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 全新插图普及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论 全新插图普及本
  • (德)卡尔·马克思著;邵新顺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616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马克思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论 全新插图普及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3

第一节 商品3

什么是商品3

商品的二因素4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9

价值形式11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及其转化为资本18

货币职能之一:价值尺度18

货币职能之二:流通手段19

货币职能之三:贮藏手段21

货币职能之四:支付手段21

货币职能之五:世界货币23

货币转化为资本23

第二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7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7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及其特点27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30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3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3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标准35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36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36

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37

第四节 工作日40

工作日的概念及其构成40

为什么说工作日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41

工作日的最低界限与最高界限42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45

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一个规律45

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二个规律46

决定剩余价值量的第三个规律47

第三章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51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51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51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简单联系和区别52

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53

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55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简单比较57

第二节 协作阶段58

何为协作58

协作的作用60

协作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什么62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阶段63

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63

工场手工业生产的优势65

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65

对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评价66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分工68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69

第四节 机器大工业阶段70

机器与手工工具70

机器的价值向产品转移74

机器生产的影响77

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3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83

生产劳动的概念8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84

第二节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86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变化取决因素87

三因素之间的组合及其规律87

第五章 工资9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95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95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怎样转化为工资的96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必然性9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98

计时工资99

计时工资的特点101

计件工资101

计件工资的特点102

第三节 工资的国民差异103

考察各国工资水平应该考虑的因素103

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5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人的名义工资高的秘密105

第六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109

第一节 资本积累的两个假定条件109

资本家卖掉自己的商品并完成货币到资本的转化109

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所有者110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111

何为再生产过程111

资本的再生产112

第三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14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14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17

资本家是靠“节欲”积累资本的?118

决定剩余价值积累量的几种情况121

第四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124

资本构成与资本有机构成124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125

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126

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128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131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32

第五节 原始积累133

原始积累的秘密133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135

15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136

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137

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138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139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40

第七章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145

第一节 货币资本的循环145

第一阶段:G—W146

生产资本的职能147

第三阶段:W′—G′148

总循环149

第二节 生产资本的循环150

生产资本循环的概念和特征150

简单再生产151

积累和扩大规模的再生产152

货币积累153

准备金153

第三节 商品资本的循环154

商品资本循环表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154

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有明显的区别155

第四节 产业资本的总循环156

产业资本循环三种形式的区别156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157

产业资本循环需要具备的条件157

第五节 流通时间和费用159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159

流通费用162

第八章 资本周转167

第一节 资本的周转与形式167

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67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68

第二节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7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72

周转的周期173

第三节 劳动期间175

劳动期间的概念及引起其差别的原因175

劳动期间差别的影响176

劳动期间的差别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的影响176

劳动期间的缩短和预付资本量的关系178

第四节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178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劳动期间)179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对资本周转的影响180

生产资料的储备对资本周转所产生的影响181

流通时间182

第五节 周转时间与可变资本184

资本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184

年剩余价值率186

可变资本周转对社会生产的影响187

第九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91

第一节 导言191

研究的对象191

货币资本的作用193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194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起点、形式以及内容195

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196

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198

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199

第三节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01

第Ⅰ部类的积累203

第Ⅱ部类的积累205

第十章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209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209

成本价格是所费资本价值的转化形式209

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210

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212

第二节 利润率212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13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的原因214

利润率214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215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16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216

利润率是直接影响资本家获利的重要指标217

第四节 不变资本和价格变动219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219

价格变动的影响222

第十一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27

第一节 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227

不同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别对利润率的影响227

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导致的利润的差别230

第二节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30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31

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233

生产价格的形成234

第三节 平均利润形成与市场237

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剥削的本质238

竞争使利润平均化238

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239

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市场价值241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生产价格244

超额利润245

第十二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249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本身249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249

利润率下降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的表现251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加253

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商品利润量的增加254

第二节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256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257

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258

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258

相对过剩人口259

对外贸易259

股份资本的增加261

第三节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引起的各种矛盾261

利润率下降激发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261

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263

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264

第十三章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269

第一节 商品经营资本269

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269

商品经营资本运动形式的特征270

商品经营资本形成的条件272

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273

第二节 商业利润275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现方式275

商业资本家参与利润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277

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278

商业劳动的特点281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周转与价格283

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283

商业资本周转的作用285

商业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价格的影响287

第四节 货币经营资本287

货币经营资本的本质与职能288

货币经营资本的产生和发展288

货币经营资本的作用289

第十四章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293

第一节 生息资本293

生息资本的概念与形成293

生息资本是一种特别的商品294

生息资本的独特的运动形式295

生息资本的特征296

利息的概念与本质297

第二节 利润和利息率299

利息和利润的关系300

利息率的特点301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301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后果303

第三节 信用305

商业信用305

银行信用306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307

资本主义信用的二重性309

第四节 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310

银行资本的组成310

虚拟资本的主要形式311

从来源上探究银行资本314

第五节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315

生息资本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315

商业信用与现实资本的关系316

借贷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316

第六节 流通手段与贵金属317

银行券的流通规律318

贵金属在各国之间流动318

金银是社会财富的代表319

汇兑率319

第十五章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323

第一节 导论32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323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征32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325

地租不同于租金325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态326

第三节 级差地租327

级差地租的形成327

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329

级差地租的形式330

第四节 绝对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332

绝对地租332

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334

第五节 土地价格336

土地有价格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36

为什么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337

第十六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341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公式341

三位一体公式的荒谬性体现在哪里341

三位一体公式的实质343

三位一体公式完成了资本拜物教344

斯密教条34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347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34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