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绎](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914383.jpg)
- 许庆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62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的探讨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体系和方法3
一 “马克思主义”概念3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和方法8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原理19
一 马克思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原理19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原理22
三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理28
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上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34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共产主义思想——价值共产主义研究39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原著考察40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人本共产主义59
三 马克思恩格斯人本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64
第四章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制度共产主义研究71
一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原著考察72
二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科学论证80
三 依托股份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缓缓走向共产主义89
四 无产者变有产者——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归宿102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过渡”思想——道路共产主义研究10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原著考察106
二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背景分析109
三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经济考证113
四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历史争锋120
五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12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129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29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道路探寻142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兼论本书的研究方法150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根据的探讨167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先导——孙中山三民主义167
一 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167
二 旧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与新民主主义169
三 旧民权主义、新民权主义与新民主主义171
四 旧民生主义、新民生主义与新民主主义174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的生成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78
一 理论引领:马克思、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和殖民地革命理论179
二 国情判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确立186
三 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191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19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199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207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今天的启示:走出自我蒙昧218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思想——人民共和国的立国理论224
一 政治建设: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225
二 经济建设: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成分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思想233
三 文化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42
四 社会性质: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的社会248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基础253
一 “新民主主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25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界定257
三 新民主主义演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258
四 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否定新民主主义实行社会主义261
五 20世纪80年代又为什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生成上探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3
第十二章 由新民主主义理论立论的毛泽东思想267
一 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确定内涵的科学概念267
二 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确定内容的科学体系277
第十三章 中国革命哲学——毛泽东方法论282
一 毛泽东方法论的产生和形成283
二 毛泽东方法论的主要原则及导向功能295
三 “机动思维”:毛泽东方法论的特征3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探讨311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态——邓小平理论311
一 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依据311
二 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实践329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特征342
四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352
五 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方略354
六 在邓小平引领下,中国人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大转换368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改革、发展、稳定理论380
一 中国改革理论381
二 中国发展理论396
三 中国稳定理论405
四 改革、发展、稳定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423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态——人本执政发展观——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论起435
一 毛泽东强国意识主导的“国本”发展观436
二 邓小平富民意识主导的“民本”发展观440
三 江泽民、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43
四 人本执政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价值意义447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方法论449
一 开启时代新风的邓小平方法论思想449
二 正在生成和影响中国的“中衡”新方法——探寻中庸与唯物辩证法的连接和融合483
结语:学习马克思,“为人类工作”,为“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509
参考书目513
研究说明和后记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