
三、人才标准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25
第二十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培养过程社会化127
一、培养过程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27
二、培养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29
三、培养过程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31
第二十一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教学资源社会化133
一、教学资源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33
二、教学资源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35
三、教学资源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36
第二十二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技术手段社会化138
一、技术手段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38
二、技术手段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40
三、技术手段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41
第二十三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管理服务社会化143
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43
二、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44
三、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45
第二十四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学习成果社会化148
一、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48
二、学习成果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50
三、学习成果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52
第二十五章 “社会化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之质量评价社会化154
一、质量评价社会化的提出依据154
二、质量评价社会化的基本内涵156
三、质量评价社会化的实践重点158
第五部分 蜕变的若干关键问题162
第二十六章 以“开放”为核心的办学理念162
一、办学理念的含义、特点和作用162
二、以“开放”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的内涵165
三、质量、服务、特色是以“开放”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的有机构成166
第二十七章 “三维多面”的新型办学体系169
一、建立“三维多面”的办学体系169
二、实行层级加功能的建设方式170
三、创新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运行机制172
第二十八章 “一专多能、数量充足、高度敬业”的人才队伍175
一、“一专多能、数量充足、高度敬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175
二、“一专多能、数量充足、高度敬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177
三、“一专多能、数量充足、高度敬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178
第二十九章 “开放、海量、优质、共享”的学习资源182
一、开放大学建设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新要求182
二、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的新特征184
三、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的新思路187
第三十章 “基于网络、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189
一、“基于网络、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的内涵与特征189
二、“基于网络、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191
三、“基于网络、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的学习形态192
四、“基于网络、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的技术特征193
第三十一章 “特色鲜明、需求强劲”的专业体系196
一、专业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196
二、专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原则198
三、专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200
第三十二章 “中心型互动”的教学模式203
一、“中心型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依据204
二、“中心型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205
三、实施“中心型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208
第三十三章 “过程开放、环节控制、个性服务”的管理服务模式210
一、全方位过程开放是“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210
二、必要的环节控制是“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保障212
三、个性化特色服务是“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有力支撑213
第三十四章 “全过程、多维度、一站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216
一、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16
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原则218
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219
第三十五章 “开放性、互通性、个性化”的开放大学学分银行222
一、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内涵及特点222
二、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建设思路及原则224
三、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225
第三十六章 “一主多维、能力本位”的新型质量观227
一、从社会和市场选择人才的视角确立“一主多维、能力本位”新型质量观227
二、从学习者学习所得必须转化为自身能力素质的视角审视教育质量230
三、从学习成果必须纳入国家和社会认证体系的视角加强开放大学质量建设232
第三十七章 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协调互动234
一、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协调互动的主要特点234
二、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协调互动的基本原则235
三、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协调互动的主要内容237
四、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协调互动的关键问题240
第六部分 蜕变的工作思路和切入点242
第三十八章 以“四个结合”为总体工作思路242
一、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242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43
三、坚持发展和稳定相结合245
四、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246
第三十九章 以“五个重点方向”为切入点248
一、从统一发展战略切入248
二、从加强系统统筹切入249
三、从拓展办学领域切入250
四、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入251
五、从加强内涵建设重点任务切入252
第四十章 以“三个难点”为突破口254
一、突破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和束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254
二、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和束缚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55
三、突破利益关系方面的障碍和束缚激发系统办学活力256
参考文献259
后记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