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伤寒论
  • 李培生主编;刘渡舟副主编;陈亦人,熊曼琪,高德等编委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5267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783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7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伤寒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1

概述1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10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10

二、太阳病分类11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16

四、辨传变及欲解时17

附:其他五经欲解时22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26

一、中风表虚证26

(一)桂枝汤证26

(二)桂枝汤禁例40

(三)兼证42

二、伤寒表实证55

(一)麻黄汤证55

(二)麻黄汤禁例63

(三)兼证70

三、表郁轻证82

第三节 太阳病兼变证90

一、变证治则90

二、辨虚证实证91

三、辨寒热真假93

四、辨汗下先后97

五、热证100

(一)栀子豉汤类证100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109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112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14

(五)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16

六、虚寒证119

(一)心阳虚证119

1.桂枝甘草汤证119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120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122

4.桂枝加桂汤证124

(二)阳虚兼水气证127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127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129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32

(三)脾虚证135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135

2.小建中汤证137

3.桂枝人参汤证139

(四)肾阳虚证141

1.干姜附子汤证141

2.茯苓四逆汤证143

3.真武汤证145

七、阴阳两虚证146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146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150

3.炙甘草汤证151

八、蓄水证155

九、蓄血证163

十、结胸证171

(一)结胸证辨171

(二)热实结胸172

1.大陷胸丸证172

2.大陷胸汤证174

3.小陷胸汤证183

(三)寒实结胸证185

十一、脏结证188

十二、痞证191

(一)痞证的形成191

(二)热痞192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92

2.附子泻心汤证195

(三)寒热错杂痞证198

1.半夏泻心汤证198

2.生姜泻心汤证200

3.甘草泻心汤证203

(四)下焦滑脱痞利俱甚(赤石脂禹余粮汤证)206

(五)水痞证(五苓散证)208

(六)痰气痞(旋复代赭汤证)209

十三、上热下寒证212

十四、火逆证214

十五、欲愈辨证222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226

一、十枣汤证226

二、瓜蒂散证230

附:备考原文23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63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263

一、阳明病提纲263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264

三、阳明病脉证268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273

一、阳明热证273

(一)栀子豉汤证273

(二)白虎汤证276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280

(四)猪苓汤证284

二、阳明实证287

(一)承气汤证287

1.调胃承气汤证287

2.小承气汤证292

3.大承气汤证296

(二)润导法311

(三)下法辨证316

(四)下法禁例323

第三节 阳明病兼变证327

一、发黄证327

二、血热证339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345

一、辨中风与中寒345

二、辨虚证实证352

附:备考原文357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368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368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371

一、小柴胡汤证371

二、小柴胡汤的禁例384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386

一、变证治则386

二、柴胡桂枝汤证387

三、大柴胡汤证388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392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39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397

七、传变及预后399

附:热入血室402

备考原文406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410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410

一、太阴病提纲410

二、太阴病欲愈候411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412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414

一、太阴病兼表证414

二、太阴腹痛证415

三、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41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423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423

一、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423

二、少阴病治禁427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428

一、少阴寒化证428

(一)四逆汤证428

(二)通脉四逆汤证433

(三)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436

(四)真武汤证442

(五)附子汤证445

(六)吴茱萸汤证449

(七)桃花汤证450

(八)刺灸法453

(九)预后456

1.阳回自愈可治证456

2.阳亡不治证458

二、少阴热化证464

(一)黄连阿胶汤证464

(二)猪苓汤证467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468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468

二、少阴三急下证473

三、四逆散证477

四、热移膀胱证479

五、伤津动血证480

第四节 咽痛证483

一、猪肤汤证483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484

三、苦酒汤证487

四、半夏散及汤证488

附:备考条文490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493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493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495

一、乌梅丸证495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499

三、麻黄升麻汤证502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505

第四节 辨厥515

一、厥证的病机与证候特点515

二、热厥517

三、寒厥521

(一)阳虚寒盛致厥521

(二)血虚寒凝致厥523

(三)下焦冷结致厥527

(四)厥证灸法528

四、其它厥证530

(一)痰厥530

(二)水厥530

五、厥证治禁532

第五节 辨下利534

第六节 辨呕哕543

一、辨呕543

二、辨哕547

第七节 预后550

一、厥阴寒证愈候辨550

二、厥阴虚寒证死候辨552

三、厥阴虚寒下利转归辨557

附:备考条文559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563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575

下编586

辨脉法第一586

平脉法第二617

伤寒例第三647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673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687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698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705

辨不可吐第十八709

辨可吐第十九71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714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731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741

附:《伤寒论》近代研究资料选编748

一、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争论748

二、关于《伤寒论》中的《伤寒例》757

三、对厥阴病篇的争论760

四、《伤寒论》中有关时间医学与医学气象学的问题766

五、关于《伤寒论》煎服药的方法问题772

六、关于伤寒温病应当合论的论述777

方剂索引7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