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徽州文化史 先秦至元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徽州文化史 先秦至元代卷
  • 翟屯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7588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文化史-徽州地区-先秦时代~元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徽州文化史 先秦至元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汉及其以前徽州地区的土著文化13

一 徽州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环境14

(一)山岭川谷崎岖的自然地理14

(二)先秦时期的土著先民18

(三)山越武装集团21

二 汉及其以前徽州地区的行政归属24

(一)先秦“?”国之谜与行政归属24

(二)黟、歙二县的设置26

(三)最早的州郡机构——新都郡29

三 徽州土著居民的生产与文化32

(一)土著的经济生产状况32

(二)土著的文化习俗35

四 中原文化的传入和渗透39

(一)中央行政的管治39

(二)中原士族迁入徽州43

(三)中原文化的渗透4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49

一 永嘉之乱与第一次人口大迁徙50

(一)永嘉之乱与迁徽士族50

(二)入徽始迁祖的疑问54

(三)从始迁祖看汉文化的影响56

二 汉越文化的初步融合58

(一)土著尚武习俗对中原士族的影响58

(二)汉文化对徽州生产习俗的影响61

(三)儒学与佛教的传入65

(四)陶渊明与徽州67

三 新安文风的初兴69

(一)文人官员在徽州69

(二)文化名人咏徽州71

(三)徽州籍文人的创作73

(四)文风初兴的特点与影响75

第三章 隋唐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深入融合77

一 黄巢起义与第二次人口大迁徙78

(一)黄巢起义对徽州的影响78

(二)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徽79

(三)士族的黄墩叙事84

二 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90

(一)剽悍犯险习气泛滥90

(二)保捍乡土之风涌现93

(三)犯险与保土所体现的文化意义95

三 徽州山区经济的发展98

(一)高度发展的茶叶生产98

(二)名满天下的手工业制作100

(三)流通四方的商品经济103

四 儒学与宗教在徽州的兴起与传播105

(一)儒学教育的兴起105

(二)佛教在徽州的传播108

(三)道教在徽州的传播114

五 徽州文风的崛起119

(一)吴少微对唐代文学的影响119

(二)徽州文风的流行121

(三)李白与徽州124

(四)张志和与徽州127

第四章 五代北宋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131

一 靖康之乱与中原人口第三次大迁徙132

(一)靖康之乱与迁徽士族132

(二)迁徽士族对当地的影响与融入135

二 徽州经济的全面开发139

(一)五代北宋时期的重赋139

(二)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140

(三)文房四宝生产的高度发达144

三 汉文化主导地位在徽州的确立150

(一)徽州教育的崛起150

(二)徽州科举的兴盛153

(三)儒家思想的践行156

四 徽州宗教流传与乡土神信仰160

(一)佛教在徽州的流传160

(二)道教在徽州的流传165

(三)“汪王”及其他乡土神信仰171

五 徽州文化与科技成就178

(一)编书、藏书与刻书178

(二)徽州文学创作成就181

(三)科学技术成就186

第五章 南宋时期徽州文化的形成191

一 徽州人文的全面勃兴192

(一)教育快速发展192

(二)科举人才辈出196

(三)文学创作成果丰硕202

(四)藏书、刻书与书画艺术成就211

二 徽州经济结构的转变218

(一)徽州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218

(二)徽州经济结构转变的契机223

(三)徽州经商风气的兴起225

三 新安理学的形成231

(一)新安理学的学术渊源231

(二)朱熹与新安理学235

(三)南宋新安理学的特点238

四 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242

(一)程颐和朱熹的宗法思想242

(二)族谱的编纂245

(三)祠堂的建立248

(四)族产的设置251

五 宗教在徽州的世俗化倾向253

(一)佛教在徽州253

(二)道教在徽州256

(三)宗教的世俗化258

六 徽州科学技术成就263

(一)新安医学的兴起263

(二)地理学上的成就267

(三)光学与生物学成就269

(四)朱熹的自然观271

第六章 元代徽州文化的成长275

一 徽州人文的稳步发展276

(一)教育与科举276

(二)文学创作成就281

(三)藏书与刻书288

(四)书画艺术291

二 徽州手工业与商业293

(一)矿冶业与丝织业293

(二)酒醋酿造业297

(三)文房四宝制造业299

(四)徽州商人的成长302

三 新安理学的发展305

(一)新安理学的学术活动305

(二)新安理学的政治态度308

(三)著名理学家及其学术成就310

四 徽州宗族制度建设316

(一)编纂族谱之风盛行316

(二)祠堂和祖墓建设加快322

(三)族田设置与宗族管理制度化325

五 徽州宗教的衰落327

(一)徽州佛教的蜕变327

(二)徽州道教的凋零330

六 徽州科学技术成就333

(一)新安医学与王国瑞《玉龙经》333

(二)吴瑞对食用动植物的利用和研究336

结论339

参考文献350

后记355

《徽州文化史》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