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刑法的逻辑与经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刑法的逻辑与经验
  • 于志刚,郭旨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578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犯罪-刑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刑法的逻辑与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犯罪的演变与立法、理论回应的轨迹1

第一节 网络犯罪的发展阶段和类型形成1

一、前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犯罪与刑法应对: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与保护2

二、网络犯罪的两个前期发展阶段: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和作为“犯罪工具”3

三、解读网络犯罪的类型形成:以网络犯罪的三个学理定义为叙事线索7

第二节 网络犯罪立法和理论的应对探索13

一、网络作为犯罪对象与立法、理论的回应13

二、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与立法、理论的回应20

三、网络作为犯罪空间与立法、理论的回应24

第二章 网络思维的演变态势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28

第一节 网络思维的最新态势和刑法困境28

一、网络平台思维与犯罪空间的生成:当前刑法面临的挑战29

二、云技术思维与网络犯罪的代际跃升:初现端倪的挑战35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法律地位与刑法方向40

一、确立网络犯罪的法律地位: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逻辑起点40

二、网络思维的变革与刑法的调整方向43

第三章 信息时代刑法分则的生命延续47

第一节 信息社会刑法分则的时代转型与路径选择47

一、刑法分则的时代转型:以分则条文的时代解释为基础和唯一路径48

二、网络作为犯罪对象与“关键词”的解释51

三、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与“关键词”的增容54

四、网络作为犯罪空间与“关键词”的共识61

五、信息时代刑法分则条文中“关键词”解释的路径选择67

第二节 “双层社会”背景下的“场域”变迁与刑法应对74

一、网络“场域”刑法适用的必要性75

二、网络“场域”刑法适用的可能性77

三、网络“场域”刑法适用的层次性82

四、网络“场域”“当众、公然、当场”犯罪的认定93

第四章 信息时代犯罪定量的规则构建94

第一节 信息时代传播行为的罪刑模式94

一、信息传播行为的传统罪刑模式95

二、信息时代网络传播行为罪刑模式的参照系与突破点96

三、网络空间传播行为罪刑模式的设定与适用99

四、信息时代罪刑模式的发展理路:延伸适用与独立发展116

第二节 “双层社会”与“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117

一、“双层社会”中犯罪定量标准体系的发展和评价规则117

二、“双层社会”视野中“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认定的困惑与评析121

三、“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思路:双层社会的双层定量标准体系126

第三节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实际被点击数”标准的流变、适用及趋向139

一、源流:“实际被点击数”定量标准的来源、类属与法理140

二、适用:“实际被点击数”定量标准的适用领域与具体判断144

三、未来:“实际被点击数”定量标准的内部调适与外部重组150

四、推广:“被转发次数”的适用、重组与人次标准的应有发展154

第四节 信息时代定罪量刑标准体系的转型路径156

一、信息时代定罪量刑标准体系转型的理论化157

二、信息时代定量标准指导案例的制度化164

三、信息时代定量标准法律解释的规范化169

四、信息时代刑事立法加快回应定量标准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常态化174

第五章 网络犯罪法律应对的策略样本178

第一节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与中国法律应对178

一、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背景:信息时代的恐怖活动犯罪进入网络空间179

二、网络恐怖活动犯罪的数据分析:基于100个随机搜索案例的实证统计181

三、网络恐怖活动犯罪分析凸显刑法应对困境190

四、网络恐怖活动犯罪法律应对策略的体系化构建196

第二节 全媒体时代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制裁思路202

一、全媒体产生的背景分析:媒体结构的时代变迁202

二、全媒体的时代表征: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变革205

三、寻衅滋事罪:制裁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时代选择和过度“偏好”208

四、全媒体时代制裁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基本思路与未来方向215

第三节 网络不正当竞争的刑事观察角度和制裁思路219

一、“神仙打架”:网络巨头“对掐”事件的刑法观察220

二、“渔翁得利”:技术“牛人”诱导用户攻击对手渔利的刑法观察230

三、“恃强凌弱”:“流量劫持”行为的分侧面刑法观察236

四、“相煎何急”:网络用户互相攻击的刑法观察241

五、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裁思路和策略发展242

第六章 网络安全的思维跃升与公共、国家安全的法律实践249

第一节 网络安全的内容体系与法律资源的投放方向249

一、网络安全的载体演变:网络的演变态势与安全问题的形成250

二、网络安全的内容发展与体系形成256

三、中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缺失与补足270

四、网络安全立法的关键:网络安全思维的全方位时代跃升275

第二节 网络安全与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嵌入态势与应对策略277

一、理论前提梳理:网络安全的国家重视与实体内容277

二、观念转变之一:网络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交织结构282

三、观念转变之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扁平关系292

四、法律实践体系:网络安全背景下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国家保障302

给技术套上公平的缰绳 避免技术撕裂社会(代后记)307

热门推荐