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子制造系列丛书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规范及标准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子制造系列丛书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规范及标准体系
  • 樊融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6448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电子装联-生产工艺-标准体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电子制造系列丛书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规范及标准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规范及标准体系概论1

1.1电子制造中的工艺技术、规范与标准2

1.1.1电子制造中的工艺技术2

1.1.2工艺规范和标准3

1.1.3加速我国电子制造工艺规范和工艺标准的完善5

1.2国际上电子制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标准组织及其标准6

1.2.1 IPC及IPC标准6

1.2.2其他国际标准18

1.3国内有关电子装联工艺标准20

1.3.1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20

1.3.2行业标准21

思考题22

第2章 电气电子产品受限有害物质及清洁度规范和标准23

2.1概述24

2.2受限制的物质24

2.2.1石棉24

2.2.2偶氮胺25

2.2.3镉化合物26

2.2.4铅化合物27

2.2.5六价铬(VI)和汞化合物29

2.2.6二恶英和呋喃30

2.2.7氯化有机载体、(溴化)阻燃剂及甲醛30

2.2.8有机锡化合物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32

2.2.9多氯联苯(PCBs)和聚氯乙稀(PVC)32

2.2.10消耗臭氧物质(ODS)和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33

2.3欧盟WEEE/RoHS指令解析34

2.3.1废弃电机和电子产品的收集、处理、回收再生利用和再利用34

2.3.2 RoHS指令限制有害物质在电子电机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34

2.3.3 WEEE和RoHS指令涵盖的电子电机产品种类35

2.3.4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责任规定35

2.3.5制造商的定义35

2.3.6产品设计36

2.3.7 WEEE处理36

2.3.8回收率的目标36

2.3.9执行WEEE标示方案37

2.4清洁度规范和标准37

2.4.1清洁度检测方法37

2.4.2 IPC清洁度标准38

2.4.3印制电路板的清洁度39

2.4.4印制电路组装件(PCBA)的清洁度40

思考题42

第3章 电子元器件对电子装联工艺的适应性要求及验收标准43

3.1电子元器件44

3.1.1概述44

3.1.2电子元件的种类及其主要特性45

3.1.3电子器件常用种类及其主要特性52

3.1.4集成电路(IC)54

3.1.5国标GB/T 3430—1989半导体集成电路命名方法57

3.2电子元器件引脚(电极)材料及其可焊性涂镀层58

3.2.1电子元器件引脚(电极)材料58

3.2.2电子元器件引脚(电极)可焊性镀层60

3.3元器件引脚老化及其试验65

3.3.1电子元器件引脚(电极)材料和镀层的腐蚀现象65

3.3.2元器件引脚老化及老化性试验的目的和标准67

3.4元器件引脚的可焊性试验及其试验标准68

3.4.1元器件引脚的可焊性试验68

3.4.2元器件引脚可焊性试验标准69

思考题72

第4章 电子装联用钎料、助焊剂及焊膏的性能要求及验收标准73

4.1概述74

4.1.1电子装联用辅料的构成74

4.1.2电子装联用钎料、助焊剂及焊膏所用标准体系74

4.2钎料75

4.2.1钎料的定义和分类75

4.2.2锡、铅及锡铅钎料75

4.2.3工程用锡铅钎料相图及其应用76

4.2.4锡铅系钎料的特性及应用78

4.2.5锡铅钎料中的杂质及其影响80

4.2.6无铅焊接用钎料合金84

4.2.7有铅、无铅波峰焊接常用钎料合金性能比较88

4.3电子装联用助焊剂89

4.3.1助焊剂在电子产品装联中的应用89

4.3.2助焊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90

4.3.3助焊剂应具备的技术特性93

4.3.4助焊剂的分类96

4.3.5在焊接中如何评估和选择助焊剂100

4.4再流焊接用焊膏102

4.4.1定义和特性102

4.4.2焊膏中常用的钎料合金成分及其种类103

4.4.3焊膏中常用的钎料合金的特性105

4.4.4钎料合金粉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107

4.4.5焊膏中的糊状助焊剂107

4.4.6焊膏中糊状助焊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作用机理108

4.4.7焊膏的应用特性111

4.4.8无铅焊膏应用的工艺性问题112

4.4.9如何选择和评估焊膏113

思考题114

第5章 电子装联用胶类及溶剂的特性要求及其应用116

5.1概述117

5.1.1黏接的定义和机理117

5.1.2胶黏剂的分类118

5.1.3胶黏剂的选择119

5.2电子装联用胶类及溶剂120

5.2.1电子装联用胶类120

5.2.2在电子装联中胶类及溶剂的工艺特征120

5.2.3电子装联用胶类和溶剂的引用标准121

5.3合成胶黏剂121

5.3.1合成胶黏剂的分类121

5.3.2合成胶黏剂的组成及其特性122

5.4贴片胶(贴装胶、红胶)123

5.4.1贴片胶的特性和分类123

5.4.2热固化贴片胶127

5.4.3光固化及光热固化贴片胶127

5.5其他胶黏剂128

5.5.1导电胶128

5.5.2插件胶129

5.5.3定位密封胶129

思考题130

第6章 电子装联对PCB的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131

6.1印制板及其应用132

6.1.1印制板概论132

6.1.2印制板的相关标准137

6.2刚性覆铜箔板的主要热特性及其对成品印制板质量的影响138

6.2.1刚性覆铜箔板在印制板中的作用及其发展138

6.2.2刚性CCL的主要热特性及其对成品印制板质量的影响138

6.3印制板的可焊性涂层选择要求及验收142

6.3.1印制板的可焊性影响因素及可焊性涂层142

6.3.2对印制板可焊涂层的工艺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144

6.3.3印制板的可焊性试验149

6.4印制板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150

6.4.1概述150

6.4.2外观特性151

6.4.3多层印制板(MLB)162

6.4.4印制板的包装和储存163

思考题163

第7章 电子装联机械装配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165

7.1电子装联机械装配的理论基础166

7.1.1电子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目的和内容166

7.1.2机械装配精度要求166

7.1.3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的关系167

7.1.4尺寸链原理的基本概念167

7.2机械装配方法(解装配尺寸链)171

7.2.1装配方法分类171

7.2.2完全互换法(极大极小法或称极值法)172

7.2.3不完全互换法(概率法)176

7.2.4分组装配法(分组互换法)181

7.2.5修配法182

7.2.6调整法183

7.3电子组件机械装配通用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183

7.3.1电子组件的机械装配183

7.3.2电子组件机械装配通用工艺规范184

7.4印制电路组件(PCBA)机械组装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186

7.4.1印制电路组件(PCBA)机械组装工艺规范186

7.4.2元件安装188

7.4.3印制电路组件(PCBA)机械组装质量验收标准190

思考题190

第8章 焊接、压接及绕接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192

8.1焊接193

8.1.1概论193

8.1.2接合机理的一般理论194

8.1.3扩散199

8.1.4界面的金属状态202

8.1.5焊接工艺规范和标准205

8.1.6基于IPC-A-610的焊接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206

8.2压接连接技术212

8.2.1压接连接的定义及其应用212

8.2.2压接连接机理214

8.2.3压接连接的工艺规范及标准文件215

8.2.4压接连接工艺规范要求及控制215

8.3绕接连接技术216

8.3.1绕接连接的定义和应用216

8.3.2绕接连接的原理216

8.3.3绕接的优缺点218

8.3.4影响绕接连接强度的因素219

8.3.5绕接连接的工艺规范及标准文件220

8.3.6基于IPC-A-610的绕接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220

思考题224

第9章 电子装联手工软钎接工艺规范及其验收标准225

9.1电子装联手工焊接概论226

9.1.1电子装联手工焊接简介226

9.1.2电子装联手工焊接参考工艺标准226

9.2电子装联手工焊接工具——电烙铁227

9.2.1烙铁基本概论227

9.2.2电烙铁的基本特性228

9.2.3电烙铁的应用工艺特性232

9.3用电烙铁进行手工焊接时的操作规范234

9.3.1电烙铁手工焊接的温度特性234

9.3.2有铅电烙铁手工焊接的操作规范235

9.3.3无铅电烙铁手工焊接的操作规范237

9.3.4手工焊接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工一艺规范参数的影响242

9.4基于IPC-A-610的电子手工组装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244

9.4.1导体244

9.4.2引线在接线柱上放置规范245

9.4.3接线柱焊接规范246

9.4.4引线/导线与塔形和直针形接线柱的连接247

9.4.5引线/导线在双叉形接线柱上的连接248

9.4.6槽形接线柱的连接251

9.4.7穿孔形接线柱的连接251

9.4.8钩形接线柱的连接252

9.4.9焊料杯接线柱的连接254

9.4.10接线柱串联连接255

思考题255

第10章 THT装联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256

10.1 THT及波峰焊接257

10.1.1 THT及面临的挑战257

10.1.2波峰焊接的定义和优点257

10.2 THC/THD通孔安放工艺规范及波峰焊接验收标准259

10.2.1 ANSI/J-STD-001和IPC-A-610259

10.2.2关于ANSI/J-STD-001和IPC-A-610标准259

10.2.3对ANSI/J-STD-001和IPC-A-610标准的评价260

10.3 THT元器件安装工艺规范260

10.3.1安装引线成形工艺规范260

10.3.2在PCB支撑孔上进行THC/THD安放时的工艺规范262

10.3.3在PCB非支撑孔上进行THC/THD安放时的工艺规范266

10.3.4元器件的固定267

10.4基于IPC-A-610的支撑孔焊接工艺要求及验收标准269

10.4.1支撑孔的焊接269

10.4.2支撑孔与子母板的安装272

10.5基于IPC-A-610的非支撑孔焊接工艺要求及验收标准273

思考题275

第11章 SMT装联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277

11.1如何评估再流焊接焊点的完整性278

11.2相关SMT装联标准概要279

11.2.1与SMT装联工艺相关的标准文件279

11.2.2 PCBA再流焊接质量控制标准280

11.2.3术语和定义281

11.3黏合剂(红胶)固定282

11.3.1元器件黏接282

11.3.2黏接的机械强度282

11.4再流焊接焊点的工艺规范及验收要求283

11.4.1仅底部有可焊端的片式元器件283

11.4.2具有1、 3或5个侧面可焊端的矩形或方形SMC/SMD283

11.4.3圆柱体帽形(MELF)可焊端285

11.4.4城堡形可焊端286

11.4.5扁平、L形和鸥翼形引脚286

11.4.6圆形或扁圆(精压)鸥翼形引脚288

11.4.7J形引脚289

11.4.8垛形/I形连接289

11.4.9扁平焊片引脚290

11.4.10仅有底部可焊端的高外形元件291

11.4.11内弯L形带状引线292

11.4.12表面组装面阵列封装器件(BGA)293

11.4.13底部端子元器件(BTC)296

11.4.14具有底部散热面端子的元器件297

11.4.15平头柱连接298

11.4.16特殊SMT端子299

11.4.17表面贴装连接器299

思考题299

第12章 电子整机总装工艺规范及验收标准301

12.1电子设备整机系统组成302

12.1.1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302

12.1.2电子产品整机的总装和结构特点302

12.1.3安装导线的分段、敷设和固定303

12.1.4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装配单元和整机的安装结构304

12.2电子整机总装场地作业环境要求306

12.2.1名词定义及引用标准306

12.2.2电子装联作业场地的物理环境要求306

12.2.3电子装联工作场地的静电防护要求309

12.3电子整机总装工艺概述311

12.3.1总装工艺及其技术要求311

12.3.2电子产品整机总装工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11

12.3.3电子产品整机总装的主要工艺作业内容312

12.3.4电子产品整机总装质量的主要验收标准312

12.4电子产品整机的结构件装配作业内容和工艺规范313

12.4.1螺钉紧固作业及工艺规范313

12.4.2紧固件螺母和垫圈的作用和规范318

12.4.3铆接作业及工艺规范319

12.5电子产品整机的线束制作和对布线的要求321

12.5.1线束的分类和作用321

12.5.2线束的制造工序321

12.5.3布线的选用和特性要求322

12.6 基于IPC- A -610的线束制作规范及验收标准325

12.6.1线束固定——概述325

12.6.2线束固定——连扎325

12.6.3布线326

思考题328

第13章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试验329

13.1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基本概念330

13.1.1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定义及其要素330

13.1.2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及可靠性增长331

13.1.3现代电子装联工艺中的可靠性问题331

13.1.4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试验涉及的工艺规范及标准文件332

13.2可靠性试验333

13.2.1环境条件试验333

13.22气候、温度环境试验334

13.2.3力学环境试验337

13.3电子产品的老练实验339

13.3.1基本描述339

13.3.2常温老练339

13.3.3应力条件下的老练340

13.4表面组装焊点失效分析和可靠性试验340

13.4.1概述340

13.4.2 SMT焊点的可靠性和失效341

13.4.3统计失效分布概念341

13.4.4 SMT焊点的可靠性试验342

13.4.5其他试验342

13.4.6性能试验方法343

思考题346

参考文献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