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 董泽蛟,谭忆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29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求解3

第1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理论综述3

1.1 车辆与路面交互作用3

1.2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理论求解6

1.3 沥青路面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理论求解8

主要参考文献9

第2章 沥青路面层状弹性体系动力响应求解14

2.1 基本理论14

2.1.1 力学模型和基本假定14

2.1.2 基本方程15

2.1.3 荷载表达形式17

2.2 单层弹性体系动力响应求解20

2.2.1 一般解推导20

2.2.2 沥青路面弹性半空间一般解23

2.3 多层弹性体系动力响应求解25

2.3.1 传递矩阵推导25

2.3.2 沥青路面多层弹性体系求解28

2.3.3 表面状态向量求解29

2.4 本章小结31

主要参考文献31

第3章 沥青路面层状黏弹性体系动力响应求解32

3.1 沥青路面用黏弹性模型32

3.1.1 通用黏弹性模型32

3.1.2 改进黏弹性模型34

3.2 单层黏弹性体系传递矩阵推导36

3.2.1 状态方程推导36

3.2.2 传递矩阵推导38

3.3 沥青路面多层黏弹性体系求解40

3.4 本章小结42

主要参考文献42

第4章 沥青路面饱和层状体系动力响应求解43

4.1 基本方程44

4.2 沥青路面单层饱和弹性体系求解47

4.2.1 一般解推导47

4.2.2 沥青路面饱和弹性半空间一般解53

4.3 沥青路面多层饱和弹性体系求解55

4.3.1 传递矩阵推导55

4.3.2 沥青路面多层饱和弹性体系求解59

4.3.3 表面状态向量的求解61

4.4 沥青路面多层饱和黏弹性体系求解63

4.4.1 传递矩阵推导63

4.4.2 沥青路面多层饱和黏弹性体系求解68

4.5 本章小结69

主要参考文献69

第5章 沥青路面层状体系动力响应的数值求解70

5.1 层状体系动力学数值求解流程70

5.2 数值积分的实现71

5.2.1 Hankel逆变换的数值求解71

5.2.2 Laplace逆变换的数值求解72

5.2.3 数值求解中注意事项74

5.3 数值求解算例75

5.3.1 沥青路面饱和半空间75

5.3.2 沥青路面三层黏弹性体系77

5.4 本章小结80

主要参考文献80

中篇 数值模拟83

第6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现状综述83

6.1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现状84

6.1.1 非均布移动荷载85

6.1.2 基于数值模拟的路面动力响应分析87

6.2 路面数值模拟分析基础88

6.2.1 无反射边界条件88

6.2.2 层间接触条件90

6.2.3 阻尼条件93

6.2.4 荷载条件94

主要参考文献98

第7章 道路材料本构模型100

7.1 道路材料本构关系101

7.1.1 概述101

7.1.2 弹性本构模型102

7.1.3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106

7.2 基于动态模量试验的黏弹参数获取113

7.2.1 动态模量试验概述113

7.2.2 动态模量与松弛模量的转换114

7.2.3 时温参数114

7.2.4 典型试验结果116

7.3 基于蠕变试验的黏弹参数获取118

7.3.1 试件规格118

7.3.2 条件设定119

7.3.3 材料参数的拟合与分析120

7.4 本章小结124

主要参考文献124

第8章 轮胎-路面交互作用数值模拟127

8.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127

8.1.1 结构组成127

8.1.2 材料本构模型128

8.1.3 几何非线性129

8.1.4 接触非线性130

8.2 轮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31

8.2.1 轮胎结构二维模型131

8.2.2 材料参数132

8.2.3 加强层模拟133

8.2.4 单元类型134

8.2.5 网格划分135

8.2.6 轮胎结构三维模型136

8.3 静态工况下轮胎-刚性路面接触分析137

8.3.1 充气状态下的有限元分析137

8.3.2 竖向加载状态下的有限元分析138

8.3.3 静态工况下胎-路接触影响因素分析143

8.4 稳态滚动工况下轮胎-刚性路面接触分析148

8.4.1 自由滚动状态下轮胎-路面接触分析148

8.4.2 制动、牵引时轮胎-路面接触分析153

8.5 本章小结155

主要参考文献156

第9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数值模拟157

9.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57

9.1.1 有限元模型157

9.1.2 路面结构及参数158

9.2 基本规律分析160

9.2.1 横向应力与应变160

9.2.2 竖向应力与应变163

9.2.3 纵向应力与应变165

9.2.4 剪应力与剪应变169

9.3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171

9.3.1 路面温度171

9.3.2 结构因素173

9.3.3 加载时间181

9.3.4 纵向水平力183

9.3.5 横向水平力184

9.4 本章小结187

主要参考文献187

第10章 饱和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数值模拟188

10.1 ADINA饱和多孔介质理论简述188

10.2 饱和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有限元模拟190

10.2.1 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90

10.2.2 动态荷载的选取190

10.2.3 路面结构参数191

10.2.4 有限元计算模型191

10.2.5 有限元计算的验证192

10.3 时程变化分析194

10.3.1 竖向变形的时程分析194

10.3.2 孔隙水压力的时程分析195

10.3.3 竖向应力的时程分析197

10.4 空间分布分析198

10.4.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98

10.4.2 空间分布对比分析198

10.5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04

10.5.1 局部离析204

10.5.2 表面边界不排水条件205

10.5.3 路面渗透性各向异性207

10.5.4 行驶速度及峰值210

10.5.5 路面渗透性211

10.6 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机理探讨213

10.7 本章小结217

主要参考文献217

下篇 现场实测221

第11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实测综述221

11.1 足尺寸试验路221

11.1.1 MnRoad试验路221

11.1.2 NCAT环道222

11.1.3 Virginia智能道路224

11.1.4 SISSI试验路224

11.1.5 马奎特立交监测项目225

11.1.6 山东滨州永久性路面226

11.2 加速加载试验装置226

11.2.1 线型可移动式装置226

11.2.2 固定环形试验道228

11.3 沥青路面用传感器及应用现状229

11.3.1 电阻式传感器229

11.3.2 振弦式传感器235

11.3.3 热电式传感器236

11.3.4 电容式传感器241

11.3.5 压电式传感器242

11.3.6 光纤式传感器245

主要参考文献252

第12章 沥青路面材料与传感器协同变形研究257

12.1 传感元件与路面基体材料相互作用机理257

12.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57

12.1.2 传感元件对沥青混合料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分析259

12.1.3 传感元件对沥青混合料蠕变行为的影响274

12.2 室内传感器标定试验方法设计281

12.2.1 四点弯曲试验282

12.2.2 单轴压缩试验284

12.2.3 结构车辙试验286

12.2.4 室内传感器标定方法讨论287

12.3 本章小结288

主要参考文献288

第13章 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实测289

13.1 传感器选择与布设方案289

13.1.1 传感器的选择289

13.1.2 布设方案的制定292

13.2 传感器现场埋设及调试294

13.2.1 动力响应及环境测试传感器布设294

13.2.2 动态称重系统的安装298

13.2.3 传感器成活率及初值测试300

13.3 数据采集及传输300

13.3.1 适时现场采集300

13.3.2 实时在线采集302

13.4 路面动力响应现场适时实测案例304

13.4.1 北京六环高速车辙病害诊断及维修决策(2005~2007年)304

13.4.2 交通部公路试验场抗车辙试验段加速加载评估(2006~2008年)308

13.4.3 北京大红门桥桥面铺装抗车辙性能评价(2007~2009年)311

13.4.4 大广高速按功能设计沥青路面结构信息测试(2010~2012年)313

13.5 路面动力响应远程实时在线监测案例316

13.5.1 通丹高速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信息长期监测(2010~2013年)316

13.5.2 重庆机场道面信息监测及性能评估(2012~2014年)319

13.6 本章小结321

主要参考文献321

第14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实测结果分析322

14.1 实测数据的处理322

14.1.1 常见问题322

14.1.2 数据处理方法324

14.2 典型实测数据结果分析330

14.2.1 车辆荷载信息330

14.2.2 温度信息335

14.2.3 动力响应信息340

14.3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预测模型362

14.3.1 轴载响应模型362

14.3.2 路表弯沉响应模型365

14.3.3 特征温度预估模型368

14.4 本章小结377

主要参考文献377

第15章 基于实测信息的沥青路面性能预估379

15.1 车辙预估380

15.1.1 永久变形计算380

15.1.2 车辙预估模型385

15.1.3 ALF加速加载试验的验证与修正388

15.2 疲劳寿命预估394

15.2.1 寿命预估参数394

15.2.2 寿命预估398

15.3 本章小结401

主要参考文献402

附录1沥青路面单层饱和弹性体系传递矩阵元素403

附录2沥青路面单层饱和黏弹性体系传递矩阵元素406

后记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